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岁前,培养孩子数学脑读书笔记.docx
-
资源ID:80953956
资源大小:13.6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10岁前,培养孩子数学脑读书笔记.docx
2023年10岁前,培养孩子数学脑读书笔记10 岁前,培养孩子的数学脑读书笔记刚好看到这本 10 岁前,培养孩子的数学脑 ,静心看来,受益良多。现将书中我喜欢觉得应当反复阅读的内容做个摘要,对于浮躁焦虑的我来说,值得认真回味。一、课外培训班与补习班上还是不上一次和朋友聊天, 说起现在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外面上各种补习班, 我问:一定要上吗?他说别人都上,你不上就跟不上。但是作为小学教师, 无数的事实又让我对补习班不得不否定, 很多孩子看似提前学了,实际上却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反而无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引用书中的一句话: 先行学习,等于在沙滩上盖房子。先行学习可能造成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只是“工具性理解”,而非“关系性理解”。众所周知,先行学习的重点就是加快速度,因而授课时一般都是教学生解题方法并进行反复训练, 以便短期内提高成绩。但是其中的弊端不用太长时间就会显露出来。一个连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都不懂的学生, “题型一变, 不会解题” 是想当然的事情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主动性, 先行学习的孩子们因为一直都由教师或家长来牵着学习, 所以自主性特别差,甚至有些孩子干脆不懂学习方法。二、预习与反复复习获得优异成绩的秘诀是复习,而非预习。这个观点也和我今年正在思考的教学调整有关,导学案的教学需要学生事先要经过充分的预习才行,我今年想做一个调整, 那就是扩展课后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更注重复习。借用书中的一句话: “比别人早并不算什么本事,学习上应该注重比别人理解得更深。相比一味地向前奔跑,反复地复习、回顾,并进行充分消化,更能让孩子真正地掌握知识。”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书不在多,而在于每一本都要反复地诵读。比如现在孩子也会反复地看他两岁三岁的时候看过的书,我相信每一次重读, 孩子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即使是同一段话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要深入而不是掠过。三、让数学生活化我曾经非常开心自己用编儿歌的方法让孩子记住了10 以内的加法,现在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我剥夺了孩子自己探索获知答案的过程,我的方法,很轻松地给了孩子一个结果,这是不应该再犯的错误。孩子通过玩电脑游戏知道了一个南瓜头能砸死两个僵尸, 两个南瓜头能砸死四个僵尸,三个南瓜头能砸死六个僵尸,就比我直接告诉他 2+2+2=6好多了,也胜于我告诉他 2 个 3是 6 或者 3 个 2 是 6 要好的多,一定要牢记: 给孩子自己发现的机会,并耐心学会等待。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远比一个正确的结果更加重要,更何况,数学不只是简单的计算。让我们用手指来表示5 吧,有多少种表示的方法?相同的数, 不同的表达方式, 孩子才真正理解了数的概念。值得我认真体会。数学不只是数数,还有量一量、测一测等等。让数学生活化,牢记!四、加法和减法,还是不要靠纸和笔来计算无论是认表还是加减法, 先不要急着教给孩子方法,当孩子算出来时,要注意问 “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答案的?”这一点提醒了我,我们往往过分关注结果,而忘了过程。寓教于乐,快乐地学习加减法。对话,只管出题,让孩子自己摸索出方法;问问过程;小数减大数,例如3减去 5看看孩子怎么回答。五、让孩子早点认识分数家长们普遍重视加减法,其实分数也很重要。平时在生活中注意把一半改成1/2 ,常说 1/3 ,2/3 等,孩子习惯 1/2 之后,自然会过渡到 1/3 。1/4 等等分数的表达,这也是在四周岁就可以做的事情。六、用人性教育代替早期教育因为疼爱,所以要在室外培养,优良的品德才能滋生才智。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正确的生活习页脚内容惯才能培养出学习优秀的孩子。摘录:正确的生活习惯与规律的生活节奏,早在幼儿园时期,晚则在小学一年级前就要形成。错过了那个时期就有些迟了。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 我们就有意培养其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下午回到家,女儿都要先洗手,然后坐在饭桌前吃点心。吃完点心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先去写作业。作业完成后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具,并放到玄关旁边。我不喜欢理论太多的文章, 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动作分解, 因为每一步都切实可行。对很多的家长来说,我们并不关心是哪个心理学家说了什么东西, 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去操作,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怎么养成,作者上面的那段话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坚持就成习惯了。页脚内容  下载文档 收藏 分享 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