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docx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 第1辑环境风险预案分级响应条件包括规定预案的 ( )。A. 类别及分类响应程序 B.级别和类别c. 分级和分类响应程序 D. 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答案:D解析: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A、25度 B、20度 C、15度 D、10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生产建设项目(活动)开办(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采取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只能种植植被或树木。此題知识点非常重要,在案例分析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的是()。A.重要湿地B.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C.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D.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2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重点应包括: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迹等);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 s-p 模式适合于( )水质预测。A. BOD-DO B. BOD 连续稳定点源C. 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 D. 光合作用可以忽略的河流答案:A,B,D解析:根据水污染防治法中有关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规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一定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B、禁止向一级保护区水体内排放污水C、向一级保护区的水体内排放的污水必须经处理达标D、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和游泳活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水污染防治法中有关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栌区的规定。一级保护区水体内禁止排放污水,与B项对立。地下水评价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A:项目总图布置B:现有污染源分布C:项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D: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答案:A,B,D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主要通过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监测,了解和查明地下水水流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对于类建设项目,应同时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有控制意义的点位。对于类和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不属于"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是 ( )。A.医院 B.学校C.工厂 D.科研单位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考察自然保护区内部未进行功能分区的规定。答案比较明显。此知识点很重要,在案例分析考试中出现过。考生务必熟知。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 第2辑4t/a建筑铝型材项目,主要原料为高纯铝锭。生产工艺见图7-1。采用天然气直接加热方式进行铝锭熔炼,熔炼废气产生量7000m3/h,烟尘初始浓度35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70%;筛分废气产生量15000m3/h,粉尘初始浓度110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90%;排气筒高度均为15m。图7-1建筑铝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图表面处理工序生产工艺为:工件脱脂水洗化学抛光水洗除灰水洗阳极氧化水洗电解着色水洗封孔水洗晾干。表面处理工序各槽液主要成分见表7-1。表面处理工序有酸雾产生,水洗工段均产生清洗废水。拟设化学沉淀处理系统处理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表7-1表面处理工序各槽液主要成分(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3.5kg/h。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烟/粉尘排放限值100mg/m3。)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评论熔炼炉、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情况。 识别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因子。 针对脱脂、除灰、阳极氧化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提出适宜的废水处理方案。 给出表面处理工序酸雾废气净化措施。 给出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答案:解析:熔炼炉、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情况如下: (1)熔炼炉,执行工业炉窑排放标准: 烟尘排放浓度350×(170)=105(mgm3),大于标准限值100mgm3,不达标。 (2)筛分室,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烟尘排放浓度1100×(190)=110(mgm3),小于标准限值120mgm3,达标;排放速率110×15000× 106=1.65(kgh),小于标准限值3.5kgh,达标。 假若排气筒不满足应超出半径200m范围内建筑物高度5m的要求,其排放速率按执行排放标准50执行(3.5kgh×50=1.75kgh),1.65kgh小于1.75kgh,也是符合要求的。 因此,熔炼炉废气烟尘排放不达标,筛分室废气排放达标。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包括:pH、SS、COD、Cu、Ni、Al、氟化物等。针对脱脂、除灰、阳极氧化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提出的废水处理方案如下: (1)从图表中可看出脱脂、除灰、阳极氧化的槽液成分大部分是含酸废水,其次废水中还含有少量的硝酸铜和硫酸铝,另外,脱脂废水中可能会有少量未处理掉的油、乳化液等。 (2)综合上述废水的特点,可得废水的处理工艺为:调节池隔油池中和池絮凝池+1号沉淀池+接触氧化生化池+2号沉淀池+清水池。 首先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均和调解处理,使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 然后进入隔油池,目的是处理脱脂废水中含有的油、乳化液等; 然后废水进入中和池,加碱使酸中和,在碱性条件下使金属沉淀; 废水进入絮凝池,使沉淀物絮凝成较大的颗粒; 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 上清液经pH回调后经接触氧化生化池去除COD后进入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清水池后达标排放。表面处理工序酸雾废气净化措施包括气态污染物吸收和气态污染物吸附的方法。 (1)吸收法 集中收集酸雾废气,通过装有水或水溶液等液态吸附剂的装置,将废气中的酸雾吸收去除的方法,其去除率一般可达到90%左右。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吸收塔、喷淋塔、洗涤塔等。 (2)吸附法 集中收集酸雾废气,通过装有活性炭、石灰、活性分子氧化铝和硅胶等吸附剂的装置,将废气中的酸雾吸附去除的方法,去除率一般可达95%左右。常用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对工业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应依据危险废物名录及相关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属危险废物的工业废水污泥,应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的要求处理与处置。该项目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含有镍等重金属,应重点关注。 (2)根据工程规模、地区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与处置。 (3)污泥的最终处置应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目前有效的方法只有填埋、焚烧、肥料利用、建筑材料原料。某评价项目排污河段下游的省控断面COD水质目标为20mg/L,河段枯水期设计流量50m3/s条件下,预测省控断面处现有COD达标率占70%,项目排污断面到省控断面的COD衰减率为20%。在忽略项目污水量的情况下,项目COD最大可能允许排污量为()。A.25.92t/DB.31.10t/DC.32.40t/DD.86.40t/D答案:C解析:本题需考虑环境容量,COD达标率为70%,即河段还剩30%的环境容量,则项目COD最大可能允许排污量为:50×3600×24×1000×20/(1-20%)×(1-70%)=32.4t/d。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夜间不超过()。A:5dB、3dBB:15dB、10dBC:10dB、3dBD:15dB、5dB答案:C解析: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适用于连续发生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则振动的情况,也规定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恒压反应釜中甲乙两种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液为理想溶液,摩尔比1:1,加热时,从安全泄放口排出气体中两种有机物的浓度关系为()。A.与反应釜内甲乙质量比相同 B.与反应釜内甲乙摩尔比相同 C.蒸汽压大的物质摩尔浓度高 D.蒸汽压大的物质摩尔浓度小答案:B解析:B解析:对于理想溶液,甲乙两种物质等摩尔比挥发。在水土流失评价中,某地的土壤水力侵蚀模数为25005000t/(km2·a),其侵蚀强度为()。A:轻度侵蚀B:中度侵蚀C:强度侵蚀D:极强度侵蚀答案:B解析: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微度侵蚀:200t/(km2·a),500t/(km2·a),1000t/(km2·a);轻度侵蚀:200t/(km2·a),500t/(km2·a),10002500t/(km2·a);中度侵蚀:25005000t/(km2·a);强度侵蚀:50008000t/(km2·a);极强度侵蚀:800015000t/(km2·a);剧烈侵蚀:>15000t/(km2·a)。湖泊水库水质模型是()模型。 A. 一维稳态 B.零维稳态C.零维动态 D. 维动态答案:D解析:2022-5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向海域排污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禁止向海域排放油类B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剧毒废液C禁止向海域排放有机物和重金属废水D禁止向海湾、半封闭海域排放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答案:A解析: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 第3辑按照环境影响评析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2)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24次的,应进行差值处理,若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8次以上,应采用()。A:均值插值法B:两端插值法C:跳跃插值法D:连续均匀插值法答案:A解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2)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24次的,应进行差值处理;若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8次以上,应采用均值插值法;若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4次或一日8次,应采用连续均匀插值法。2022-6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A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列行为中一定由国务院批准的是()。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B: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C:为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D:征用基本农田的答案:A,B,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A: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B:责令采取措施恢复环境原状C:给予警告处分,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D: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答案:D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如涉及()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A:县级以上(含)B:市级以上(含)C:国家级D:国家级和省级答案:D解析:生态背景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2022-73.根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下列工程建设项目中不属于海洋工程的是( )A.人工岛B.海底管道C.滨海大型养殖场D.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答案:C解析: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考虑地面效应引起附加衰减的条件包括()。A.预测点距声源50m以上B.声源和预测点距地面高度平均值小于30mC.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面为软地面D.声源与预測点之间的地面为硬地面答案:A,C解析: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 第4辑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内容有()。A:现状噪声源分析B: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C:固定声源几何尺寸大小分析D:公路长度分析答案:A,B解析: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包括噪声源现状评价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评价方法是对照相关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同时评价受到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答案:B解析:(2022年)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区域中,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A.康复疗养区B.居民文教区C.物流仓储区D.商业金融区答案:D解析:注意噪声标准0类4类,A选项属于0类,B选项属于1类,C选项属于3类,D选项属于2类。采用类比法进行调查时,在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可类比的有( )。A. 工程特征 B. 管理模式c. 污染物排放特征 D. 环境条件答案:A,C,D解析:(2022年)某项目总排水量大于新鲜水用量,增加的水量可能来源于( )。A.物料带入水量B.重复用水量C.循环用水量D.反应生成水量答案:A,D解析:B项的重复用水量和C项循环用水量均属于项目内部水的多次使用,不会使排水量大于新鲜水用量。A项的物料带入水量和D项的反应生成水量不属于新鲜水用量的范畴,它们会使项目总排放量大于新鲜水用量,故选AD。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审批。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环境保护部C: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受影响较多的区域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答案:C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计算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对所涉及的区域要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的()。A:污染物排放总量B:大气排放浓度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D:大气最大允许排放浓度答案:A解析:线性规划法以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标准为约束条件,以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极大化为目标函数。