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
-
资源ID:81133915
资源大小:51.17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四年级数学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下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一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一P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实力及作图实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 321-100=221 2、依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 )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400-175=225161-( )=56225+( )=400( )-56=105(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沟通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沟通。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相互出题,玩猜数嬉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 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与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与了美术社团,参与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 减法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 课标要求: 能依据一道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驾驭减法和减法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的是多位数加减法,通过计算驾驭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估计意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加减法会有更深一步的相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供应了工具支持。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2页上面的内容,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育学生发觉数学学问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1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2培育学生的初步推断推理实力。 3培育学生的拓展思维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生活实例,体现数学学问的广泛应用。 2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技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突破方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这两个常见的关系式引导学生推想出:减数=?减数=?被减数=?由一道算式里的三个数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发觉新的关系式,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老师点拨引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你知道青藏铁路吗? 二、引导探究,层层推动。 1.教学加法的意义 老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加法的规律性学问,首先学习加法的意义 (出示2页例题(1)课件。)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探讨回答: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怎样计算。 出示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线段图) 学生汇报: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14+1142=1956(km) 老师小结:(出示加法的意义课件) 814 + 1142 = 1956千米 明确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老师导语:我们已经知道和完成“求西宁到拉萨的全长”用加法计算,那么老师把例题(1)的已知和问题做一个调换,又应当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例题(2)、(3) (1) 引导学生视察教材2页例1的(2)(3)的内容,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假如全长不变,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求西宁到格尔木长多少千米呢? (2)小组探讨:比较(1)和(2)(3)题的不同: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已知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已知西宁到拉萨的全长是1956km和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尔木长多少千米),都用减法计算。老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 (2) 1956 - 814 = 1142km (3) 1956 - 1142 = 814km 老师提问: “假如撇开题里讲的详细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出示课件) 启发学生想: “依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个加数的运算。让学生看书上第3页,读一读书上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老师说明: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了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3依据加、减法的意义,归纳总结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视察算式,归纳总结出加法各部分间的运算关系 5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老师: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老师: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课件出示): (用减法验算加法。) “应用的是什么学问?”(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课件出示): 然后老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做第3页下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依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觉问题刚好订正。 2. 理解应用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加、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育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实力。如第(4)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又知道男生的人数,要求女生的人数,就是已知和(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与一个加数(男生的人数),求另一个加数(女生的人数),所以用减法算。 (2)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这道题,可以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例如,第2题,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3)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这道题,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探究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教学。本节课是新改版的内容,为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欣喜。首先,用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如何用足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对其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只呈现西宁到拉萨的路途,依据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 (2)找准教学起点,架起新知学习的桥梁。 (3)运用比较思维方法,发挥学问沟通的效益。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本节课充分利用比较的思想方法,找出了学问间的区分和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势的困扰,得出了珍贵的教学资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名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名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化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页例1及做一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有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的意义的感性相识。本节课是对加、减法运算相识的巩固和扩展,教材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学问与阅历,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实力 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培育抽象概括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在对比中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提升逻辑推理实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详细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实力。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能发觉并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3.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实力及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驾驭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减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你能依据第一题的结果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23244747244723 34684753943394334683943475 (2)请你各编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减法解决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和减法。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熟识天路这首歌吗?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的建设创建了许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课件: 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你能依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能改编成减法问题吗?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些都是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学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爱好,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索,激励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在课的起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探讨爱好的同时,明确探讨问题。】 2.问题探究 (1)概括加法的意义 尝试解答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汇报沟通,展示解题过程 出示线段图,直观再现把814与1142合并在一起,并在算式的“”下面板书:合并。 提出问题,概括加法的意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学生思索、沟通 规范学生的表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的意义 回顾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加数加数和) (2)概括减法的意义 尝试解答 刚才同学们还依据加法改编了两个减法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汇报沟通,沟通思索过程 同学们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加法? 提出问题,概括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视察三道题目,思索: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一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依据学生的回答规范减法的意义。(板书:减法的意义) 回顾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的关系 视察三个算式,思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学生比较沟通的基础上,强调归纳:加法是“合”的情境,减法是“分”的情境,也就是说减法运算是和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逆运算。所以,我们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 (4)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视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依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觉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小组探讨并组内沟通,全班沟通,整理总结: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3.