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汇报.docx
-
资源ID:80913611
资源大小:38.49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汇报.docx
2023年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汇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汇报6篇第1篇: 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汇报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就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案,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明确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改革举措,厘清了为什么改、怎么改、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改革方案的总体考虑是,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改革,使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方案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提出6大举措,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二是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三是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四是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五是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六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改革方案主要从6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二是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增加产业工人在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四是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赛项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五是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命名和推广,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六是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方案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25条改革举措,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确保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改革方案就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构建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格局,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做好改革宣传工作和加强对改革实施的督促检查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第2篇: 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汇报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这是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情况,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对深化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刚才,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情况,X家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从重视就业、培训、维权、创新、技能竞赛、完善制度等方面交流了经验和做法。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和任务分工,精准把握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健全工作机制,采取务实举措,紧密协同配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落实改革任务进展不平衡、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合力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等,有些工作还需要花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气。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开动脑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扑下身子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细。下面,我讲三点的意见。一、充分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意义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发挥产业工人作用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市委书记王建军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首先,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奋力拼搏; 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也离不开产业工人的锐意进取和忠诚奉献。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其次,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市经济欠发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需要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第三,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产业工人2亿左右,但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总体不高,技术工人总量不足,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高级技工数量占比不到4%。据调查显示,我市职工总数近X万人,其中技术工人仅占X%,有专业技术等级的职工仅占X%。改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五四战略”的顺利实施,“一优两高”的全面推进,“五个示范市”的建设步伐。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坚定信心决心,不断增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第3篇: 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汇报xx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汇报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2314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总工发202331号)、xx省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x工通字20235号),xx市总工会结合工会改革要求,积极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调研,推进产业工会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xx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xx市从业人员331.69万人,据粗略估算,产业工人约67.3万人。1.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一是覆盖面不断扩大。xx市总将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筑项目、物流、快递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服务业等产业工人众多的区域、行业作为主要目标,依法推进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扎实推进“二次覆盖”。截至2023年8月底,全市已建工会20754家(含法人单位),建会率达99.7%。共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61家。二是产业工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市总深入开展职工集中入会行动和“职工入会攻坚行动,以职工聚集的行业为重点领域,向全市各类企业发放农民工入会宣传手册、外出务工人员服务指南等资料,宣传动员职工入会,大力提升广大职工入会率。目前全市工会会员达到82.6万余人,入会率达99%。三是工会组织建设不断规范。在把工会“建起来”的同时我们还坚持将其“强起来”,结合“六有”标准,制定职工群众工作标准手册,指导基层加强产业工会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创建“六有”工会4009家,活动场所示范点53家。四是工会领导机构代表性不断增强。市总十分注重保障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在今年xx市工会换届时,提高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新一届委员会中基层工会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生产和工作一线人员占委员总数的40%以上,选举产生新一届市总领导班子,xx等4位同志当选兼职副主席,把更多普通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代表吸纳进工会领导机构。2.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大幅提升。