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外汇业务.docx
2023年外汇业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外汇业务,供大家参考。吉 林 财 经 大 学 信 息 经 济 学 院 外 汇 业 务 课 程 论 文 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23 4 年3 3 月摘要一国货币国际化必须要有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合理的汇率制度作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和国内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 2023 年 7 月 21 日形成的汇率制度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分析汇率制度和利率市场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先分析二者的现状再分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的汇率制度偏于浮动,而现阶段利率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联动效应很差。从而提出二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影响都是减少了国际游资的流入或降低了国际游资流入对汇率稳定的影响。不利影响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要求资本账户可兑换,而外汇管制的放开会引起游资流入并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利率市场化引发的通胀问题在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情况下会影响汇率并使宏观经济政策两难;现阶段利率汇率联动效应很差还限制了货币政策调节汇率的能力。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对资本账户提出了有序开放和资本流入流出均衡管理的政策建议,对汇率制度提出了进一步增加汇率弹性和市场机制的建议,对利率市场提出了保持渐进性和多层次政策工具配合调节的建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提出了先区域化后国际化、先实现流通职能后实现储备职能的建议。人民币国际化 现行汇率制度资本账户 利率市场化 一、 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交错推进时期 近期以来,我国境内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呼声较强,尤其是认为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为一项顶层设计应尽快推进。甚至有人提出,暂缓跨境人民币结算进程,在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顶层设计改革到位后再重新启动。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利率市场化对货币国际化具有基础性影响作用,但两者没有先后逻辑顺序,而是呈交错推进特征。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后,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进入交错推进时期,利率市场化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奠定基础。( ( 一)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 1996 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起点,逐步放开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利率,推出了自主定价的协议存款,培育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并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下限。截至目前除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未放开,其他市场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主要就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由商业银行自主定价。( ( 二) ) 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要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跨境人民币结算启动后,我国进入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交错推进时期,随着跨境人民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的快速增长,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1. 自然套利空间引发套利性跨境人民币业务需 求的增长由于我国境内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使得境内外融资利率水平存在差异而产生套利空间,甚至存在无风险套利现象。虽然这类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求,扩大了结算规模,但不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利于具有真实需求的交易性、避险性结算业务的发展。 2. 贷款利率高企,约束了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有效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推动,也拉动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2023 年 10 月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搭建了境外投资企业境内人民币融资渠道。但是境内银行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执行境内利率管理规定,由于我国境内贷款利率远高于境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人民币贷款利率又高于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导致企业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需求较低。3. 利率敏感性较低,不利于商业银行主体 作用的有效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启动后,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主渠道,需要根据境内外各金融市场人民币供求情况来配置资金,研发产品,进而积极有效地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但是,尽管存款实行上限管理,但基于商业银行存款立行的经营方式以及银行间的竞争,存款基本执行上限水平,成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成本的硬约束,同时,又由于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使其资金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较为困难,最终使得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降低,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二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 一) ) 正确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影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可导致存款利率的大幅上升,并倒逼贷款利率同步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最终降低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对均衡水平。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变化在于市场资金的定价基准、定价方式发生变化,在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完全放开、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境内。从短期看,由于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加大套利空间,刺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来。因此,跨境人民币业务会有较大的增长,而且套利性、投机性需求上升;而从长期看,随着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一套利空间逐步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将促进跨境人民币项目贷款的发放,带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持续增长,同时商业银行灵活的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结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有利于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可持续性及均衡发展。( ( 二) ) 注重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配套政策改革的协调推进思路在 2023 年金融工作会议中,除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外,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也纳入议程。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项政策的综合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基础性条件,也并非利率市场化后人民币国际化即可实现,还需要其他配套政策改革的推进,如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离岸市场的建立等。同时,鉴于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与跨境人民币业务交错推进时期存在的制约因素,当前急需着手推动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 ( 三) ) 稳妥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定的经济环境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进出口贸易增幅降低的复杂形势。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商业银行内部成本管理及定价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尚未做好准备,目前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实行自主定价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但鉴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需要尽快研究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建议目前先行在存款保险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着手推进,具备较好的基础后,把握时机,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 ( 四) ) 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积极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尽管现行利率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跨境流动,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暂缓人民币跨境结算,待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再行启动的做法并不可取,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畅通跨境人民币循环路径,扩大人民币在境内外投资、贸易中的使用,以人民币资金链接各境内外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间的融合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1吴丽华;外汇业务操作与风险管理;厦门大学,2023 年 2刘汝姣;我国利率改革的宏观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23 年 3方超逸;中国和日本黄金储备政策的比较研究中国增持黄金储备的必要性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23 年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