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11师说课堂实录(2).pdf

    • 资源ID:80778285       资源大小:539.8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11师说课堂实录(2).pdf

    1/12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4、掌握重要字词及古今异义词,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展示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步骤:师: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师说。哪位同学说说,“师说”这两个字怎么解释。生:关于老师的说法。生:关于老师的观点。师:都不准确。这两个字,课文下面没有给出注释。正确的解释应当是-论从师。说,是一种论述文体;师,是从师的意思。2/12 请记住,这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遇到的第一个“师”字。这篇文章中“师”字多次出现,讲法不尽相同。我们要注意区别。师:请一位同学再解释一下作者。生:韩愈,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师: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哪里的人?生:唐代,河南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西)人。师:老师再补充一下,韩愈,是我们韩家的骄傲(学生笑),他是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个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雄奇奔放而又曲折变化,可说是汪洋恣肆,苏洵曾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下面请一个同学把“标题”和“作者”均板书到黑板上。今天,老师有点“犯懒”,不想板书,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上,按照老师往常板书的样子,整理一个像样的板书。看看哪位同学整理得有条有理。(一个同学黑板上板书“师说”、“韩愈”。)师:下面我试试,给同学们背诵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背诵过全篇。(学生鼓掌)(师背诵完课文之后,学生热烈鼓掌)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开头出现了两个“师”字。这句怎么翻译?生:古代学习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两个师,都是名词,是老师的意思。3/12 师:是不是这样更好-老师,是承担传播思想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这句是讲老师的什么方面?生:是讲老师的作用。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请自译一下。生: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去从师,那些成为疑惑的东西,最终得不到解决。师:这里出现了第四个“师”字,怎么讲?生:名词,老师的意思。师:有一个“其”字,大家要留心一下。怎么讲?你说一下。生:其,在这里当“那些”讲。师:是什么词性?生:代词。师:哪种代词?生:指示代词。师:这两句讲的什么?生:应当是从师的必要性。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12 生:出生在我前边的人,他们懂得道理本来先于我,我跟从他学习,拜他为师。出生在吾后边,他懂得道理如果也先于我,我也跟从学习并拜他为师。师:这里又出现了两个“师”字,各怎么讲?生:都当“拜师”讲。师:你联系“师之”这两个字解释一下。生:之,当“他”讲。拜他为师的意思。师:即,以之为师的意思。具体说说,这是什么语法现象?生:是意动用法。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到此,你们总结一下“师”字共有几种用法了?生:三种:动词,当“从师”讲;名词,当“教师”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师。师:其,有几种用法了?生:两种: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师:很好!接着翻译。师:我从师的原则是,哪里去了解他的出生年月先于我,还是后于我呢?因此,无论他身份高贵,还是身份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生:吾师道也-一句翻译的不对。应该是,我学习的是道理。师,是动词,学习的意思。师:谁的翻译准确?生:后面的翻译准确。5/12 师:这是“师”的第几个用法?生:第四个用法。师:对,活用为一般动词,当“学习”讲。师:“道”的内容在当时具体指什么?生:儒道吧?师:具体说应当是儒家的“六艺经传”,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几句讲的是什么?生:从师的标准。生:从师的原则。师:从师的原则。哪句话凝炼地表达了从师的原则?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也就是说,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龄大小,谁懂得道理,谁懂得的道理多,就拜谁为师。师:注意,又出现了一个“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个“其”怎么讲?生:他的。师:回头总结一下,这段的思路是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生:由教师的作用说起,再讲从师的必要性,最后讲从师的原则。师:好,把这个思路在纸上设计成板书。(学生大都归纳成下面的样子)教师的作用 6/12 从师的必要 从师的原则 师:把“师”字和“其”字的用法在纸上归纳一下。(学生大都归纳成下面的样子)师:1)动词,从师 2)名词,教师 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师 4)动词,学习 其:1)指示代词,那些 2)人称代词,他们 师:很漂亮!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大家把第一段背诵下来。(同学们开始琅琅背诵。五分钟后,教师让全班齐背诵)(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出语势,要把韩愈文章的汪洋恣肆之气背诵出来。)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把第二段快速口译一遍。生:(开始口译。有不少译错的地方)师:他译错了哪些地方?