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xx市总将“中国梦·劳动美”与“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相结合,开展了系列活动,比如与xx电视台合作,连续两年拍摄“中国梦·劳动美最美劳动者”专题片,每周黄金时间段在xx一套播出; 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突出挖掘全市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每天在地铁上每小时循环播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在xx市总的积极引导下,我XX市产业工人思想道德观念较之以往发生明显变化,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学习意识逐步增强,并呈现出务实、活跃、多元的特征。二是职业技能素质逐步提升。南昌市总工会每年举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参与职工30万人(次)以上,每年有3000多名技术工人通过南昌市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晋升了技术等级。广泛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共创建省、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52个,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一批创新能手和优秀创新成果。三是职工安全健康得到有力维护。召开全市工会“喜迎十九大,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专项活动部署会,创新开展“隐患随手拍”活动,进一步拓宽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渠道和方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群众监督参与”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每年都与市安监局联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 3.产业工人权益得到维护。近年来,xx市总工会坚持加强源头参与,反映产业工人诉求,参与50余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修改。创建全省首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室,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覆盖企业和法人单位20485家,建制率达98%。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编发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文件选编,推动非公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历次全国厂务公开调研检查中受到好评。开展“六五”普法活动,举办普法电视大奖赛,编送职工维权指南,在南昌日报“工会园地”设立以案说法等栏目,增强产业工人依法科学维权意识。建立职工法律援助站,推进“三师”进园区,将维权阵地前移。二、存在问题调查显示,xx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有待加强。目前xx市只有市教科文卫体工会一个产业工会,这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部分工作的开展。2、面向产业工人的协同保障机制有待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系统性、多方位的战略性改革,应作为整体工程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涉及多个部门,涉及千万企业和基层,需要各方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同抓共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格局。目前,市总工会、市劳动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还没有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存在信息不对称,各单位参与程度低等情况。3、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流通渠道不够通畅。我XX市产业工人总体上实现向上流动的比例较低,晋升空间相对较小,其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受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社会制度等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大部分产业工人还聚集在建筑、餐饮、销售等技术含量低、粗加工的领域,上升到高级技术、管理岗位很难。二是培养方式不够系统。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的一些培训,其内容仍不能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需求。除了江铃等部分大中型企业有比较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外,很多企业只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对职工提供教育培训机会不多。企业考虑到自身的成本与职工的流动率较高,往往不肯请专业机构对职工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和工会直到今年才开展专门技术工人评比表扬活动,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尚有一定提升空间。有的企业没有为培养技工人才提供平台,没有把学习培训、技术水平、贡献大小和工资奖金挂起钩来,缺乏技工人才培养的计划、管理和激励等相关措施。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职工拿到高级资格证书后不仅要提高工资待遇,还有可能出现跳槽现象,造成人才流失等等。三、意见建议一是形成重视产业工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坚持隆重表彰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组织劳模事迹报告团深入单位、厂矿、社区巡回宣讲。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专栏等宣传方式,深入持久地进行先进产业工人事迹宣传,使宣传活动由重要节点宣传转向系统化系列化,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美誉度。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相关制度的落实,改善他们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的状况,增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和归属感,提高他们在就业区域的稳定性。 二是完善落实推进产业工人建设的相关制度。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生动局面。完善技能人才形成、晋级、使用、管理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为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指导不同行业和企业科学制定职工技能、岗位贡献、岗位创新价值评价体系,为推动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技能工人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创新职工成长模式,通过设置技能、级别、职务发展等多个通道,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空间。三是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发展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大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为职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统筹职业教育培训,发挥技工院校作用等举措,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体系。注重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加大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建立网上学习机制,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拓展产业工人能力提升载体。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完善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规范使用农民工用工管理,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四是丰富创新服务产业工人的工作平台。立足xx实际,紧紧抓住产业工人普遍需求,打造“线上”与“线下”两个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工会”工作平台,超前谋划,加快推进,在全市工会系统建设“一站、一端、一微”,即:综合性网站、APP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为产业工人提供网上法律咨询、就业信息查询、会员管理等多项服务。打造全市职工服务大厅工作平台,建设新的职工服务中心大楼,做大做强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把机关部室具体服务职工事宜转由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承办,设立工会所有面对基层、面对职工服务工作专窗,提供“一站式”服务。“线下”的服务在“线上”得到体现,“线上”的服务通过“线下”来实现,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服务产业工人工作新格局。