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名词解释.pdf
无菌术 asepsis:针对细菌污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病理变化;灭菌:采用物理方法为主的措施,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采用化学药物为主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 L,引起以肌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称为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血钾浓度超过 L,即为高钾血症;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是细菌内毒素促使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又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MSOF 或称多器官衰竭 MOF,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疖 furunde: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 carbunde;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蜂窝织炎 acute cellulites: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丹毒 erysipelas: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急性肾衰竭 ARF: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几小时甚至几日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肝衰竭 AHF:可在急性或慢性肝病、肝肿瘤、外伤、肝脏手术后、中毒症、其他系统器官等疾病的过程中发生;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AGD: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全身性病变的一种胃肠道急性病理改变,是胃肠道粘膜损害以及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亦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细菌移位:肠道细菌透过粘膜屏障入血,经血药循环抵达远隔器官的过程;脓肿: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病变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周围有一完整的脓腔壁;破伤风 tetanus: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所致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休克 shock:机体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后,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流不足,导致全身细胞缺氧,进而代谢障碍、器官功能损害,所出现的危急综合症;典型表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脓毒症;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入侵性的局部感染;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麻醉 anesthesia: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除手术时的疼痛;局部麻醉:注射药物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痛觉传导的方法,患者神志清醒;心肺复苏 CPR:抢救垂危生命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代替自主心搏;脑复苏:为了防止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采取的措施;损伤: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破坏与功能障碍;围手术期处理:就是为病人手术做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最低有效肺泡浓度 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 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重症检测治疗室 ICU:是集中各种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检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检测和及时有效治疗和专门单位;清创术:组织损伤后,在细菌侵入伤口深部以前,进行手术彻底处理,使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使开放性损伤变为闭合性损伤,争取一期愈合的措施;肿瘤 tumor:是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脓性指头炎:手指末节掌侧皮下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甲沟炎 paronychia:指甲一侧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等渗性缺水 is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保持正常;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 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烧伤 burn:是指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统称,包括由火焰、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损伤;气性坏疽 gas gangrene:是由梭妆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毒性反应:局麻药吸收入血后,当血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引起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其反应程度取决于血药浓度;二重感染 Superinfection 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在临床上除良性与恶性肿瘤两大类外,少数肿瘤在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甚至可以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肿瘤标志物:有肿瘤组织自身产生的可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生化物质;暖休克:以革兰氏阳性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高称高排低阻型,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病人皮肤比较干燥温暖,故称暖休克;冷休克:多见,革兰氏阴性菌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减少和心排出量减少又称低排高阻型,病人皮肤湿冷,又称冷休克;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心肺脑复苏 CPCR: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紧急采取和促进心脏、呼吸功能恢复的措施,从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1、低钾血症静脉补钾注意事项 1 尿量:尿量要在30mlh 以上;2 浓度:氯化钾浓度一般不超过%,即 10%的葡萄糖溶液 1000ml 加入氯化钾不能超过 30ml,浓度过高对静脉刺激大,引起疼痛;浓度过高还可抑制心肌,导致心脏骤停,特别注意绝对禁止直接静脉推注;3 速度:不可过快,成人静脉滴入不超过 60 滴分;4总量:每天补钾要准确计算,对一般禁食病人无其他额外损失时,10%氯化钾30ml为宜;严重缺钾者,不宜超过68gd;2、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局部无压痛及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反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向前平举lkg 重量达 1 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 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连续观察 2 周骨折处不变形 3、简述局麻药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 毒性反应:指机体和组织器官对一定量局麻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损害,其中中 毒反应多见;中毒反应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得不良反应;全身毒性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为严重;原因:A.局麻药过量 B.误注入血管 C.血液供应丰富部位注射,未加缩血管药物 D.病人机体状态差,对局麻药耐受力降低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 4、简述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1 休克: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等出血量较大;2 血管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肱动脉;股骨下 1/3 或胫骨上 1/3 骨折可损伤胭动脉、锁骨骨折可损伤锁骨下动脉;3 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可损伤桡神经;肘关节周围骨折可损伤尺神经、正中神经;腓骨、胫骨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脊椎压缩性骨折可损伤脊髓;4 内脏损伤:骨盆骨折可损伤膀胱、尿道和直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肋骨骨折可损伤胸膜腔及肺肝脾;复杂性损伤常合并颅脑、胸部、腹部损伤;5 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内压力增高,使软组织血循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征候群,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主要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6 脂肪栓塞:骨折端血肿张力大,使骨髓腔内脂肪微粒进入破裂的静脉内,引起肺、脑血管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或昏迷,甚至突然死亡;7 感染:开放性骨折易造成化脓性骨髓炎或败血症;5、剖腹探查的指征是什么 有明显腹膜炎症状,腹腔穿刺抽出胃肠道内容,或 X 线检查有气腹者;失血性休克,腹腔穿刺有不凝血液者;胃肠道有出血或胃管内抽出血液者;腹壁损伤在清创时,发现损伤已深及腹腔者;腹壁伤口有气体、血液、尿液、胃肠内容或胆汁流出者;6、绞窄性肠梗阻的特征 1 发病急骤,腹痛剧烈,起始即为持续性或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呕吐出现早、重、频;2 进展快,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 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和全身炎性反应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4 腹胀不对称,局部有隆起或触及有压通的肿块孤立胀大肠袢 5 血性的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黏液便和腹腔穿刺液;6 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7 腹部 X 线片示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随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胃肠道炎症引起的功能紊乱、腹腔内粘连、腹腔内脂肪的支撑作用缺失和蛲虫都可能引起肠扭转,从而发生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