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pdf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 摘要: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年,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200 年0 月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达 10%,2 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2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 8 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 2.%,我国人口老龄化占两个一,一是老年人口规模世界第一,二是我国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十二五时期,我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 860 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21 亿,2021 年到年,我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多万,预计未来 40 年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上升 10.8 个百分点,而我国将上升 21 百分点,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比世界的平均速度快一倍,贫困、疾病和失能是老年阶段的“三大风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和过程,一般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10%,或者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的比例超过 7%,即可看做是老年型人口,也称人口老龄化。一、我国人口老龄化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000 年月 3日,全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标志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转变为老年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1 年年底,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71%,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截至208 年,我国0 岁以上人口在 1.599 亿,占总人口的 12%,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为 096 亿,占总人口数的 8.,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011 年末,我国 6岁以上的人口达到8499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17%,6岁以上人口达到 1228 万人,占总人口的.%,增加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的速度加快,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 20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 43多万达到 221 亿,届时 8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 200 万,5 岁以上老人将超过 5100 万,而到了 2050 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 3.2 亿,超过总人口的 2%。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特点和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转变过程所决定的,特别是世纪 50 和 60 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以及他们在 80 年代和 9年代经历的低生育率,形成了代际之间生育率水平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不仅启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并且决定了其迅速发展的势头。从 190 年到 20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0 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从93 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 450 万增长到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近 1.亿,增长了 3 倍。按5岁组划分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从90年的标准金字塔变为2000年的重檐庙庙宇顶形状,再到050 年的类似方型的金字塔形状,根据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学者将我国的人口增长期划分为五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增长开始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2065 年左右,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历史最高峰。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的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1)生育率迅速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动因。一是计划生育后,我国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减少或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下降,进而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率提高;二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使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列。根据美国老龄研究所和人口普查局的报告,除日本外的发达国家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7%提高到 14%,所用时间都在 45年以上,其中法国用了 15 年,瑞典用了5 年,澳大利亚和美国也将用 70 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可能将只用 27 年的时间就会走完这段历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整体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开始时间提前了5 年左右,达到老年型人口听时间提前了5 年左右。(3)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及地区差异显著。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乡村,城市次之,镇的水平最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 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 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 33 年。根据老龄委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有 21 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 204 年的 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 3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85%,高于 1 1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4 年底,中国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4亿,占总人口的 1.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天津(13.75%)、江苏(3.75%)、北京(3.66%)、浙江(13.1)、重庆(12.84%)、辽宁(12.5%)、山东(1.1)、四川(11.9%)、湖南(1.51%)和安徽(1.18%)等 11 个省市。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我国面临的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大约是在025 年以后。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因为我国的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迅速变革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形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及老年人群体的全面打挑战。(1)对劳动力供给的不利影响。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 205年以后会开始减少,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也称人口扶养比,是指平均每一个处于 159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人所负担的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会直接提高人口社会扶养比,被扶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据从 2009 年 6 月开始,至 211 年0 月结束的 山西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情况显示:目前我省是 5.个劳动力抚养个老人,到 250 年将面临 1个劳动力抚养 1 个老人,而在全国 1990 年平均 7.1 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2000 年比.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225年将会进一步提高到.45 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到050 年将会面临 2 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的严峻形势。当我国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家庭的代际扶养比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未来我们将面临着老年人社会扶养比和家庭扶养比大幅度提高的双重挑战。(2)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负担老年人口的比例提高,以及老年人的寿命延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养老金缴费者和养老金领取者比例不断恶化,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逐年加大。据统计,190 年到 2000 年期间,全国离退休金总额从 274 亿元增加到 2507 亿元。即使如此,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量仍然严重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离退休人员增长率高于参保职工增长率。据统计,996年至 20年期间,我国企业参保职工年均递增 0.6%,而参保的离退休人员的年均增加率却高达 59,使在职职工对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率从 195 年的256%上升到 34.4%。据测算,到 2034 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 6 万多亿元。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攸关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3)对医疗保障的压力。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统计表明,老年人所消耗卫生资源是普通青壮年的 3 倍。老年人口巨大的医疗需求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0 年我国城市老年人中只有 6.%的人享受医疗保险,而且在其医疗支出中平均有一多半为老年人个人和子女负担。家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则仅为 3%,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了贫困现象的加剧与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据统计,20年底,我国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为 412 万占城镇老年人口 680 万的 66%,其余 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造成这些老年人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