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杞人忧天》《诫子书》文档.pdf
七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诫子书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7 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家无井而出溉汲()()(4)及其家穿井()闻之于宋君()丁氏对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 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4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 分)5.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谣言的误传。(5 分)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6 分)身亡所寄()奈何忧崩坠乎()天果积气()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若屈伸呼吸()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6 分)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 分)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意文章断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7 分)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驰()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9 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5 分)答:_ _ _ 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3 分)5.选用原文同语填空。(4 分)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和“”;无论是“明志”,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则导致失败。6.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7.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3 分)七年级文言文复习 狼答案:1.其一/犬坐于前 2.(1)敌对,攻击(2)大腿(3)回头看(4)打洞 3.D 4.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5.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6.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7、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狼奔豕突。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邪恶的化身。穿井得一人答案: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答案见学习与评价p154 4.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5答案见学习与评价p154 杞人忧天答案:1.通“无”,没有 掉下 果真 通“释”,解除,消除 2.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3.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诫子书答案 1:告诫 振奋,振作 消失,逝去 3.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4.立志没有志向,就会学无目标,必然所学庞杂,不能专一。(意对即可)5.静;俭;静;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