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pdf
-
资源ID:80786868
资源大小:93.8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pdf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以“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理论依据,深抓课堂教学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和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为学生营造自主的空间、创造活动的机会,努力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先把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方面:1加强学习,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它包括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意志努力的强度。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的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品质表现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责任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逐步具有自主设计数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的意识经常能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能主动去克服数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乐意与同学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数学活动;具有初步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意识与能力。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本年级下学期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二、课堂教学方面采取的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学”。在导入阶段,从关注情感、关注发展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身边的数学,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现实化或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使学生“想学”。2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会学”。(1)少一些对已知结论的验证性学习,多一些结论形成的探索性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总结、发现。(2)教师适当“下放”“权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要求“做回小老师”,自己编题、解答、讲方法。(3)减少“乒乓式”的问答,问些“大问题”。为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投入探索、发现中去,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把问题问“大”些,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当然,这样的问题切忌让学生无言以对、不知所措。(4)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时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再让学生两人小组(或 47 人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拓展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获取信息、主动探索、表达见解等方面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了群体的力量。(5)鼓励学生的猜想和质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而猜想正是创造的“火花”。科学、辩证地处理一位学生不完善、不合理的猜想,有利于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求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