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24 司马光教学设计 秀延小学 薛梅梅 教材分析:司马光 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的品质。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接触不多,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 5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小老师道边李苦。一、历史典故,导入新课。接课前演讲:王戎不取道旁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于观察,冷静思考的小王戎。在历史典故中,像王戎这样的孩子多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1.出示典故图片: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2.认识司马光吗?你知道关于他的那些信息或者故事?出示简介。3.了解复姓。谁知道司马光姓什么?你还知道那些复姓?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文章-司马光,书写“司”(横折钩要挺直,一口靠左才好看。)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1.对比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同学们刚才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得也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里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发现?(交流)这是古代人写的文章,它文字短短的,内容浅浅的,我们把它叫做“小古文”。2.指名读,正音,捡石头-读生字。3.听范读,画节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遇到节奏线读出声断气连。4.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生:一儿/登瓮,师:足跌/没水中。生:众/皆弃去,师:光/持石/击瓮/破之,生:水迸,儿/得活。5.男女接读 6.我问你来答 读:群儿干什么?诵:群儿/戏于庭,读:一儿干什么?诵:一儿/登瓮,读:发生了什么?诵:足跌/没水中。读:其他小孩子怎么做?诵:众/皆弃去,读:光怎么做?诵:光/持石/击瓮/破之,读:结果如何?诵:水迸,儿/得活。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1.理解句子的意思。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小古文的意思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能交流一下你们理解小古文的方法吗?预设:利用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扩词换词 2.运用方法,理解古文意思。3.学生复述故事。串故事内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内容。5.小组合作:想象补白,丰满故事。评价:学习古文,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让故事更丰满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就站在大缸上面,(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 有的 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6.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同学们,司马光砸翁救友的故事令人敬佩,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同样把翁砸了,但他得到了什么?出示: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1.小组合作读,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老人的主意好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2.两害相较取其轻,你真会处理问题!课文中的这个人听了老人的话杀了骆驼又砸翁,对他的做法,故事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来评价: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与他相比,小小年纪的司马光处理问题就很睿智,试着用这个句式,给司马光也写一句结尾吧!五、推荐阅读小古文孔融让梨曹冲称象 读史使人明智,多读典故做一个明智睿智的孩子 板书设计:司马光 沉着冷静 组词法 机智勇敢 注释法 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