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心理健康教师随笔(全文完整).docx
-
资源ID:80854170
资源大小:19.3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度心理健康教师随笔(全文完整).docx
2023年度心理健康教师随笔(全文完整)心理健康教师随笔1承蒙学校安排,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我与朱家壮老师前往恩施参加恩施州教科在龙凤中学举办的“恩施州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这次会议历时一天,虽时间短,要收效颇丰。现就此次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心理健康教师随笔,菁选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心理健康教师随笔1承蒙学校安排,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我与朱家壮老师前往恩施参加恩施州教科在龙凤中学举办的“恩施州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这次会议历时一天,虽时间短,要收效颇丰。现就此次龙凤之行向各位教师同仁作一个汇报: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剪影一)、龙凤中学基本情况介绍:该校位于龙凤建设新区中心地带衙门台,前临318国道,后倚清清带水河,距市中心15公里。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2100余人。这所学校为:恩施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省级校本研究实验试点学校恩施州远程教育运用实验学校;恩施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恩施市远程教育运用先进单位;施市文明单位。二、学校开办学生心理教育的背景。20xx年中考,学校一男生因中考压力过大,为能顺利过中考大关,于是将目光盯住了学校教学大楼三楼的一间保密室,因保密室存放着当年的中考试卷。深夜,该学生爬上了教学四楼的楼顶,要从楼顶后面下入三楼的后窗进入试卷保密室,结果便从四楼摔下至一楼,学校得讯后,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但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校长就地免了职,学校也遭上级通报。新校长邓红旗上任后,便着手创建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咨询室,简称:“心语室”。三、教室设置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专门设置了心语室和心理宣泄室。心语室布置:心语室布置较为独特,有花有草,有书籍,窗帘布置较为神奇高雅。任何走进这间心语室都会感到一种温馨的而舒坦的感觉。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它的象征意义。心理宣泄室布置:这间室是专门用于在学生心烦意乱之时发泄心中的怒与火。布置较为简单,有用海绵做的墙,和地毯,还有一些小棍棒可让学生在室内尽情发泄自己。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心理教师的指导。四、教育机构的设置。学校校长挂帅,学校还专门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再由指导老师协同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都有多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还实行单双周制,每逢双周作为开放周,欢迎学生家长到学校一同指导学生教育工作。五、现场会后的一点体会。一)、当前教育形势近些年来,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越来越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他们*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因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投入的越多,期望也就越过大。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二)、我校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近几年来,我在班主任管理中深有感触,班级管理越来越艰难。学生心理出现音问题的人君越来越多。其二,不少学和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正确的认识态度,而不少家长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们这样的山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未萌芽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十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三)、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学习竞争十分激烈的初中学习中,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自己在老师、学生中的地位,害怕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因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学生想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一时难以接受且又不能摆脱。因此,学生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2、人际关系不协调。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少数成独生子的学生在家倍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在向教师倾述中说道:“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前途渺茫,于是灰心丧气,自信心尽失。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从而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四)、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初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心理健康教师随笔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视,都认为良好的心理是人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被忽视和存在虚假的教育成分,从而,体现出来的也还是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缺乏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予以适时的指导,更有部分教师行为令人费解。事例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等。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诸如次类的教师错误行为在幼儿园不难见到,因此也给幼儿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于是各种不良的心理就逐渐形成,所谓的“坏孩子”也就越来多。幼儿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等的教育环境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心理需要,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心理反应,如: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男孩,有一天在与小朋友争夺玩具时大打出手,教师慢条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怎么?看见我就不打了?继续打啊,让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看你的真功夫。这个男孩从刚才的紧张到放松,以为老师真的赏识他,于是再把手伸出,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罚站,他迷惑地看着老师发怒的脸,他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幼儿受言语发展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形*们眼里的“坏孩子”习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发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谓的“坏孩子”的形成,探讨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指导和渗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迫切要求。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学段那样渗透在各个学科里,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师行为在幼儿良好心理形成过程中怎样渗透呢?(一)以榜样的言行渗透教师是儿童重要的依恋、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教师不要滥用“坏孩子”这个称谓,谁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变好,称“坏”他就真的慢慢变坏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忌讳给孩子判“刑”,回避定论式的言语。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如:与幼儿一起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流血了,她自言自语:“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止血的。”幼儿听到、看到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后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变得大胆起来,避免幼儿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常常有消极的心理反应,那么这同样也会对幼儿发生消极影响。如:有的教师特别怕小虫,显得非常胆小,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得他们也变得胆小、怯懦。又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说:“小树叶哭了”,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教师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拾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形成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良好心理。