高中物质的量学案教案.pdf
高中物质的量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SANYUA16H-专题 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量(1)编写:于建东 审核:许乃祥 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的关系。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交流讨论1】假定我们有一车苹果,假定每个苹果的形状、体积、质量是相同的,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车苹果的个数?序号 方法或途径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把上述方法总结为两种方法:直接计量直接获得苹果的个数。换算通过引入中间物理量搭桥,换算出苹果的个数。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 之一,它表示 。其符号为 ,单位是 。讲解国际单位制有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供大家参考。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 K 物质的量()发光强度(I)坎德拉 cd 阅读教材,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2我们把与 所含碳原子数目相等的任何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都当作一个集合体,并且叫它们是mol。3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近似值为 单位 。【交流讨论 2】(1)1 mol 碳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2)1 mol 氧气含有 个氧分子;(3)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物质的量为 ;(4)1 mol 硫酸含有 个硫酸分子;(5)1 mol 氢气含有 个氢原子;(6)NA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7)含 2 NA个氢原子的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交流讨论 3】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1)2 H (2)2 mol H (3)2 mol H (4)2mol H2 【整理归纳】请根据以上计算,总结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数学表达式:。【课堂练习】1.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1 mol 氢 B1 mol CO2 C1 mol 小米 2 摩 尔 只 应 用 于 表 示 数 目 的 多 少,不 能 用 来 表示 。使 用 摩 尔 时,必 须 指 明 粒 子 的 种 类,可 以是 、等。3.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1)mol H2中含有的氢气分子数目_;(2)1 mol MgCl2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_;(3)1mol H2SO4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_;(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_;(5)N 个铁原子的物质的量 。【课后练习】1摩尔是 ()A.物质的数量单位 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 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1023个原子 含有约1023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12g 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023 mol1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近似值为1023 mol1 4 Na2SO4中所含的 Na+离子数为 第一课件网 ()A.3.011023 B.1023 C.D.1 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HCl x 1023 个碘分子 C.12g 12C CH4 6.下列物质中,与含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A.0.3moLHNO3 个 HNO3分子 1mol Na 转变为 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A.3.011023 23 8.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 Na+、Mg2+、Cl-,则 SO42-为 ()A.0.1mol D.9.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 :3 C.3:1 :3 10.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所含原子数相等 ()A.0.4molH2O2 molH2SO4中含有 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4b mol1 4a mol1 C.a/b mol1 a mol1 12.相等物质的量的 CO 和 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1:1 它们所含的 O 原子数目之比为 1:2 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 2:3 它们所含的 C 原子数目之比为 1:1 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 7:11 A.B.C.D.13.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和某些物质(如 F2等)发生化学反应。若将 Xe 和 F2加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于 400和 2633Kpa 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 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 F2,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