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4节二氧化碳》__6.pdf
-
资源ID:80851198
资源大小:229.9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4节二氧化碳》__6.pdf
二氧化碳的制取学与导设计 课 题 第 4 节 二氧化碳(二)执教时间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学生在学习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关。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有一个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手体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全过程,初步学会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方法,并能比较不同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的优缺点,再利用已收集的二氧化碳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装置迁移学习气密性检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学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学会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的方法,利用收集的二氧化碳验证其性质。过程与方法:利用科学实验,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评价实验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实验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增强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装置评价,利用收集的二氧化碳验证其性质。难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气密性检验。课前准备 长颈漏斗,双孔橡胶塞,导管,锥形瓶,止水夹、镊子,火柴,分液漏斗、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做好知识储备 1、由碳和氧气燃烧产物引入二氧化碳,生命活动与二氧化碳息息相关,引入新课二氧化碳的制取,自主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原料及原理,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2、结合氧气的制取从二氧化碳的性质入手,完成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的选择。1、复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2、自主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原料和原理,完成导学案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和稀盐酸(HCl)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学生已有知识迁移到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的原因并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复习毛玻璃片的盖法 二、新课学习 发生装置的选择与比较 1、用简易装置甲演示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边演示边讲解实验步骤(重点:利用手握法检查装置甲的气密性;固、液体试剂的取用。)2、引出课本上的反应装置(乙装置),掌握各仪器名称,绘图,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3、乙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学生实验验证手握法是否成功,分享交流;加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手握法(锥形瓶底部)能否成功,分享交流。1、复习固液不加热装置甲制取气体的基本步骤,回顾手握法检查气密性,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甲装置有何缺陷?说明该装置乙便于添加药品。2、绘图,回顾装置安装顺序,掌握乙装置各仪器名称,由甲装置制取气体迁移,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3、思考:甲装置可用手握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乙装置怎么检查气密性呢?4、由于受装置甲气密性检查时手握法的概念影响,分组实验中学生用了手握法,启发学生思考不行,该怎么处理?失败原因:气体有两个通道,气体从长颈漏斗漏斗上端溢出,考虑封闭长颈漏斗上端加水浸没 学生由于惯性思维,仍会考虑手握法检查,在的基础上验证握住锥形瓶下端检查气密性,失败原因:锥形瓶中有水 5、介绍液差法检查气密性并归纳总结 6、验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7、注意事项: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集气瓶正放 三、分组实验 体会装置乙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1、学生实验、利用乙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取一支试管,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在一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 1-2 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2、实验完成后,能否控制实验停止?验证止水 1、分组实验,体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通过实验验证部分二氧化碳的性质。2、巡视分组实验,回顾实验装置注意事项,分析气密性检查失败原因,强调实验规范性 3、学生实验,止水夹不能使反应停止。引导学生比较三组装置的夹是否能控制反应停止,学生实验,引入装置丙 优缺点 四、学以致用 指出装置的错误之处,并说明原因 巩固二氧化碳制取的注意事项 学与教反思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于收集装置的选择掌握较为牢固,学生较易接受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因此从实际出发,优先讲解收集装置。同时学生对手握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不能将其实质气压差顺利迁移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发生装置中,因此由学生自主探究,加水后还是不能使用手握法的原因,加深学生对于液差法检查气密性检验的认识,学生通过实验参与,教师不断引导,更好地掌握二氧化碳制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