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_1.pdf
1 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选自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 4 节。光的折射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学生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学生分析 知识储备:1、见过生活中诸多的光的折射现象,对于光的折射现象有初步了解。2、已经学习过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3、做过一些物理实验,知道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能力储备: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文化基础(1)认识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并能归纳光的折射的规律。(2)能解释和区分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2.自主发展 经历小组探究实验,体验讨论及归纳的乐趣,强化逻辑思维及合作学习能力。3.社会参与 体验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学习,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提问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教学特色 1.魔术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2类比光的反射探究实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有目2 的性,突破难点。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教具准备 透明水杯(1 个)、激光笔(1 个)、分光器(1 个)、纸板(1个)、玻璃砖(1 个)、自来水、光的折射实验器(1 个)。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2min)魔术引入:播放自制视频魔术空碗变硬币。用魔术引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新课教学一: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2min)温故知新:1.回顾光的直线传播条件。2.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放上玻璃砖是光线发生偏折,引导学生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自主学习,认识概念: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认识基本概念。为实验探究做好铺垫。2.在学生活动时及时检查、纠错。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活动一,通过组内合作纠正错误。3.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将学生问题暴露出来,及时纠正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实验探究:1.让学生回顾光的反射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从三线两角去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教师带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器材,出示实验任务和注意事项。3.学生组内合作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折射光线的偏折情况、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情况,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4.学生展示如何探究三线关系的演示实验,并根据数据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5.教师利用演示教具说明光路可逆。6.实验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梳理折射规律。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对照课本自主学习概念,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运用,为下一步实验做好铺垫。探究方法前后联系,让学生学会探究方法的迁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学生自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学以致用:1.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交流成果。根据交流成果区别光现象。小组讨论,学生互帮互助。3 新课教学二:光的折射的应用(14min)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放入装有水的杯子中的笔,看上去好像断了,小组讨论这个现象的成因。原理分析: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是笔的虚像。并以作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原理。变式应用: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鱼看人,是把人的位置看高了还是看低了?并让学生画此现象的光的折射图像。前后呼应:根据前面的练习,让学生揭示课前魔术空碗变硬币的奥秘。让学生观察直观现象,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老师作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折射原理。通过变式,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点。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体现课堂完整性。新课总结(2min)小结及作业布置: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小结新课,并且布置导学案课后题。回顾本节所学知识。板书设计: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定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二、认识基本概念 三、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空气角大;垂直入射,光路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光路可逆 四、光的折射的应用 笔弯折,空碗变硬币,池水变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