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周长教学设计(完整文档).docx
2023年周长教学设计(完整文档)周长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面图形的基础上,*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周长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面图形的基础上,*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1、周长的认识。2、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树叶图片。(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三)教学过程: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组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用绳子量套在图形上,在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把图形简下来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剪下来的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这时再出示图形中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2厘米3厘米让学生求出他们的周长,这对于计算出以上具体图形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简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以下几种做法:长方形的周长:4+2+4+2=12(厘米)4×2+2×2=12(厘米)(4+2)×2=12(厘米)正方形的周长:3+3+3+3=12(厘米)3×4=12(厘米)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法,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四、解决实际问题。1、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A、xxxB、xxx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边线移动的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2、伍校长想在咱们学校周围修上一堵新围墙,你能帮伍校长算算围墙要修多长吗?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周长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P101的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七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正确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求周长或面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1*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准备一条手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出示相片,说:这是老师几年前参加区举行的教师形象大赛时照的一张相片。现在老师想给它做一个相框,如果相框四周包上铝合金条,面上镶块玻璃,那么做这个相框一共要多长的铝合金条?一共需要多少玻璃?这里求一共要多长的铝合金条就是求什么?(板书:周长)求一共需要多少玻璃也就是求什么?(板书:面积)那么,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面积和周长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周长和面积的对比。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对比。二、教学新课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对比(1)周长的概念。指:让学生指出数学课本的周长,课桌的周长。(同位互相说说)画:拿出直尺动手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在方格纸上画)说:你能说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四人小组讨论)板书:四条边的长度和(2)面积的概念。摸: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桌子面。量:同桌两人合作,用1*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纸片估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方分米?说:根据刚才测量和计算,你们能说一说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四人小组讨论)板书: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师: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周长是围成*面图形的一条封闭的线,面积是周长内的*面。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的对比。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除了概念不同,它们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是否也有不同呢?(1)、小组合作讨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指的是什么?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周长面积概念四条边的长度和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计算方法计量单位(2)、小组长回答,老师板书。(3)、出示例题,小组形式(两人求周长、两人求面积)完成,集体检查订正。3、归纳概括。师:刚才我们通过面积与周长的对比,发现它们在求面积和周长时都需要知道什么?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四人小组讨论、汇报、评价。联系:都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或正方形的边长;区别:概念不同、计算方法不同、计量单位不同。面积表示雕成*面图形的面的大小,计算方法要用面积计算公式,使用面积计量单位;而周长表示围成*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计算方法要用周长计算公式,使用长度计量单位。三、巩固练习1、基本训练。(1)P101"做一做"第1题。(2)一张相片,它的长6分米,宽4分米。如果给它做个相框,四周包上铝合金,面上镶块玻璃,做这个相框一共要多长的铝合金条?一共要玻璃多少*方分米?(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3)判断下面的说法。(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长7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22*方分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面积是25*方厘米。()、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3米,它的面积是24*方米,周长是22米。()、一个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6厘米。()(4)P101"做一做"第2题。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比较:通过计算,大家发现这两个图形的什么相等?什么不等?师:由此看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那么周长相等是否的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呢?2、拓展训练。(多媒体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完成后再进行归纳)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题。同座合作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谁能说说它们有哪几点不同?你学习得怎样?你还有什么问题?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对比周长面积概念四条边的长度和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计算方法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量单位厘米、分米、米*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周长教学设计3课本第5-7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部分练习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好处,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潜力,在学生操作、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潜力。4、透过“圆的直径、周长的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索,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我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探索圆的周长公式对圆周率的理解每四个学生一组1、直径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片各一个2、直尺一把3、细绳一条、两根长31.4厘米的细铁丝4、实验表格5、计算器实物投影议、电脑一、设疑导入、培养创新意识1、电脑演示:有甲、乙两学生争论。甲说:“我脑袋大。”乙说:“我脑袋比你在大。”师:“如果你是裁判员应如何评判,两人才能都服气?”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甲生:“看谁的脑袋大。”