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docx

    • 资源ID:8090155       资源大小:3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docx

    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琴艺术逐步被我市广阔市民所瞩目,并已成为比重渐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古琴的基础学问,欢迎阅读参考。 一、古琴简介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特别悠久,据传闻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才智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妙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别出心裁。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闻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征、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奇妙的比方,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宠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作为一件乐器,它音色美丽、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故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悲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好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行多得的文化遗产。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曾多次提到古琴——“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记述了春秋时楚国闻名琴家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而钟子期听后感慨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从今二人成为知音。春秋末年的孔子既是思想家、教化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曾向师襄学弹文王操,能把乐曲内容完备地表现出来,并有着惊人的鉴赏实力。他教授的“六艺”之中的“乐”,就有弹琴诵诗的内容。他还作有获麟操、猗兰操等琴曲。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弹唱凤求凰,从而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被后世传为佳话。东汉的蔡邕既是弹琴圣手,又是作曲名家,也是制琴大师。据后汉书·蔡邕传中记载:蔡邕在吴地时,有一次邻居家烧柴做饭,他听到柴木在火中发出嘹亮的爆裂声,知是良材,立即向邻人索要出来,制成琴后果真音色美丽,因琴尾还带有焦痕,故被人们称为“焦尾琴”。这张琴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共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魏晋时期的琴家嵇康,位居“竹林七贤”之首。他博学多才,崇尚老子、庄子,音乐上颇有造诣,政治上鄙视腐败政权。他后来被司马氏杀害,临刑前还从容弹奏广陵散,以表述愤恨不平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因此也就有了“广陵散从今绝矣”之说。可以说,有关古琴的传闻、史实和文学作品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古琴又是一件工艺品——在上好木料(面板一般用梧桐木、杉木,底板一般用杉木或梓木)制成的琴身上髹(即上漆)上乌黑镜亮的漆胎层,漆胎里还会掺上鹿角灰、八宝灰(金粉和孔雀石、玛瑙、翡翠等宝贵玉石碾碎混合)。十三颗徽有螺钿、玉石、金、银等多种质地。调弦的琴轸也有木头、象牙、牛角、玉石等各种材质。丝织的穗更为古琴添上了几分秀美。装琴的琴囊用的是高雅华贵的绸缎,有的琴还用紫檀或黄花梨等宝贵木材做成的琴匣来盛装,琴匣内外还会有精致的雕刻。由于古琴制作精致,且音色好听,琴的主子们往往以琴为宝,并依据其特点、音色等来为琴取名,连同对琴的赞美的诗句一并镌刻在琴的底板上。 