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散文诗二首.pdf
散文诗二首(第 1 课时)一、授课时间:年 月 日 第 周 二、课型:自读课 三、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散文诗,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2.理解“荷叶”、“莲花”和“心中雨点”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与感激之情。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种形式朗读散文诗,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难点:理解“荷叶”、“莲花”和“心中雨点”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与感激之情。四、教学资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二)初读诗歌,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围绕“莲花”,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送莲(第 1 段)忆莲(第 2、3 段)看莲(第 4-7段)悟莲(第 8、9 段)2、第 2、3 段插叙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强调了故乡园院里的莲花都是红莲,并且提及三姐妹的出生“应了花瑞”,这为文末作者自比红莲埋下了伏笔;同时,园中红莲不乏三蒂、四蒂这样的珍品,也暗示了女儿因有母亲的庇护而更加茁壮地成长。结构上使开头父亲的朋友为什么送“我”两缸莲花有了着落,同时也为下文“我”对雨中莲花的关切做铺垫。(三)赏读诗歌,探究主旨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天气情况 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红莲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2、“我”的心情怎样变化?为何变化?明确: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3、作者由现实中红莲与荷叶的关系,联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三)拓展延伸 请你根据最后一段仿写。母亲啊!你是 ,我是 ,心中的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 的?示例: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六、板书设计:荷叶母亲 冰心 散文诗 借物喻人、触景生情 感激、赞美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 P17-18 八、教学反思:散文诗二首(第 2 课时)一、授课时间:年 月 日 第 周 二、课型:自读课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难点: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四、教学资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昨天学习了冰心的散文诗 荷叶母亲,其实冰心的创作曾受到当时风靡一时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并且比较一下这两首散文诗有哪些异同。(二)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明确: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第一次: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次: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明确: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三)对比阅读,合作探究 1、对比阅读两首散文诗,小组合作填写 比较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都表现母爱 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感情基调 温馨、深情 喜悦 舒缓、柔和 艺术手法 都用了象征手法 金色花象征孩子的天真;因情造景 荷叶象征母亲的厚爱;触景生情 构思角度 虚拟、想象 写实、联想 语言风格 清新雅致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温柔怜爱 具体、鲜活:贤淑温良、有文化修养的印度妇女 没有直接出场: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2、你更喜欢哪一篇?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四)课堂总结 散文诗的诗和散文的结合,凝练灵巧,富有情韵。美文需要美读,感受优美的意境。把相似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也会使我们的阅读感受更深刻。六、板书设计:金色花 泰戈尔 因情造景 眷恋、回报 七、作业布置:练笔:如果哈里波特送你一次魔法,你可以变成任何一样东西,去感恩母爱,那么,你会变成(200字)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