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pdf

    • 资源ID:80813606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pdf

    1 人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答案:D 解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2、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A“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 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C 正确;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D 错误。故选 C。3、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的描述,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都是指对于音色的描述。故选 B。4、声既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3 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 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洗碗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人的疾病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 答案:B 解析: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是根据渔船发出的超声波返回的时间探知鱼群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A 不符合题意;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的快速振动,除去碗上的污垢,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B 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声音,从而获得人的身体是否有病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可以探测障碍物离车有多远,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B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 D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4 答案:C 解析:A用力敲鼓,改变的是敲击的力度,影响了振动的幅度,则可使响度变大,故 A 错误;B振动产生声音,故 B 错误;C如图丙,笛子振动的幅度比二胡大,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笛子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于二胡,故笛子比二胡的音调高,故 C 正确;D敲击水杯时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 D 错误。故选 C。6、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答案:B 解析:轻声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故 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7、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1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 204m 5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 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 34m/s D汽车的速度约为 30.9m/s 答案:B 解析:A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1=1=340m/s 0.6s2=102m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2=2=340m/s 0.4s2=68m 故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CD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1 2=102m 68m=34m 汽车行驶 34m 所用的时间=1+2=1s 0.3s+0.2s=0.9s 汽车的车速为=34m0.9s 37.8m/s 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8、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 1 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 2 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 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 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 答案:B 解析:A甲、乙、丙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路径相同,传播介质也相同,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同,根据=可知,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一样,故 A 错误;B由图 2 甲丙的波形图可知,甲、丙两声音振动的幅度相同,声音响度相同,故 B 正确;C金属管是中空管,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通过两种介质传播:金属管和管内空气,故 C 错误;D由图 2 甲乙的波形图知:甲、乙两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次数相同,故 D 错误。故选 B。9、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准备庆祝建党 100 周年文艺汇演。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小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小刚的音色 B小刚歌声的频率 C小刚歌声的响度 D小刚歌声的音调 答案:A 7 解析: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主要是依据小刚的音色来判断的。故选 A。10、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A只能传递超声波 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快 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B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所以月球上的航天员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来交流。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多选题 11、下图所示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关于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8 A甲图中通过听声音和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答案:BC 解析:A.甲图通过听声音和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 A 错误;B.乙图中可以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故 B 正确;C.丙图中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则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 C 正确;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BC。12、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能减弱噪声的是()9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建设高架道路 C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答案:AC 解析: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 A 符合题意;B高架道路只是方便了交通,不能减弱噪声,故 B 不符合题意;C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C 符合题意;D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C。13、如图是课本中四个实验配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B图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 C图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固定于桌面的尺子,尺子发声的音调会发生变化 答案:ABC 解析:10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将水花激起,利用了转换法,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敲击后的音叉振幅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将乒乓球弹开的越远,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 B正确;C随着瓶内空气被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C 正确;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固定于桌面的尺子,尺子的振幅发生变化,尺子发声的响度会发生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ABC。14、如图所示,为某乐队激情演艺水鼓舞的场景,关于此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正在家中做作业的小明来说,他听到窗外的鼓声是乐音 B水花四溅说明鼓在发声时鼓面在振动 C用力敲鼓,响度大;快速敲鼓,音调高 D根据鼓发出声音音色的不同,可以辨别鼓面是否破损 答案:BCD 解析:A对小明来说,窗外的鼓声是噪声,因为这个鼓声影响了他的学习,故 A 错误;B水花四溅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故 B 正确;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所以用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会越大;鼓是靠鼓面振动发声的,其振动频率只与鼓的材料、张紧程度有关,快速敲鼓,并不能改变鼓的振动频率,所以音调不变,故 C 错误;11 D用相同快慢和力度敲打完好的鼓面和破损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两种情况下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D 正确。故选 BD。15、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ABD 解析: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防止或减少噪音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符合题意;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可以降低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符合题意;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这与噪声没有关系,故 C 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ABD 计算题 16、如图所示,国庆假期,小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 692m 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音声“啊”,4s 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s 后听到回声。请计算:(1)当时的声速;(2)他到山崖的距离。12 答案:(1)346m/s;(2)519m 解析:解:(1)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声音传到前方 692m 远的大山所用时间 =12 4s=2s 则当时的声速 =692m2s=346m/s(2)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12 3s=1.5s 由=可得,他到山崖的距离 s=vt=346m/s1.5s=519m 答:(1)当时的声速为 346m/s;(2)他到山崖的距离为 519m。17、2020 年 11 月 10 日 8 时 12 分,我国“奋斗者”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 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 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 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2)此海域的深度;13 (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答案:(1)8880m;(2)10120m;(3)444s 解析:解:(1)如图,由题意可知,在 A 点发射超声波,在 B 点收到信息。由速度公式得 2=12=20m/s 12s=240m 声=声2=1500m/s 12s=18000m 由题得 2+23=声 3=12(声 2)=12(18000m-240m)=8880m(2)根据题意可知 s1=11=20m/s 50s=1000m 14 =1+s2+3=1000m+240m+8880m=10120m(3)根据题意可知 3=31=8880m20m/s=444s 答:(1)收到信息时距离海底 8880m;(2)此海域的深度为 10120m;(3)“奋斗者”号还需 444s 潜到海底。18、2020 年 11 月 10 日 8 时 12 分,我国“奋斗者”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 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 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 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2)此海域的深度;(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答案:(1)8880m;(2)10120m;(3)444s 解析:解:(1)如图,由题意可知,在 A 点发射超声波,在 B 点收到信息。15 由速度公式得 2=12=20m/s 12s=240m 声=声2=1500m/s 12s=18000m 由题得 2+23=声 3=12(声 2)=12(18000m-240m)=8880m(2)根据题意可知 s1=11=20m/s 50s=1000m =1+s2+3=1000m+240m+8880m=10120m(3)根据题意可知 3=31=8880m20m/s=444s 答:(1)收到信息时距离海底 8880m;(2)此海域的深度为 10120m;(3)“奋斗者”号还需 444s 潜到海底。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