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1.pdf
-
资源ID:80817179
资源大小:838.2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1.pdf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1.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 CO 中毒 C CO和 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大气中 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A 吸附 B 溶解 C 过滤 D 结晶 3.硅(Si)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Si+2CO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 碳表现氧化性 D 二氧化硅是还原剂 4.实验室制取干燥的 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A B C D 5.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 CO2 B CO C N2 D SO2 6.把 8g 碳和 16g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最终密闭容器中有()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7.关于 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 可用于人工降雨 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 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 8.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A 碳素墨水 B 打印碳粉 C 低碳生活 D 石墨碳棒 9.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 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 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10.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 95,外层是 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 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用干水吸收 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 干水吸收 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11.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A PM2.5与雾霾天气 B 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 C 酸雨的罪魁祸首 D 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 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A人工增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制纯碱、化肥 D灭火器灭火 14.如图是收集干燥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A A B B C C D D 15.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图中能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医疗 B霓虹灯 C人工降雨 D高能燃料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16.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 B(填序号)。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CO2,该反应中碳表现出 还原(填“氧化”或“还原”)性。17.下图是实验室用于气体制备的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2)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且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发生装置是;要想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需要选择的收集装置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理由是;判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18.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的是_(填序号,下同);利用石墨导电性的是_。A.玻璃刻刀 B.铅笔芯 C.钻探机的钻头 D.干电池的电极(2)炭雕(如下图)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应为:3CO2+4NaC(金刚石)+2X,X 的化学式为_,反应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_(填化学式)。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19.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择的装置是 (填标号)。20.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收集装置应选用_(填序号);(3)如用下图中 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端导入(填“a”或“b”)。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1)指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Y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导致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选项 A 错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选项 B 错误;一氧化碳可以燃烧二氧化碳可以灭火,选项 C 错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选项D正确。2.【答案】A【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吸入颗粒物等,与吸附的原理最相似。3.【答案】A【解析】根据提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Si+2CO,在反应中,碳能夺取二氧化硅中的氧具有还原性,碳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只有 A 正确。4.【答案】A【解析】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C;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可选 D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来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5.【答案】B【解析】能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为一氧化碳。6.【答案】C【解析】根据 C+O2CO2,可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3:8,根据 2C+O22CO,可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3:4,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 3:8 时,说明氧气过量,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在 3:8 和 3:4 之间,说明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如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 3:4,说明氧气不足,剩余气体为一氧化碳,因此选 C。7.【答案】C【解析】C、CO 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 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8.【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9.【答案】A【解析】根据氨气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排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由于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所以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不相同,因此只有 A 正确。10.【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题目信息看出干水是混合物,故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分子都是不停地运动的;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故用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不只发生物理变化。11.【答案】D【解析】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烟尘过多形成的;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甲醛含量增加,对人体有伤害;酸雨主要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而形成的;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燃烧天然气获得热量,但天然气的不充分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从而使人受到伤害。12.【答案】D【解析】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常因为生产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而使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实验室一般不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3.【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14.【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气体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证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又由于用倒置漏斗装置和水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证明此气体极易溶于水。15.【答案】C【解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为“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其他各项都不是二氧化碳的用途,所以选 C。16.【答案】(1)B(2)C+2CuO2Cu+CO2 还原【解析】(1)碳粉是黑色的,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点燃时,能燃烧具有可燃性。(2)在高温条件下,碳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在反应中碳夺去了氧化铜中的氧,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中碳表现出还原性。17.【答案】(1)A (2)C F(3)D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火焰熄灭,证明已满【解析】(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加热,故应用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 A。(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需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同时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用C 装置做发生装置;要制得纯净氧气,需要用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18.【答案】(1)AC D(2)吸附(3)Na2CO3Na、C【解析】(1)制玻璃刻刀和钻探机的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2)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净化室内空气;(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以确定 X的化学式为 Na2CO3,反应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 Na与 C。19.【答案】(1)试管 (2)B(3)AD【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2)用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时需要加热,实验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装置。(3)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 D 装置收集。20.【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B E(3)a【解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应选用 B 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 F装置收集气体,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该从长导管通入。21.【答案】(1)分液漏斗 集气瓶;(2)2H2O22H2O+O2;(3);(4)或【解析】(1)、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为分液漏斗和集气瓶;(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为固体、液体混合不加热的装置,因此应选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可知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难溶于水,说明甲烷可采取装置排水法收集,也可以采取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