现保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名琴“九霄环佩”的形态是伏羲式,底板上还刻有诗句、铭文——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个字,龙池下方刻篆书“包含”大印一方,再下是苏东坡的一首诗:“蔼蔼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苏轼记”二十三个字。龙池左方刻“超迹苍宵,逍遥太极。庭坚”十个字,右方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十个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凤沼上方刻楷书“三唐琴榭”一椭圆小印,沼下方刻篆书“楚圆藏琴”印一方。琴腹内纳音左侧刻楷书“开元癸丑三年斫”七个字,此琴传为唐时西蜀雷霄所制。 古琴有多种样式,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神农、伏羲、灵机、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落霞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伏羲、连珠、落霞、蕉叶等样式。琴式的取名多来自独创者的名号、神话传闻、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有着自身的特定含义。 历代文人墨客特地为古琴所写的诗、词、歌、赋就有厚厚的一大本。唐代闻名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诗句。 琴中有天、有地、有人;有年、有月、有日;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北辰、五行等等,真如一个小宇宙。它历经沧桑仍朴实无华,充溢神韵却毫不招摇。它以自身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昭示了华夏儿女那颗深厚而质朴的心。 二、怎样学好古琴 “怎样学好古琴?”是一个很一般又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琴人范围内还可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但古琴作为一种乐器,它和二胡、琵琶、钢琴、小提琴一样,学习进程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入门到深造,其规律与过程应当是一样的。 在操缦之初开指之时,习弹者应驾驭好较为正确的演奏方法,懂得运指的基本原理。通过练习,理解并驾驭其中的规则。习弹者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细致体会仔细练习,使之方法正确,运力自如,音色圆润改变得当,姿态伸展大方、美观自然。其实讲究基本指法,运指的正确,是包括古琴在内的全部乐器演奏的同一要求。不少琴师在教学中将仙翁操、秋风词等小曲列为开指乐曲,就是因为这些乐曲本身具有着练习曲的性质和功能。有的个别琴生入门开指就要学某一首大、中型乐曲,其求学心情可以理解,但绝非上策。开指初学之时,非但没有必要去学高难度、高知名度的经典乐曲,而且在弹“练习曲”时也不行操之过急、急功求“进”。因为只有驾驭了正确的坚固的基本功,才会有提高和深造的基础保证。可见,初始的“开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在练习一首正规乐曲的时候,也须要有针对性的练习程序。因为练习曲的基本功训练不行能包罗全部的技术技巧训练,何况演奏的技术、技巧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的练习。 最终则是通过精雕细刻的处理,通过演奏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练琴方法详细如下: (一)在练琴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全身放松,内心平和。对于指法的驾驭可以有仔细努力的意识,不要有急躁强制的成分。要允许有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浅到深的过程。甚至允许这个过程时间长些,以免欲速则不达。初学时会感到左手名指按弦时难受,则应停下,过一会儿再练,以免磨出水泡,更不要磨破。假如已经起泡,要停止练习,始终到水泡全消才可以再练习,假如磨破了手指,必需待完全愈合之后才可以再练习。假如两臂或指、腕有酸、累的感觉,则是方法有误及局部惊慌所致,更要立即停下来活动活动,放松一下再练。在跪指练习时,一起先可以只做“跪”的动作放在弦上而不必真按到弦上去。经过若干天,按弦的部位慢慢不太疼时,再一点点增加力度,正式按弦演奏。 (二)应当每日都支配时间练习,而不应一停多日,或一练数小时。一次数小时的效果不能代替每日一小时的功效。 (五)对左手按弦的要求是,在按音实在的状况下,最可能小的力度,小到假如再小音就哑了的程度为宜。初学者很难做到,但应随时提起自己留意,去感觉用力的放松和节约,这节约也是为了左手的敏捷的运用。