第4篇: 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汇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动员令202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方案,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事关产业工人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部署和谋划,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释放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是我国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推进產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党和国家性质着眼,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阶级基础的迫切需要; 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眼,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振兴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 从产业工人素质着眼,是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置身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的时代,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革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改革举措,这是我们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时必须牢牢把握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是改革方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5个方面25条改革举措,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 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支撑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主体地位;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这些原则,以解決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各方资源,不折不扣地将改革举措落小落细,方能见到实效。有关各方要以改革方案的出台为强大动力和重大机遇,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以“闻鸡起舞正当时”的状态,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担当,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不辜负党的重托和广大产业工人的期望。 第5篇: 关于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汇报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扛起“全面试点”使命担当 打造全国产改“江苏样板”篇一江苏是实体经济大省,也是产业工人集聚大省,现有产业工人2300多万。党的_后,_首次视察地方就来到江苏,赋予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为江苏在现代化新征程上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作为产改全面试点省份,我们坚决用_重要指示精神引领改革实践,以“为全国探路”为己任,立足江苏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争创特色品牌,努力为全国产改贡献江苏力量。 一、把“党的领导”主线贯穿始终,系统展开产改整体布局。 坚持“党建带工建、促产改”,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改革全过程各环节。一是以上率下汇聚工作“一盘棋”。省委连续三年将产改纳入常委会工作要点,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2023年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省市县均成立产改联席会议,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二是因地制宜绘好改革“一张图”。科学制定全省产改总体方案,并明确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支撑保障、聚力共建“五大工 程”。出台40项配套文件、明确400多个主要政策点,指导市县全部出台产改方案,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改革“四梁八柱”。三是延伸触角打通最后“一公里”。省级层面选取5个设区市、110家企业先行试点,带动市县785家企业参与,在重点企业开通产改直通车,派出589名产改联络员、观察员精准指导。结合非公企业“三创争两提升”、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活动,持续加强改革政策宣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产改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把“服务大局”原则贯穿始终,唱响建功奋斗时代强音。 紧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时俱进推动产改贴近中心、融入大局,激励广大职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功奋斗。一是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江苏自贸区发展,在苏州、无锡、连云港等地,选取10个地区、18家企业展开改革探索,引导产业工人在国家战略大局中提素质、强本领、作贡献。近期,还将重点围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时俱进谋划一批改革试点任务、重点项目清单,更好发挥产改在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全力服务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全省“531”产业链发展需要,深化落实“英才名匠”、“青苗”育人、“匠人匠心”三项计划, 年均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以上。着眼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集中力量建设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2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平台10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00家。三是持续掀起创新创造热潮。连续16年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广泛组织百万技能人才岗位练兵,近三年参赛职工2600万人次。探索成立跨区域、跨行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在省科学技术奖中专列工人创新项目,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工艺革新等方面奋发作为,涌现出何光华、田明等一批“大国工匠”,一线技术工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量居于全国首位。 三、把“工人至上”理念贯穿始终,助力产业工人赋能成长。 将改革重心向“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权益”聚焦,围绕工人急难愁盼,精准施策、全面发力。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提高职工认同感。出台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双进”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党员“双培养”制度,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劳模表彰等方面向一线职工倾斜,目前产业工人在全省新发展党员中占14%、在省级“两代表一委员”中占10%左右、在今年候选省劳模中占45%。二是畅通发展通道提高职工成就感。突出“技高多得、多劳多得”, 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大力推广技术创新、能级工资等专项合同,推动工人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受益职工66万多人。强化一线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同等评价、同等待遇”,建立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互转”渠道,试点技师、高级技师直接认定,去年5709名技能人才获工程类职称。三是注重关爱帮扶提高职工获得感。出台高技能人才服务实施办法,在人才公寓、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创新“终身教育积分银行”“农民工求学圆梦”等载体,去年省级投入专项经费40亿元,帮助659万人次工人提升学历技能。坚决打好职工脱贫攻坚战,2.3万建档立卡职工家庭提前脱贫解困。 四、把“试点先行”导向贯穿始终,推动江苏产改春色满园。 产改直接面向企业、面向职工,企业情况有别、职工需求各异,必须通过科学试点不断积累经验、积极稳妥推进。一是聚焦重点行业,强化示范带动。突出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纺织行业,鼓励支持110家省级试点企业大胆探索实践,中车戚墅堰所为技术工人定制10级晋升阶梯,南瑞集团对在编与编外职工实行“十同”待遇,徐矿集团聚焦“十个突破”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均取得良好效果。二是注重简政放权,鼓励基层创新。放宽职称评审权限,选取3家企业试 点自主评审,亨通集团成为全省首家获得正高级职称评审权的民营企业。扩大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路径,徐工集团建立技能等级“双认证”体系、SK海力士实行“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职位转换,深受职工好评。鼓励企业自主培训职工,全省建成红豆大学、海澜商学院等44所示范性企业大学。三是及时总结经验,放大试点成效。比如,泰州在全国率先实行的“能级工资”协商、常州推行的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我们都在全省总结推广,已经成为江苏产改的“靓丽名片”。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们越发感到:产改是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定不移抓; 是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发展任务,必须久久为功抓; 是事关广大职工福祉的重大民生任务,必须秉持初心抓。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更加深入学习贯彻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产改工作持续推向纵深,以“全面试点”新的过硬成果,为全国产改大局作出江苏贡献! 聚焦技能素质提升 服务龙江产业振兴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篇二黑龙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战略部署,省委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大军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省总工会确立“造就一支宏大的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当好主人翁、建功新龙江”工作主线,协调成员单位,聚合资源力量,为龙江振兴注入 强劲动力。 一、举旗帜、筑信念,全面加强产业工人大军思想政治引领 黑龙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时代赋予龙江最鲜明的思想政治标识。