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图形的变换教案课时2.docx
-
资源ID:81133594
资源大小:46.34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图形的变换教案课时2.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图形的变换教案课时2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夺走的帽子,爬上了船的桅杆的顶端,正面临着生命的危急。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今日,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个故事跳水 二、沟通预习,以学定教 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是怎样引起的? 2、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想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梳理问题,以学定教。视学生问题的多少确定是否须要小组沟通。 三、自主学习,读书感悟 1、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故事是由于水手拿猴子取乐引起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那事情发生的经过怎样?下面请同学接着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试一试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什么缘由促使孩子不顾生命危急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此时境况怎样?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试一试,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3、假如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急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面对这样危急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自读课文的最终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得?刚才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用枪逼着孩子跳入水中?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船长当时会怎样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组内沟通,然后全班沟通。提示:你可以这样说:船长当时会这样想或船长还可能这样想 4、感情朗读:这是一位机灵、英勇、坚决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5、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时,绳索突然断了。在这一触即发的时刻,父母同时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在绳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双双用手把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幸存活了下来,而她的父母却恒久离开了她。 6、小结: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内心肯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当孩子在最危急的时候,父母都会想方设法救他们,能够使本无希望的事情发生转机,出现奇迹。 四、全文回顾,加深相识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全文,想一想,跳水这个故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孩子得救了。那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分小组演一演。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7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P99例4及练习二十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相识组合图形,并驾驭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依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洁图形所需的 条件。 难 点:依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教学打算】: 师:多媒体、各种平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洁图形学具、少先队中队旗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 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洁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l.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洁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 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沟通汇报。 汇报时学生可能对相同的图形有不同的组合方法,特殊是对队旗的组成,在此要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队旗是由两个梯形组成,或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还可以看成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 3引导思索: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探讨它的什么学问? 学生可能想到探讨它的周长,也可能想到探讨它的面积。 适时点拨: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图形的全部线段的长度。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组合图形的面积。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态图。 引导学生视察图并思索: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 集体汇报,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种方法: (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老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5×5+5×2÷2 25+5 30( m2) (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老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5+5+2)×(5÷2)÷2×2 12×2.5÷2×2 30(m2) 老师激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并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对组合图形分一分,说一说是如何分割的,再计算。 学生可能会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可能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这时要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选择较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本题图形是队旗,在例题里已经对其进行了简洁的分析,这里可以让学生思索“能用几种方法计算”,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队旗分成两个梯形,求两个梯形面积的和;或者把队旗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它们的面积之和;或者用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求队旗的面积。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先独立思索如何计算,再自主算一算。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让学生知道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洁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2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它分割成我们学过的简洁图形,计算出简洁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五、作业: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4、5、6题。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洁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5×5+5×2÷2 (5+5+2)×(5÷2)÷2×2 25+5 =12×2.5÷2×2 30(m2) =30 (m2)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验2、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理解并驾驭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概括实力、合情推理实力,加强对自然数特征的相识,感受教学的奇异,增加学习数学的主动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打算: 课前让每个学生写好一张学号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数学王国中的5部落和2部落要召集散落在外的人马了,召集条件是:5部落要召集的必需是5的倍数(板书:5的倍数),2部落要召集的必需是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2、同学们看,黑板上就有一些2部落和5部落的人马:黑板出示一些数(49 10 17 18 22 25 34 36 40 43 55 82 75 60 ),谁想和老师比试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送回到5部落和2部落? 3、通过刚才的竞赛,你有什么感想? 4、那是因为老师运用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日我们就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1、师:首先我们来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昨天同学们已经借助帮学稿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把有关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内容在小组内沟通一下。 2、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人板书,其他组员分题汇报) 3、大家看得真细致,那么是不是全部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2、4、6、8呢?请同学们任写一个大数验证一下。 4、学生汇报验证结果。 5、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把刚才发觉的规律大声地读出来了。(读板书的2的倍数的特征内容。) 6、小结:看来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 7、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看第1题。小青蛙想跳过河对岸,但它只能经过2的倍数的荷叶才行,请你帮它把这些找出来。 (二)奇数、偶数 1、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相识过双数和单数。谁能从小到大说出几个双数?在说出几个单数? 2、细致视察,看看这些双数与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 3、单数和双数是我们的日常用语,其实在数学上有特别的名称,知道叫什么吗?