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小岛》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
资源ID:81134509
资源大小:166.12KB
全文页数:2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小岛》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小岛课文原文及教案2022最新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描述了圆明园从前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绚丽文化的无限酷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案网打算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行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行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很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四周。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喧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很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立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景物是依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立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闲逛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雄伟,还保藏着最宝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无价之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覆盖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驾驭“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酷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驾驭“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酷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驾驭“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部的圆明园同日而语。假如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验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遇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相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老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沟通,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沟通,在沟通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闻名遐迩”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白什么? 板书:闻名遐迩 闻名遐迩,在世界上都特别出名。这个词说明白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四周。 弄清晰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状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许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雄伟、精致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美:闲逛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美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赏、赞美、骄傲之情。 四、布置作业。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接着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接着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改变。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酷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的圆明园 (闻名遐迩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宏伟万园之园) 二、深化领悟。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骄傲与惊羡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3.“最宝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宝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无价之宝。联系上下文,留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依次,点明圆明园保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珍宝之珍贵,其价值不行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究竟有多么宝贵,它们原委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珍宝飘舞在世界各地的还有许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无价之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留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解并描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欲、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覆盖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思索: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珍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实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出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会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行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行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行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伤 五、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从前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从前的辉煌,让我们更加酷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傲慢。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酷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篇三】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 1.相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行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改变。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行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像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行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珍宝,雨果曾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部的圆明园同日而语。假如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引入图片资料和雨果的赞词,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誉,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奠定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 3.有哪些简单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示大家?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雄伟殿堂武陵春色 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 三、理清层次 1.发觉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觉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发觉:一组是写从前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 板书:从前毁灭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从前?哪些是毁灭? 预设:2、3、4自然段写从前,1、5自然段写毁灭 【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对比思索,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子。训练学生发觉关联、定位等思维实力。】 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 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从前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洁批注。 其次段预设:闻名遐迩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 板书:布局 小结:这不愧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 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预设: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喧闹街市田园风光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风景名胜 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很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观赏观赏。 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喧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对比 对比只是这一处吗? 预设: PPT园中很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立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还有许多景物是依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立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4.那接下来,同桌两人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合作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 (1)汇报发觉 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信任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闲逛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建筑 【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沟通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 六、观赏视频:宝贵文物 1.真是极境极仙,美不行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 预设:文物(板书) 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观赏文物图片。 小结: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多数的无价之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无价之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设计意图】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接着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爱好。 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 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对我们介绍了这座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然而,他从前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吸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从前的辉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小结: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雄伟而精致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接着走进圆明园,观赏我们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共享做好材料的打算,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奇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 其次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留意力;其次面在老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从前美妙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二、体会毁灭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不行估量的损失 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行估量画下来了? 2.你对“不行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 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行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味道? 预设:悲伤痛恨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 4.造成这不行估量的损失的是? 预设:英法联军 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覆盖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预设:贪欲、残暴、无耻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6.烧了圆明园,最终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细致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预设:建筑珍宝 7.圆明园从前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你们昨天写下了很多描述从前圆明园的句子,谁来共享? 小结:多美的赞美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设计意图】由“不行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共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 PPT引入资料: 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芒耀眼。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很多宝石的大表和很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其次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 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多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全部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宝、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颈项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觉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宝和钻石的钟表,他快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镜头之三: 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宝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顺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望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注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立刻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宝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随意践踏。很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致宝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 镜头之四: 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起先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淹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绝无仅有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最终变成了一片废墟。 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微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供应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 四、品尝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从前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从前的辉煌,让我们更加酷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傲慢。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觉,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微环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微环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从前的美妙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一般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坚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急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亲密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教案网打算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惶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靠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护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嘶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慢慢蹿上来,放纵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起先颤抖,起先苦痛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终,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淹没了。 老汉好像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淹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祀。 她来祭祀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_ 本文作者谈歌,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护、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惶、拥护、嘶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惶,为其次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老师激趣导入。 导语: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质疑思索: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通过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学生们或许能联想到:这座桥肯定是一座特别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老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探讨。 2.老师检测学生的自学状况。 (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留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咆哮嗓子党员流淌嘶哑揪出呻吟废话 需留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翘舌音。 需留意的字形:“哮”的右边是“孝”,不是“考”。 (2)词语分类学习。老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 咆哮、惊惶、清瘦、放纵、狂奔、势不行当、拥护 狞笑、嘶哑、跌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 明确: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放纵、狂奔、势不行当、狞笑 描写村民的词语:惊惶、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 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拥护、嘶哑、揪出 预设:理解词语时要留意联系上下文,因此把本课中描写洪水、老汉和村民的词语根据“集中学习再归类整理回来课文理解”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变更了孤立教学词语的方法。同时,通过把词语分类,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惊慌和老汉的镇静。 (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 学法引导:老师提示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务、结果四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课文讲解并描述了山洪暴发的紧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终桥塌了,老支书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师生合作,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内容,老师朗读描写村民的内容。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沟通,体会洪水之可怕。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靠近。 (1)学生沟通谈感受。 预设:可从修辞角度、语言角度、形势的轻重缓急程度等方面来说。 沟通后明确:这些句子多采纳拟人或比方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突出了状况紧急,渲染了惊慌的气氛。 这些句子的语言特别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惊慌的气氛,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做了铺垫。 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猛烈,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 (2)质疑思索: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这些句子能颠倒依次吗? 明确: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绽开后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猛烈,示意着状况越来越紧急。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视察、想象、体验。 过渡:洪水如猛兽,席卷了整个村庄,正一步步地威逼着人们的生命平安。人们你拥我挤,想找出一条生路,却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你能想象出他们惊惶失措的样子吗?请大家再读一读描写人们惊惶失措的有关句段,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惊。 (1)老师出示相关语句。 是谁惊惶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质疑思索: 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救命桥、生命桥。) 假如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一塌糊涂、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揣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感受形势的惊慌。) 四、课堂回顾,沟通收获 1.老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驾驭了重点生字,通过分类学习的方法驾驭了几组词语。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小说语言的精练。在作者简洁的描绘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村民们的慌乱、恐惊我们也感同身受。作者不过用几小段文字,就给我们渲染了一种紧急、可怕的场景,而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书出场的背景。在本课的学习中,大家朗读得都很仔细,但肯定要结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读出惊慌、紧急的感觉,大家课后可以多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做出了怎么样的选择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引导学生沟通收获。 (1)自由沟通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2.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再次感受形势的紧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靠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读出了洪水之猛、形势之紧急和人们的慌乱。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那么,假如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那此时的木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不会,它会变成(生补充)。还好,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板书:老汉)。他在紧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近老汉,感受形象。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 (2)出示课件:我看到一位的老汉。 预设: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自由沟通应在横线上填入什么,请一名同学上台填一填。所填的词语因学生的思索角度不同,可能有很多,如:威历、镇静冷静、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心系群众等。 (3)组织学生品读第713自然段,质疑、沟通。 预设难句: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思索: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写出了老汉的镇静、冷静、有威历。) 老汉的脸是“清瘦”的,可见他并没有多么健壮、伟岸,可是这里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方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历、冷静,与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惶”“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显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面对惊惶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示例:我肯定不能慌乱,要让大家有序地过桥;雨啊,你快点停吧,洪水啊,你来得慢一点吧,让我们全部人都能够平安过桥吧!) B.老汉嘶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思索:老汉的喊话分别强调了什么? (“桥窄!”是说实际状况,假如大家一哄而上,将会特别危急。“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出示课件:随时打算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宣誓词。) (作为党员,就应当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党员是群众的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 这三句话中,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留意?这几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