师:“如果看不出来怎样办?”乙生:“把头放入水中,看谁的水面上升得高谁的头就大。”师:“十分好!很有创意。”丙生:“用绳绕头一周,测量绳的长度。”师:“你的办法很有新意,我们的头近似球体,横切面近似于圆,你用绳子测的长度(线测方法),就是脑袋的横切面的周长,谁的周长大谁的头就大。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圆的周长”。师板书圆的周长的定义。二、动手尝试操作,探求新知1、动手尝试操作(1)组织学生四人小组用绳测量直径是1厘米和2厘米的小圆的周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入实验表格。圆的周长c(厘米)直径d(厘米)周长÷直径(c÷d)1234(2)组织学生讨论,除了用绳作测量工具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测出圆的周长。讨论后得出:也能够把圆放在尺上滚动一周,来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滚动方法测量),把圆对折进行测量(折叠法)。(3)用滚动的方法测出直径是3厘米、4厘米的圆的周长,并填好实验表格。2、探索规律(1)师将填好的实验表格在实物投影议上出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变化,比值不变,都是3倍多一点。(2)思想教育师:“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读pai)来表示。其实,约20xx年前,*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一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过程中通常取3.14。教师用绳的一端系一粉笔头,手拿另一端,绕动绳粉笔头在空中“画出一圈”。师:“像这个圆你能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量出它的周长吗?”生:“不能”。师:“这说明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是有局限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呢?”(3)推导圆周长公式师:“从公式看出,明白什么条件能够求出圆周长?”生:“直径、半径。”师:“如果圆的周长已知,怎样才能求出圆的半径或直径?”三、圆周长公式的应用(尝试练习)1、出示例1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2、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3、出示例2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4、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5、第8页练习二的1、2、3题。四、再次尝试操作、第二次创新1、求出人脑袋的横切面的半径(1)利用桌面上现有的测量工具,透过计算,怎样求出你脑袋的半径?(2)四人一组互相合作,动手测量,计算时可利用计算器。(3)将运算的结果对全班公布,并说明理由。2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1)组织学生将长为31.4厘米的铁丝折成正方形和圆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师将折好的正方形和圆形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较大。”(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饭店的桌面一般都设计成圆形的,而课桌设计成长方形的桌面。把讨论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五、全课小结1、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师:“这天我们透过测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求法,而且我们还明白了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较大。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求圆的面积”。六、作业第9页练习二中的第9、10、11题。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c=dc=2r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生板演)3.14×0.952.9832.98(米)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8米。例2、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生板演)解:设水池的直径是X米。3.14×X37.68X12或:37.68÷3.1412(米)答:水池的直径是12米。周长教学设计4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第一课时2、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建立在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学习基础的、是前面学习“认识圆的”进一步深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是相当重要的学习内容。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定义。(2)能力目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绳测法、滚动法认识圆的周长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3)德育目标:通过对学习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4、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二、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了一些教学知识。基本具备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让他们在自主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是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从而乐意去学。三、说教法学法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规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能力、探索思维,拓展探索思维的空间。改变以前机械说教,沉闷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采用的是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来掌握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又让学生在课堂互动的快乐氛围接受新知。四、说教学过程我是按以下四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的: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让学生找出图中直径和半径,并说出什么是圆的直径和圆的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对就知识的复习为新授内容做了准备和铺垫。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自学提示:(1)课本63页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一种是滚动测量法,另一种是绳测法,拿出个小组准备的直径是10cm、15cm、20cm的圆。完成下列表格:周长直径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2)探究圆的定义?直径不同的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样吗?这个比值叫做什么?用哪一个字母表示?读作什么?在通常计算时值取多少?圆周率是哪个国家的数学家谁最早提出的?(3)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怎样表示?三、当堂训练、检查自学效果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2、一个喷水池直径是5m,他的周长是多少米?四、订正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后教)学生在求圆的周长时,不能正确的应用公式,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已知半径求圆的周长用C=2r,已知直径求圆的周长,用C=d。五、本课小结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在回忆梳理的过程中再现了本课的知识点。六、课堂作业、当堂批改(不少于10分钟)1、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r表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写作()或()。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43、完成下列表格半径rcm直径dcmCcm41.212.564、已知圆的直径是20m求圆的面积?附板书设计: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的定义2、圆周率的定义即表示方法3、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周长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建构起周长的正确表象。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长含义的理解课前准备直尺、细绳、材料纸教学实录一 认识封闭图形师板书:长度师:看我在黑板上写了个词,一起念念老师写的什么?生:长度师:什么是长度?生:长度就是长多少师:那这根铁丝有长度吗?生:有师: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谁来量一量?它有多长?(具体怎么量)生:从铁丝这头量到那头儿,长50厘米。师:(把铁丝弯一点)仔细看,怎么了?生:弯了。师:对,让它再弯点儿,如果现在测量它的长度,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生:从头到尾师:让它再继续变啦(连起来),现在怎么了?生:变成圆形了。师:没错。它是怎么变成圆形的?头和尾连到一起了。