(二)以娴熟的教育技能渗透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所以: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其他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2、教师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孩子每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孩子身边的琐事,他们正是在这些*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等活动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园里每月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体过生日,在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说说我的好妈妈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都能萌发和加深幼儿爱别人的情感,成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机。大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缺少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幼儿丰富的生活中去寻找和渗透。又如,在教师指导下一位母亲较好地处理了孩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一些幼儿喜欢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这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得极为自然,处理这件事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参与了买、挑选、赠送、道歉的全过程,借助于参与操作过程,激发了孩子的心理体验,这位攻击性很强的幼儿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参与后就再也不抓人了,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个“坏孩子”的形成。(三)以满腔的师爱渗透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心理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能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均分撒给班上的小朋友。可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教师的爱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的保障,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告别“坏孩子”。心理健康教师随笔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视,都认为良好的心理是人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被忽视和存在虚假的教育成分,从而,体现出来的也还是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缺乏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予以适时的指导,更有部分教师行为令人费解。事例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等。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诸如次类的教师错误行为在幼儿园不难见到,因此也给幼儿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于是各种不良的心理就逐渐形成,所谓的“坏孩子”也就越来多。幼儿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等的教育环境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心理需要,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心理反应,如: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男孩,有一天在与小朋友争夺玩具时大打出手,教师慢条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怎么?看见我就不打了?继续打啊,让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看你的真功夫。这个男孩从刚才的紧张到放松,以为老师真的赏识他,于是再把手伸出,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罚站,他迷惑地看着老师发怒的脸,他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幼儿受言语发展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形*们眼里的“坏孩子”习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发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谓的“坏孩子”的形成,探讨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指导和渗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迫切要求。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学段那样渗透在各个学科里,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师行为在幼儿良好心理形成过程中怎样渗透呢?(一)以榜样的言行渗透教师是儿童重要的依恋、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教师不要滥用“坏孩子”这个称谓,谁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变好,称“坏”他就真的慢慢变坏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忌讳给孩子判“刑”,回避定论式的言语。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如:与幼儿一起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流血了,她自言自语:“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止血的。”幼儿听到、看到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后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变得大胆起来,避免幼儿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常常有消极的心理反应,那么这同样也会对幼儿发生消极影响。如:有的教师特别怕小虫,显得非常胆小,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得他们也变得胆小、怯懦。又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说:“小树叶哭了”,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教师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拾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形成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良好心理。(二)以娴熟的教育技能渗透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所以: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其他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2、教师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孩子每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孩子身边的琐事,他们正是在这些*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等活动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园里每月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体过生日,在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说说我的好妈妈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都能萌发和加深幼儿爱别人的情感,成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机。大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缺少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幼儿丰富的生活中去寻找和渗透。又如,在教师指导下一位母亲较好地处理了孩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一些幼儿喜欢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这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得极为自然,处理这件事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参与了买、挑选、赠送、道歉的全过程,借助于参与操作过程,激发了孩子的心理体验,这位攻击性很强的幼儿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参与后就再也不抓人了,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个“坏孩子”的形成。(三)以满腔的师爱渗透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心理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能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均分撒给班上的小朋友。可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教师的爱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的保障,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告别“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