这种满足功能区达标对应的区域污染物极大排放量可视为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 第5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和场所有关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经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B.必须经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C.必须经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D.必须经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答案:D解析:(16年修订)建设生活垃圾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的设施、场所;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商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同意后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大桥扩建项目 某大桥于1995年建成,位于城郊平原区,长900.8m,全宽26m,四车道。南北跨越东平水道,该水道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道内无野生保护鱼类,属III级航道。在距离桥3km处(河道下游)有一自来水吸水口;大桥引桥东侧80m处有一所红声学校(4层),学生约600人;西侧60m处有红声住宅小区(6层),人口约3000人。大桥处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该大桥目前的交通量已远远超过其设计通行能力,2000年拟对原大桥扩宽,在现大桥的两侧各新建一座单向2车道桥梁,两边各加宽12.5m。采用钢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混合梁方案,主桥墩釆用厚度4.0m的板式桥墩,设置在水道的堤围上,下部不设置承台,桥墩下接2根直径为250c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中跨钢梁采用整体吊装施工。路线全长1.6km。设计车速:80km/h,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项目需拆迁房屋2890.42m2,工棚房1584.7m2,不占用耕地。工程涉及的区域内无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无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滩涂生态系统。预计扩建后沿线两侧噪声将可能显著增加510dB(A)。 扩建后该桥2022年预计特征年交通流量55743辆/d,高峰小时流量为4000辆/h;2022年预计特征年交通流量66978辆/d,髙峰小时流量为5000辆/h。大、中、小型车辆流量的比例为1:1:3。源强计算公式及有关参数如下: 1.如需进行环境空气预测,除题中已知的条件外,还需要哪些资料?2.施工期对东平河道的主要影响有哪些?3.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如何?声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如何?4.简述该项目的评价重点。答案:解析:1.如需进行环境空气预测,除题中已知的条件外,还需要哪些资料?答:(1)大桥现有交通量。现有交通量包括特征年交通流量和高峰小时流量,还有大、中、小型车辆的比例。(2)项目所在地及敏感点的CO、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背景值)。(3)大桥所在地的气象资料。所需的气象资料至少包括年、季风玫瑰图,年、季各风向和各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出现频率及年、季的各级大气稳定度的出现频率。2.施工期对东平河道的主要影响有哪些?答:(1)桥墩施工使河流底泥沉积物、悬浮物以及钻渣漏失,影响下游水质。(2)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河道的影响。(3)施工期间对航运的影响。3.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如何?声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如何?答:(1)项目建成后,预计大桥沿线两侧噪声将可能显著增加510dB(A)及受影响的人口较多,噪声影响对象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2)中的1类功能类别。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22),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一级。(2)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1996)要求,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大桥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区域及200m以内的红声学校、红声住宅小区。(3)声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需绘出2022年和2022年大桥交通噪声等声级图,并标出昼间70dB (A)和夜间55dB(A)等声级图。对学校、住宅小区应定量计算两个评价时期的环境噪声值。红声学校采用的标准是昼间60dB(A)和夜间50dB(A),红声住宅小区采用的标准是昼间70dB(A)和夜间55dB(A)。声环境预测时还需考虑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给出距地面5 m、10m、15m、20m的不同桥高的等声级曲线图及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4.简述该项目的评价重点。答:施工期的评价重点是施工固废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噪声对红声学校、红声住宅小区等周边敏感点的声环境的影响。运营期的评价重点是交通噪声对红声学校、红声住宅小区等周边敏感点的声环境的影响、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以及拆迁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1.如需进行环境空气预测,除题中已知的条件外,还需要哪些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7)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 对公路扩建类项目进行环境空气预测时,应知道现有源强,然后把扩建后的源强减去现有源强得出新增源强,由新增源强预测CO、NO,的贡献值,再叠加现有背景值。环境空气预测时所需的道路宽度、车速条件题中已给出。举一反三:(1)公路的扩建在工程分析时要注意列出“三本账”,新建公路则不必。(2)公路类的评价因子:CO、NOx,需做现状监测和预测评价;TSP,只需做现状监测与评价;总烃(THC),只需做排放总量计算。2.施工期对东平河道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大桥桥墩桩基施工,将扰动河床底泥,产生悬浮物;钻孔桩工作将会有泥浆排入水中,增加河水中的泥沙;桥墩浇筑会有少量建筑材料散落水中,因此也会短暂影响河水水质。 施工期对水体的油污染,来自施工机械、设备的用油或事故性用油的溢出,贮存油的溢出,盛装容器残油的倒出,以及机修过程中的残油、废油、洗涤油污水、抹布等的倒出,机器转轴润滑油的溢出等,同时在打桩时,施工机械运转会有少量的漏油进入水体。 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和机械大量进入,下雨时施工区面源污染物会随雨水排入附近水体,影响水质。另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和清洗进出工地车辆产生的洗车水直接排放对附近水域的水环境造成影响。 因东平水道属III级航道,主桥墩设置在水道的提围上,桥梁基础施工对东平水道的提围有一定影响。主梁混凝土部分对东平水道的通航影响较小,中跨钢梁釆用整体吊装施工,吊装合拢期间对水道的通航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应和航道部门沟通协商,制定有效的施工准则和详细的安保措施,以保证施工期间航运的正常进行和安全有序。 举一反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生活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做了相应规定。对于本案例项目所在水域而言,东平水道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为III类水体,大桥施工废水、公路营运期沿线设施污水和大桥路面及桥面径流排水禁止排入东平水道,必须要保证水体不受污染。因此,项目施工期的环保措施显得非常重要。3.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如何?声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如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8)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 声环境影响预测主要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1996)的要求进行。