请给他纠正。生:“师道之不传”的“师道”应该译作“从师的风尚”。师:也就是说,“道”-在这里怎么讲?生:当“风尚”讲。师:这是“道”的第二种用法,上文的“道”作“道理”、“知识”讲,要注意。7/12 师:对了!注意,还有一个“耻”-“而耻师焉”怎么讲?生:以从师为耻。师:都是意动用法。我们再注意几个“其”的用法。譬如,“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可怪也欤”。生:“其皆出于此乎”,“其”是“大概”的意思。这句翻译错,大概原因就出在这里吧。师:我补充一点,这里是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中,第一个“其”当“其中”讲,第二个“其”当“那些”讲,第三个也是当“那些”讲。师:这里的第一个是特指代词,“其中”的意思。生:“其可怪也欤”中的“其”,当“难道”讲。师:也是语气副词,表示什么语气?表示反问。也就是说,其,在这里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用法。自己再总结一下:(学生归纳成下面的样子)其:3)语气副词,表示揣测或表示反问。4)特指代词,其中。师:“彼与彼年相似也,道相似也”,这里的“道”怎么讲?生:道理。师:当“道理”讲,讲得过去,但是勉强。从语气上推断一下,是“他们所懂得的道理”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也就是“道德学问”的意思。注意,这是“道”的第三种讲法。8/12 生:老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书”怎么讲?师:哪位同学知道?生:是读书吗?师:是“文字”的意思。师:字词与翻译就到这里。下面我们看一看,这段讲了几组对比。生:一组对比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师:怎么对比的?生: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的人很远,还尚且从师;现在的众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师:这是一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与“今众人耻师”对比。谁还能找出一组对比?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一般人相师”和“士大夫耻师”。是否还有对比?生:“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爱其子择师”和“于其身耻师”。一共是几组对比?生:3 组。师:下面我们再系统地总结一下。请大家自己归纳成板书的样子。(学生都组合成下面的样子)古圣人从师 今众人耻师 爱其子择师 与自身耻师 9/12 一般人相师 士大夫耻师 师:大家再看看 3组对比,各是什么类型?生:第一组是纵比。第三组是横比。师:第二组呢?生:自身矛盾,自身比。师:我提一个问题,“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这里的“君子”怎么解释?联系我们刚学过的劝学中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比较一下。生:差不多。生:都是有地位的尊贵的人。师:注意,这两篇文章出自不同朝代的作者,年代遥遥相隔,理解应当完全不一样。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西周、春秋时期,君子指的是“达官贵族”,春秋末年时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韩愈本篇中“君子”,仍然大体沿用了最早的意义,即“世禄之家”、“达官贵族”。师:回头把前面两段放在一起,总起来看,分别是从怎样的角度来论证核心观点的?生:第一段应该是理论阐述,第二段应当是结合现实进行阐述。生:第一段主要着眼于古代,第二段着眼于作者所处的当代。师:对,首段从古说起,重点是理论阐述,着眼于正面倡导从师风气;次段着眼于作者所处的当今,结合现实,反面指责不从师的不良风气。拿出几分钟来,看看谁背诵得快。10/12(学生琅琅背书,之后齐声背诵,之后又检查个别学生单独背诵。)师:进入到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并不难,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口译一遍。(一生译)师:第三段又出现了一个“师”字,应当怎么讲?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翻译得非常准确了。“师”是什么用法呢?意动用法。刚才大家是否注意到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耻相师”当中的“耻”,怎么翻译的?“以拜师为耻”、“不以相互学习为耻”,本段中的“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的“师”也是“孔子把后面的三人认做老师”。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再举例,譬如“稍稍宾客其父”、“登齐鲁而小天下”,其中哪些词属于意动用法?生:宾客其父,把他的父亲看成宾客;小天下,觉得或者认为天下变小了。师:好的。本段又提出了一个论点。生:“圣人无常师”。师:论据呢?生:两个,一个是“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一个是“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一个行,一个言。最后得出结论,也就是最后一句。从全文看,本段的作用又是什么?生:让人们学习孔子的榜样。11/12 生:从正面阐述哪些人可以为师。师:从正面举出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从师的范例,让大家思考,学习他。我们再用两分钟左右时间背诵本段。(于是响起背诵声音,然后是齐声背诵。之后个别检查。)师:最后一段,与课文无关紧要,我觉得可以删掉,大家同意吗?刚才讲到孔子的范例之后,且又得出一个结论,正好回应首段,非常圆满。生:不同意。最后是又交待一个现实的从师的范例。因为刚才上文已经批评了现在人们不从师的风气,而现在却还有逆风而行的人。生:另外也是交待写作缘由。师:而且这个李蟠才 17 岁,就“能行古道”,让读者感叹。回看全文,论点是层层推论,论证过程是正反对比论证,有条有理,非常严整。快速整理一下手中的板书设计,立即背诵最后两段。师:下节课,我们要重点检查单个的同学背诵。学生整理的板书:从师的作用 理应从师 从师的必要 正面提论点 从师的原则 古圣人从师 今众人耻师 今不从师 爱其子择师 于自身耻师 反面论证(对比)12/12 一般人相师 士大夫耻师 孔子从师 从师范例 古之楷模 孔子之言 正面论证(两部分)写作缘由 李蟠行古道 今之榜样 论点:层层推论;论证:正反论证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11师说课堂实录(2).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