在练习按音左右移指时,要保持力度的不增不减。而且要以慢速练习,先看到音位,再移指过去,不能盲目的、随意的、无效的重复。 (六)在练习时要试着体会和考察琴曲甚至练习曲中的句逗,将音一组一组的划分明确。背谱同时看着左手练习。乐曲中的乐逗、乐句、乐段,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的累积式去练习,会更有效些。在练习中也要分别视察两手是否正确,是否惊慌。要正确的弹出一组组的音,一个个句子。而且每个句子或每组音,都需多次反复才能练好。又要将全曲从头到尾中间不停顿的整体练习。才能有利于真正驾驭。在练琴时,心中要默唱所演奏的旋律,以心中的旋律来支配和驾驭两手的演奏动作。 (七)在听录音时,最好能跟着唱出来,至少要心中默唱,而且用手或脚每拍打一下。在初学琴者弹琴时用脚来这样打每拍一下是必要的。但随着演奏程度的提高,又要去掉这个打拍子的动作。有一拍一拍,一下一下的感觉,作为音乐的节奏依靠和尺度即可。 (八)在可以背谱完整的弹下一个曲子之后,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演奏,客观地反复地听,可以清晰地发觉问题,有利于重点练习克服出现问题的地方。如能够录下像来客观审看自己,自然更好。 (九)初学时仿照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已经能比较娴熟地背谱弹上那一个曲子时,可以将琴弦调到老师供应的录音资料的曲子相同的音高跟着录音弹,以前很多人教琴所用的对弹方法,也就是这种以仿照为主的方法。 三、弹琴的宜忌 演奏时,不仅五官四肢的形态动作有肯定的规范,就是精神,思想呼吸都不能散漫粗野,才能达到妙境,尤其在初学的时候,必需首先打好基础,习练纯熟,以免日久习惯成性,难以更改。古人于此,清规戒律极多。兹将所宜所忌,择其最关重要者,条列于下,学者必需时时自省,留意订正,自然就范了。 古琴基础学问 (一)精神要安静,身体要端正,不行浮躁歪斜。 (二)思想要纯净,情意要专注,不行杂乱散漫。 (三)呼吸要匀调,视听要集中,不行粗暴放纵。 (四)手指动作要简静,不行繁乱,用指又须甲肉相兼,甲多则声音焦燥,肉多则声音混浊,兼而用之,其声自然清润激切。 (五)两手用力都要不觉,不行努张过度,轻要不浮,重要不粗。 (六)大指按弦,不行以食指捏住作圈,帮助用力,不行张开虎口。 (七)名指按弦,要末节凸出,不行凹下,凹下称为折指,按不能坚。又不行以中指压其上帮贴用力。 (八)食指弹弦,大指虽可抵送,但不行捏紧,以免影响食指发力。 (九)左右手指取势,要文静美观,左手各指不行粘连伏于弦上,右手各指不行握拳靠在岳边,两手小指虽禁不用,但要伸直,不行屈曲。 (十)形态虽要肃穆,不行极度惊慌,努目张口。动作虽要活泼,不行流于油滑取媚打花。 四、新制古琴的选择 弹琴的人和只作保藏的人不同,首先要买一张能用的琴。尤其是买新制的古琴如不能用,对弹琴的人来说是最大的缺憾。那么一张能用的琴至少应当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首先要弦能下指,也就是说琴弦离琴面不行过高,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至累坏手指。通常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0.5厘米为宜。如过低,易产生煞音(或叫沙音),而且空弦可能会拍打琴面。对岳山来说,如1.5厘米高而琴又不抗指,则最为志向。有的琴中部下弯,俗称折腰,这样的琴也是要抗指的(相反,假如拱背,则会有抑弦、沙音等问题)。 (二)琴面不行过于扁平。过于扁平,左手按七弦尚无阻碍,在七徽或七徽以上按一、二、三、四弦就会感到困难。琴面扁平是一弦到七弦之间的弦路上弧度过小,有的琴在四、五徽处弦路上真的就几乎是平面,这样的琴不行用。有的琴虽有扁平之病,但因弦外的两侧弧度很大,或只在四徽以上才呈扁平状,这样的问题还是可以被忽视掉的。 (三)弦距不行过宽过窄。弦距的宽窄是指岳山处琴弦间的距离。有的琴因取料不足而两条弦之间距离很窄,会令弹琴的人手指变得拘谨平板。过宽则会感到不易限制,应以1.7厘米为宜,多数古代琴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弦距。这样弦路练出来的演奏习惯,可以适应大多数状况下所遇到的琴。琴尾弦距以一弦至七弦之间在3.5厘米为多见和适当。 (四)琴的有效弦长是指由岳山到尾部龙龈之间的长度,以110厘米至111厘米为常制。琴弦短于108厘米,则弦会太松,张力不足,振动不够,发不出应有的音质和音量。如弦长于上述指标,则音高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即使达音高到了标准,可能出现难以下指或易断弦问题)。 (五)琴面要平整。有的琴面制作不精细,除了漆不平整不光滑外,尚且有凹凸凹凸现象,则会产生煞音(或叫沙音)。选择时,可以把琴面对着光渐渐前后左右偏转,如琴面反光,全部不平,明显可见。在该处按弦拨奏并做左手左右移动,可能会有沙音,如未产生沙音,则也可不计。 一张琴不管其他方面如何,上面各项如无问题,此琴就可以落指了。至少做指法的练习是可以用的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