(板书:奇数 偶数) 4、结合你在帮学稿上的预习,谁能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说的再详细一点,也就是个位上是哪些数的数是偶数?个位上是哪些数的数是奇数? 6、完成17页做一做。 7、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站立的同时举起你的学号牌。 反思: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站起来的? 8、通过奇数和偶数的学习,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学问呢?(如: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等。) 9、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过奇数和偶数? (三)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1、现在,我们已经驾驭了2的倍数的特征,那么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把帮学稿上有关5的倍数的特征的内容在小组内沟通一下。 沟通步骤:小组长先带领组员比照一下在表格中涂的5的倍数,然后说一说各自的发觉。最终再举几个较大的数验证一下你们发觉的规律是否正确。 2、汇报。 3、齐读我们发觉的5的倍数的特征。 4、推断哪些数是5的倍数。(课件4) (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出示练习题:下面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0、75、106、130、521 做完这些题,你又有什么发觉呢?(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说明应用 1、轻松演练1 快速推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124、501、3170、4286、6003 2、轻松演练2 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2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 3、生活中的数学 体育课上,五年二班的55位同学在操场上做嬉戏,假如每两位同学一个组,能正好分完吗?假如每5位同学一个组,能正好分完吗?为什么? 看商品猜价格 童车:(价钱在130135之间,是2的倍数) 脚踏自行车:(价钱在350360之间,是5的倍数) 电动自行车:(价钱在19502000之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密铺教案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密铺。 课始,通过Flash动画,简洁介绍关于我校的几张图片。然后让学生找找这几张图片中隐藏的数学学问,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密铺现象,感受密铺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其次环节:视察探讨,理解密铺。 第一层次,操作。抛出一个问题:老师家的浴室想重新铺一下,请你帮老师出出留意,假如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瓷砖来铺呢?依据回答让学生通过拖动复制亲自由白板上进行操作,再让学生视察得出:无论往哪个方向还可以始终铺下去,白板展示效果图。返回,再依据学生回答,让学生操作。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都不会选择圆形的,这时老师让学生在白板上试铺验证想法。通过操作,学生明白:用圆来铺,要么有空隙,要么有重叠,展示铺法。 其次层次,沟通。提出:前三种图形的铺法与圆形的铺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小组探讨后感知密铺概念的三大关键: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同时板书)。揭示课题,并进行小结。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几种能够密铺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 第三层次,练习。推断这三幅图是否密铺?依据学生回答老师用画笔进行推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密铺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白板课件展示的教学信息是生动的、立体的、丰富的、交互的。 三、第三环节:操作探究,体验密铺。 第一层次:探究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1)动手操作,推断一些常见的图形能否密铺。 出示: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让学生在白板上通过拖动图形进行揣测分类,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验证。老师为每一小组都打算了这四种图形若干个,让学生依据要求动手在桌上铺一铺,并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再投影展示小组铺法,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都能单独密铺在平面上,而正五边形不能单独密铺。预设学生的揣测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返回上一页,进行订正。贴出几种能够单独密铺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2)推理一般三角形和一般梯形能否进行单独密铺。 提出:一般三角形和一般的梯形能单独密铺吗?让学生想象,揣测,再让一位学生上白板通过拖动复制、图形旋转进行操作验证。发觉:随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能单独密铺,所以随意三角形能单独密铺。用同样的方法操作验证梯形,最终沟通小结。(把刚才板书上贴出的图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换成一般三角形和一般梯形) (3)探究图形密铺的关键。 出示一些能密铺的状况,让学生细致视察图形拼接点处各个角的和,老师用画笔标出。再出示一些不能密铺的状况,让学生细致视察图形拼接点处各个角的和,也用画笔标出。暗钮点出图形密铺的关键:拼接点处各个角之和是360度。 其次层次:探究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先由圆形与正五边形引入:正五边形和圆形都不能单独密铺,让学生发觉:这些空隙都很有规律,可以用另外一种图形来铺满。点击显示:正五边形和菱形这两种图形的密铺、圆形和不规则的星形的密铺。让学生初步产生两种图形进行密铺的想法。 接着出示七巧板,提出问题:老师想选择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成一个平面,你们觉得可以吗?老师为每小组打算四盒这样的七巧板,提出合作的要求,老师进行示范操作。先选定两种不同的图形,拖动复制,把8块七巧板拿出来,旋转进行密铺。暗钮点出效果图,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在音乐声中动手拼一拼。最终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并让学生介绍小组的作品:是哪两种图形进行密铺的?最终给作品评奖。 最终展示生活中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图形的密铺图片。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白板课件的教学,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究、发觉过程中驾驭新知,加强了探讨性学习。 四、第四环节:观赏评析,创作密铺。 第一层次,介绍密铺历史。在学生驾驭了图形的密铺之后,插入声音介绍,让学生了解密铺历史 其次层次,观赏艺术大师埃舍尔的作品。点击逐步显示图片,拓展学生对于密铺的相识。 第三层次,创作密铺作品。在受到了艺术感染后,出示要求,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密铺作品。(时间来不及,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这一环节大大加深学生对密铺的印象,知道密铺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在本课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并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思索的完整过程,在课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参加到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1)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1)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99例4及练习二十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相识组合图形,并驾驭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依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洁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依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汁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教学打算:师:多媒体、各种平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洁图形学具、少先队中队旗实物。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推断 (1)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 ( ) (2)梯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 ( ) (3)一个面积是8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 ( )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复习前面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一:组合图形的分解: (1)视察课本99页的四幅主题图,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简洁图形组成的? (2)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分割成已学过的几个图形,试着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 (3)同一个图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相识,也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基本图形。分一分,看看我们的队旗可以分成哪些不同的基本图形? (4)找一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2探究活动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1)出示例题,探讨沟通:怎样计算这面墙的面积? (2)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分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几个简洁图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求和。 (3)尝试解答: 方法一:这面墙的形态可以分成一个( )和一个( )。 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老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5×5+5×2÷2 25+5 30( m2) 方法二:这面墙的形态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 )形。 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老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5+5+2)×(5÷2)÷2×2 12×2.5÷2×2 30(m2) 老师激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并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 三、课堂达标 1.推断。 (1)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练习十八的第1题,先让学生对组合图形分一分,说一说是如何分割的,再计算。 