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多少张?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说明缘由。 (2)依据24685753043,干脆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3043575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说明缘由。 (3)猜猜我是几? x-56=120y+483=792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说明缘由。 4.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加、减法有哪些新的相识? (三)课时作业 题号1:下列各题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答案:3706301000(包)843418425(人) 解析:第一题要求运来的包数,就是把卖出的和剩下的合起来。其次题要求女生部分就是把总人数去掉其中男生的部分。【考察目标1】 题号2: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232447472423472324 247435682 643175468 569346223 答案:682247435682435247 643468175468175643 569223346346223569 解析:【考察目标2】依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或各部分间的关系列算式 题号3:篮球125元足球115元排球148元 (1)买两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要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1)115115125355(元)(2)答案不唯一 解析:【考察目标3】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题号4:小芳做作业时遇到一道加法题,一不当心把37错写成了137,结果得到的和293,问原来的两个加数分别是什么? 答案:37和56 解析:【考察目标2、3】因为把加数37看成137得到293,所以多加了100,原来的和是293100193,因为一个加数是37,所以另一个加数应当为193375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学习目标: 驾驭含有加、减法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说你知道的一些运算依次。 2575 12×4 1822 16423 3525 6024 25×4×2 1002510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 2、假如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4、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学问,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学问,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相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1、播放课件。(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 2、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3、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最终投影展示: 4、读线段图,假如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 生:假如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5、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 6、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课件出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7、在上面的加法算式中,814和1142叫做这个算式的加数,1956叫做这个算式的和。 (课件出示: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1142+814=1956 加数加数和 814+1142=1956 8一个数同0相加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结合详细的情境问题,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将枯燥的加法的意义用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这一详细的情境来承载,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创建了条件】 (三)相识减法和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1、视察课件(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情景图),出示以下问题: (1)假如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你能求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 (2)假如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你能求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 2、读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对比这两个数学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像上面这样,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个部分求另一部分都用什么方法计算? 小组探讨汇报。 4、你会解答上面的问题吗?解答时,依据哪些数量关系式? (1)西宁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 1956-814=1142(km) (2)西宁到拉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 1196-1142=814(km) (课件出示)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概括、归纳总结,得出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详细的实例来感悟,进一步深化和内化了减法意义的实质】 (四).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1、依据上面的问题,给出一个加法算式,你可以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 2、依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总结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 3、视察上面的三个算式,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4、依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概括出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三、汇报、 1、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了哪些学问? 2、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 3、关于这一学问,你知道了些什么? 4、在加法中,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在减法中,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加、减法的意义以及相关学问,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典题精讲 依据24685753043,干脆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_ 3043575 五、学以致用 1、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 关系进行验算。 340190 254297 58698 712455 2、下列各题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多少张? (3)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4)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3、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课堂小结 你今日学到了什么? 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实力。 教学反思: 1.找准教学起点,架起学习新知的桥梁。教学的成效如何,取决于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程度。本节课从一起先,引导学生相识加法、减法各部分的意义和名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支撑,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达到了较为志向的效果。 2.注意创设情境,依托详细的情境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间的关系。 3.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探讨操作中去发觉,在多向沟通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详细运用中去感悟。经验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出加、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育学生发觉数学学问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敏捷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信任我们一起努力,会学到更多本事,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遨游数学学问的海洋吧。 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加减法。 a、15+75=读作(15加5等于),表示15和75相加等于90. b、75-15=读作(75减15等于),表示75和15相减等于60 2.创设情景。 师:我们班有男生29人,女生24人,那么求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算?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又怎么算呢? 29+24=53(人) 29-24=5(人) 师:这就要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出示例1。 1、 理解加法的意义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依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依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km) 或 11428141956 (km) 师:(1)为什么用加法呢? 从线段图很清晰的看出:从西宁到拉萨的距离是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加上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所以只须要把两部分的距离加起来就可以了,所以用加法。 (2)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师:两个孤寂的个体凑到一起,变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加法.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 加数 加数 和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例题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 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依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师解析:知道全长,还知道其中某一段的长度,求另一段的长度,只须要用总长度减去已知部分的长度,剩下的即为要求的长度。所以列式子为: 19568141142 (km) 师:假如已知全长为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长度? 1956-1142=814 被减数-减数=差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探讨) 师:视察上面两个式子,19568141142和1956-1142=814,其中都是已知上面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 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请你利用数字5、10、8、13、15中的3个数字组成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视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小组探讨、个别汇报) 2依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加法算式中,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做加数,等号右边的叫做和。 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得到的是另一个加数。 问:视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视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师:减法就是一个大的数字减去一个小的数字,得到的数字叫做差。 如:一个果园一共有200棵树,现在死了150棵,剩下的就是差出来的。减号左边的叫做被减数,减号右边的叫做减数。 视察这组算式探讨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活学活用: 王先生开车去上班每小时行250 km ,假如骑摩托车去上班则每小时行70km,求开汽车比骑摩托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250-70=180(km) 答:开汽车比骑摩托车每小时多行180km.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b.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c.数学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有一双擅长发觉联系的眼睛,使数学变得简洁。 235+( )=400 400-( )=165 (2)256+244=500 500-( )=244 500-( )=256 答案:(1)165;235 (2)256;244 五、巩固练习 植树小组上周共植树865棵,其中有21棵没存活,这周又植784棵,其中有14棵没存活。上周植的树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