我们用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有机融合龙江精神传承,凝聚振兴发展力量。一是思想政治引领,立根塑魂。省委出台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省直13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将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纳入省委思想教育道德计划。陆续制作开播电影开国工匠、纪录片丰碑,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省总工会投入1600万元,启动“产业工人思想政治骨干引领工程”,培训1.5万名骨干,以工作岗位为核心,以基层单位及周边为辐射半径,基层工会助力搭台,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充分释放骨干队伍“播种机”效能。二是劳模工匠引领,示范带动。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弘扬“三个精神”。在2023年评选的102名全国劳模中,产业工人占比达41.2%。省总工会选树100名“龙江工匠”,首次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以刘伯鸣、裴永斌、刘丽为代表的一批“大国工匠”脱颖而出。选树300对“好师傅好徒弟”、 评选33项职工创新项目、1000项“五小”创新成果等,奖励资金695万元。三是推动思想教育有形化具象化,持续提升教育传播效能。挖掘利用哈尔滨市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旧址,启动“黑龙江省工人运动史纪念馆”建设。大庆“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已接待496场次、5.8万名省内外产业工人参观学习。打造铁人王进喜纪念馆、1205钻井队等省内15家思想教育基地,建设100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点,做实载体,优化体验,增强教育效果。 二、搭平台、筑赛道,打造适配龙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 推动龙江产业升级,让共和国“工业摇篮”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是龙江振兴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作为产改核心任务,努力为龙江振兴发展蓄势贮能。一是盯牢契合点,开展“五个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省政府出台竞赛实施意见,成立竞赛委员会,在全省开展劳动、技能、创新、节能、安全“五个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聚焦省委确定的128户重点企业,支持一重集团等大型国企开展示范性竞赛; 聚焦500个省级“百大项目”,开展劳动竞赛;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开展技能竞赛。推动3531家规上工业企业、4134家国有企业率先发力,带动竞赛向非公企业和新兴产业拓展。各级工会举办竞赛10758场,参赛企业2.6万家,占已建工会企业的73%,参 赛职工579.6万人次,转化经济效益12.6亿元。初步建立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奖励“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实现了企业增效益、职工提技能、全社会尊重的良好效果。二是找准突破点,构建省、市、县、企业系统化竞赛格局。激励引导产业工人练本领、提技能,建设技能人才发展梯队。一年来,提升技能等级1.34万人。黑龙江技师学院等3所院校被评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是抓住着力点,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省级下达就业补助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39.7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9万人次。目前,全省技能人才已达208万人,占产业工人总数的48.5%。 三、抓融合、解难题,创新技能人才开发培养模式留住适龄劳动力资源,破解企业用工难和技能人才老化问题,是我省目前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以齐齐哈尔市为试点,由市总工会牵头推广“人教岗”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为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提供保障。一是组建一套工作专班。工会牵头,抽调工作人员,引入22家大中型企业,构建起区域联合体。二是建立一套数据系统。大范围开展人力调查,据实建立“城乡青年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规上工业职工培训需求库、企业用工需求库”,收录35周岁以下、未继续升学和未稳定就业人员29.33万人,岗位1.43万个,拟培训职工4.98万人。三是打造一套工作模式。按 照“调查+培训+服务+就业”模式,以技师学院为核心,源头输入培养4634人,订单就业2498人,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8.39万人次。实践证明,“人教岗”模式实现了技能人才开发、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精准对接,符合龙江省情。为助推就业,省总工会成立“工桥通业”职工就业再就业实体服务中心,运行6个月,录入求职人数48545人,实现就业6515人,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_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东明同志的要求和本次会议的部署,推动产改全面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城市发展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篇三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成都作为首批全面试点城市,认真贯彻党中央“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升、权益上维护”总体思路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在全国总工会的关心指导下,着力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领域创新探索,初步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改革政策体系,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了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产业工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贯彻_关于“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大要求,按照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任务,把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摆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等宣传宣讲,广大产业工人笃信新思想践行新理念、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坚持工人阶级地位不动摇,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团组织代表委员中的比例,实现产业工人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挂职兼职全覆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心系“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与党和国家事业、城市改革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争当有理想守信念的最美奋斗者。 二是坚持人力资源协同,着力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全面落实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战略要求,深化技能成都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在全国率先推出技能人才优先落户等人才新政,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47万余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超过32%。首推全民技能免费培训计划,市场化运营蓉漂人才发展学院、成都工匠学院,每年免费培训超过50万人次。坚持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把专业办到企业、将学院建在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成都国际职教城、国际合作教育园区。倡 导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导向,持续举办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实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培育有技术会创新的“成都工匠”1812人。 三是坚持以产兴城聚人,全面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舞台。_指出,“人要在城市落得住,关键是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成都深入落实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的改革任务,规划建设15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打造“成都制造”“成都服务”品牌,实施“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打破产业工人职业转换、岗位调整、职位晋级限制,在全国率先推出新职业人才支持政策和职称评价办法,引导产业工人在建设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建功立业,锤炼敢担当讲奉献的精神品格,6155名优秀劳动者被评为国家省市劳动模范。 四是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加快打造产业工人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坚定落实_关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重大要求,秉持“人城产”逻辑,坚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区”理念,以轨道交通引领产业功能区“独立成市”,变职住分离的工业园区为功能复合的高品质生活社区,建成首批40个示范性产业社区,产业工人实现基本生活需求在产业社区解决。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