学生可能会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可能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这时要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选择较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4.练习十八的第2题 本题图形是队旗,在例题里已经对其进行了简洁的分析,这里可以让学生思索“能用几种方法计算”,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队旗分成两个梯形,求两个梯形面积的和;或者把队旗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它们的面积之和;或者用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求队旗的面积。 (1)由中队旗引入 (2)算出它的面积。(单位:厘米)-可能有下面几种状况 S总=S梯×2 S总=S长-S 5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先独立思索如何计算,再自主算一算。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让学生知道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6练习十八的第4、5题,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洁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2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它分割成我们学过的简洁图形,计算出简洁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洁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5×5+5×2÷2 (5+5+2)×(5÷2)÷2×2 25+5 =12×2.5÷2×2 30(m2) =30 (m2)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课时教案(2)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埃及金字塔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雄伟、精致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才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打算: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闻名遐迩”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闻名遐迩的? (从结构、建立等方面简洁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闻名遐迩”的金字塔在哪里? (2)“闻名遐迩”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尝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矗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其次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索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详细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样?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雄伟与精致?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原委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句也是如此,原委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详细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雄伟和精致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雄伟、结构精致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其次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索: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探讨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如此雄伟而又精致的金字塔,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起先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立金字塔是一项特别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才智。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索:最终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终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才智的结晶”? 为了建立这座金字塔,常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勤劳而聪慧的埃及人想出了很多科学的方法。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6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驾驭了推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索,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共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沟通: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探讨:(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2)依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索: (1)是不是全部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全部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全部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全部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沟通。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究密铺的特点,相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视察、揣测、验证、推理和沟通的实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实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洁的密铺设计。 3.通过观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洁的密铺,经验观赏数学美、创建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驾驭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 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洁的密铺设计。 教学打算: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和七巧板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相识密铺 1.找一找:出示下列照片,在上面找一找学过的平面图形。 2.质疑: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只用圆形地砖铺地的画面?这是什么缘由呢? 3.小结:无论什么形态的图形,假如能像上面这样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密铺”。 4.从上面三幅图中,你发觉哪些图形能密铺? 二、体会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呢?让学生先猜一猜,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沟通。 2.学生操作验证。 3.汇报结果、展示沟通。 (1)收集用正五边形铺的资源,进行互动沟通。 (2)展示学生用平行四边形铺的资源,组织沟通。 (3)学生同桌沟通:推断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能密铺的想法。 4.归纳小结。 思辨一般的三角形和梯形可不行以密铺。 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1)谈话过渡。 (2)出示七巧板,从七巧板中选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一个平面。 想一想:你打算选哪两种图形?你为什么这么选? 做一做:用七巧板中的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 (3)操作要求: 品一品:小组成员相互观赏和介绍各自的作品。 3.学生作品观赏与沟通。 四、观赏与设计密铺 1.结合媒体演示,了解密铺的历史及发展:古往今来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探讨“密铺”。 2.学生谈感想。 3.“小小设计师”学生在方格纸上用不同的两种图形进行密铺的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探究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动发觉小正方体涂色状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经验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探讨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阅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好玩,激发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 学会从简洁的状况找规律,解决困难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规律的归纳方法。 教学打算: 小正方体学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提问:棱长为9厘米的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 3、导入:假如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每个小正方体涂色的部分会一样多吗? 学生视察分类: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没有涂色的块数 师:你们能数出每一类小正方体究竟有多少块吗? 师:这个图形太困难了,我们很难数出。这样吧,我们先来探讨简洁的图形,探究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困难的图形,好吗?(板书课题:探究图形) 二、探究新知 1、发觉规律。 (1)学生四人一组,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即号)后,问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然后探讨:假如把它的表面涂上颜色,每个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涂色?最终涂色验证。 (2)拿出、号大正方体,想一想:每个小正方体会涂色几个面?画一画:涂上指定的颜色。露三个面的涂红色,露两个面的涂黄色,露一个面的涂蓝色。数一数:把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看一看: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 (3)汇报沟通 、各小组汇报时,协作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结合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初步发觉规律。 A、三面涂色:当学生说出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追问:哪8个?学生说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来大正方体8个顶点的位置。 B、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212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