特别是两个敏感点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其依据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5.1.4的要求:“一般评价对象和重点评价对象中的居民住宅,应执行GB3096中的4类标准。重点评价对象中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应执行GB3096中2类标准。”4.简述该项目的评价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彩响识别、预测与评价(5)确定评价重点”。 因本案例工程涉及的区域内无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无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滩涂生态系统;东平水道无野生保护鱼类;本项目不占用耕地。故该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可以不作为重点。但施工期的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需全面。 举一反三: 凡新建交通运输类项目(包括新建大桥、公路、铁路等),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均应从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角度进行线路或项目选址的比选,并给出结果。一般情况下,新建大桥生态环境影响是评价的重点。新建大桥生态环境影响的要点如下:(1)大桥施工对河道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分析;(2)大桥营运期对河道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分析,同时分析是否存在环境风险;(3)大桥施工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4)大桥建设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公路因受地形限制等原因线位走向无法避绕某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禁止该工程( )。A.线位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B.线位穿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C.线位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D.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设置砂石料场答案:A,B,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明确规定,类标准适用于( )。 A、以居住为主的区域 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C、商业区 D、以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E、工业区答案:A,D解析:A D:本题主要考察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类标准适用区域。答 案显然。该标准目前已被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所替代,其数值与声环 境质量标准是相对应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关于预测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有()。A.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水体自净能力最不利以及水质状况相对较差的不利时期应作为重点预测时期B.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水环境现状补充监测时期应作为重点预测时期C.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以水质状况相对较差或对评价范围内水生生物影响最大的不利时期为重点预测时期D.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以水质现状补充监测时期应作为重点预测时期答案:A,B,C解析:预测时期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期应满足不同评价等级的评价时期要求(见表 3)。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水体自净能力最不利以及水质状况相对较差的不利时期、水环境现状补充监测时期应作为重点预测时期;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以水质状况相对较差或对评价范围内水生生物影响最大的不利时期为重点预测时期。现状监测因子: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监测因子分为基本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因子B.基本监测因子应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取C.既是特征因子又是基本因子的,按照特征因子对待D.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所有监测点必须监测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答案:D解析: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主要包括( )。A. 筛选环境影响B. 编制经济现金流量表C. 量化环境影响D. 计算项目的可行性指标E. 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答案:B,D解析: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模拟试题6辑 第6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获得 SO2 年平均浓度数据,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60 个日平均浓度值B. 为获得 PM2.524h 平均浓度数据,每日至少有 18h 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C. 为获得 CO1h 平均浓度数据,每小时至少有 30min 的采样时间D. 为获得 O38h 平均浓度数据,每 8h 至少有 6h 平均浓度值答案:D解析:某新建企业燃油锅炉的燃油量为10000t/a,柴油含硫量1%,当地环保部门分配给该企业SO2总量指标为40t/a,则该锅炉脱硫应大于()。A:85%B:80%C:75%D:60%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的排放量=10000t/a*1%*2=200t/a,(200-40)/200*100%8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是()。A:一般放牧场B:用于休闲的人工草地C:作为所有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草原D:用于畜牧业生产的退耕还草地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下列草原应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重要放牧场;割草地;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草原科研、教学试验基地;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基本草原的保护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评价时,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A:国家环保部门B:地方环保部门C:地方政府D:国务院答案:B解析: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A.管理措施 B.整改措施C.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D.环境保护措施答案:C解析: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A.植被破坏B.水土流失C.动物迁徙通道阻隔D.景观破坏答案:A,B,D解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建设期会发生实质性的生态影响,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景观破坏等。施工单位应针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周围保护目标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作业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降至最低。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进行。A.区域环境现状 B.环境评价结果 C.环境有害因素分析 D.环境评价报告书答案:A解析: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区域环境现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