生:连到一起了。师:对,谁跟谁连上了?生:两头连在一起了师:我们把这样的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师:刚才这样(演示不连的)是封闭图形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因为两头未连在一起。师:只有首尾相接才是封闭图形。练习二 认识周长师:现在想测量这根铁丝的长度,又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生:边指边说“从头到尾”一圈师:哦,现在首尾相接,也就是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其实啊同学们,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师:这个图形,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谁来指一指?师:这是什么形状?师:一起指指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师: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师:如果从这个点(另选一点)开始,你还能指指吗?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不是封闭图形。师:所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感知生活中的应用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了,你能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有周长吗?请说一说,并指出它的一周。生1:桌子。师:桌子是一个立体的物体,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桌面。你指一指桌面的一周吧。生2:数学课本师:数学课本也是有厚度的,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书面。你指一指书面的一周吧。生3:铅笔盒生4:黑板(面)窗面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这也找了几个物体,你能说说他们的周长吗?电视前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花坛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游泳池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像数学书面、黑板面、电视前面等这些我们都称为物体表面。(板书)所以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总结周长定义我们学习了封闭图形和物体表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封闭图形或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总结的特别好,其实在我们身体上有时也要用到周长的知识,买衣服的时候经常说到“腰围”,谁知道腰围指的哪儿?来指指我的。师:*时我们常用什么测量?师:对,是软尺,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展台上看着介绍)两面都有刻度,通常用小格一面儿,一格就是1厘米,量的时候先捏住刻度小的一头。谁来给我量一量?量的时候这样(不贴身)行吗?为什么?师:对,太松太紧都不行,应该贴着腰绕一圈,两头连起来,这个刻度就是腰围的长度。三 探究周长的测量测量活动师:看,这是什么图形?师:它的周长你会求吗?怎么求?生:先要知道三条边的长度。师:请你列出计算三角形图形的计算公式。生:3+4+5=12(厘米)师:非常正确,你会求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活动汇报(1)直边的测量通法师:那这个四边形的周长,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呢?生:四条边。3+3+4+5=15(厘米)师:看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长度。如果是个8边形呢,是几条边的总长度?10边形呢?不管有几条边,所有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2)特殊图形特殊测量方法师:继续看,那正方形要量几条边?生:四条师:刚才有同学量的特别快!有什么好办法?师:利用了正方形的特点,只量一条边,又量又算!(3)曲边测量方法再来看看月牙形。为什么不直接用尺子量?师:那这是怎么量的?师:这个月牙形不好量,就用绳子沿月牙围了一圈,再把绳子拉直了用尺子量!月牙形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四 提升练习师:我这儿还有个很有趣的小题目,想看吗?你猜,谁走的路长一些呢?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图形的周长,是看这一周的总长度,与图形这块空儿的大小没有关系,可千万别受它的干扰!五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生1:周长。生2:怎样测量周长。板书课题:图形的周长。周长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准备:六个*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师:××同学跑步的线路是(A-D-C-A),另一位(A-B-C-A)出示:他们俩每天早晨跑步谁的路线长呢?师总结: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围成了一个*面图(板书:*面图)他们所走的路线就是*面图的周长(板书:周长)。问:什么叫*面图形的周长呢?问:甲、乙两块草坪,哪块大呢?(生回答出问题后)什么叫*面图形的面积呢?(板书:面积)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简析:由学生*时的跑步,引出*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二、梳理,引导建构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1、问: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呢?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同桌选拿手的互相说一说。(同桌合作,发现规律。)3、说*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用动画演示.简析:多媒体一其特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通过声音的评判、鼓励,体现了CAI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交互性,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三、沟通,构建网络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每人自己摆"网络图")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3、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简析:*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从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四、应用,提高能力1、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十九第1题,102页)2、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03页8)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1)把*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周长都没改变。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 )4、填空:(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分米。(2)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6*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方厘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方厘米。(3)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3厘米,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比是5、挑战题:简析: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标题,学生乐于参与这样人文化、趣味性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五、总结,注重体验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六、作业,留有回味。开放题: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些我们学过的*面图形?能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简析:开放题的设计可谓别巨匠心,既和本课复习的内容联系紧密,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人回味,锦上添花。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学生"吃得饱吃得香",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周长教学设计7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面图形周长的方法。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2.操作中理解周长。(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面图形中,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周长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1认识边线。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板书:边线。2感受物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