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复习.docx
-
资源ID:81138312
资源大小:28.2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复习.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复习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忱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主动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理想。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主子公周亚夫,来讲解并描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别出心裁的人格魅力。 3、请大家将书翻到167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精确的念出来? 祝兹z侯棘jí门彀goù弓弩n按辔pèi徐行 作揖y介胄zhòu嗟ji乎曩n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留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假如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动词wéi介词wè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扰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或许你的问题特别的有价值,可以帮助很多同学解决疑问。 13、同学们没有问题了,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检查一下大家驾驭的状况。(大屏幕) 14、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15、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16、最终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阐述。 17、“嗟呼,此真将军矣!”说说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8、(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9、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1、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不从本身去写,而是从旁观者的眼中体现,我们说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20、总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21、同学们的分析特别的有见地,有思想,854的学生真是了不得啊! 22、周亚夫别出心裁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变更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00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担当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全部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供应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23、总结: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学问,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2.品尝意蕴丰富的语言: 3.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 4.理解周亚夫之“真”。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人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反复对文章语言进行比较鉴赏,层层深化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创意: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给足空间,渗透方法: 3.融入文化,一体四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三)搜集与细柳营相关诗词。 二、激疑导入 (一)同学们,课前咱们要求搜集与细柳营相关的诗句,谁来共享一下? 学生共享,老师可做补充。 (二)激疑:同学们搜集的诗句真不少!明显“细柳营”是备受文人们青睐的。但一个小小的军营,原委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文人骚客另眼相待呢?让我们走进周亚夫军细柳去一探原委吧!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导入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诗词,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爱好。老师可提前整理部分易于理解的诗词,展示在PPT中,便于学生摘录。) 三、预习检测 (一)去句读朗读 1.去掉全文标点,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 2.全班齐读课文。 (二)配图讲故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2.PPT展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请学生给图片配文。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而设,旨在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对课文内容做整体上的梳理。老师在订正字音时,可以分析错误的缘由,深究字词背后的语言依据,扩充语文学问:图片出示的依次可以打乱,以进一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质疑 (一)合作学习,互助释疑 学生组内沟通预习时做了记号的疑难词句,互助释疑。 (二)班级沟通,质疑问难 学生以组为单位提出仍无法理解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或老师指导解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渗透了本课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即教学的起点是基于“学生须要的”而非“老师能教的”。设计以上两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梳理出重点文言字词。在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老师要留意引导学生勾连所学学问,提高其学问迁移实力。) 五、老师补遗 (一)老师提问,学生自主思索 1.“吾欲入劳军”中的“欲”如何翻译?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中的“乃”翻译为“于是”还是“才”比较好? 3.“军中不得驱驰”中的“不得”如何翻译? (二)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明确: 1.“欲”这里常翻译为“想”或“要”,皆属同一义项。但翻译成“想”比翻译成“要”更为合理。就语境来看,文帝是敬重与协作周亚夫的,翻译为“要”则稍显强势了。 2.“乃”翻译成“才”为好。文帝劳军,先至霸上、棘门,周亚夫身为大将,消息灵通,且细柳与前两营不远,故他不行能不知文帝将至。然而他始终未有通融,直至文帝按正规程序请示。可见用“才”方能贴合此语境。 3.“得”可翻译为“能够”、“可以”等,表示状况允许。但结合语境,“将军约”和“军中”皆在强调这里是军营,军营有军营的规则,规则就得遵循。故而“不得”翻译成“不准”远比“不能够”更能彰显军令的权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补充与深化。“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老师作为同等中的首席,也有权说出自己的理解。且老师基于自身认知水平,他所能看到的,往往会高于学生,故而能引领学生看到更远。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会更为精确,也更能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探究,并为下一课时人物形象的把握张本。老师在教学时应留意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培育其语境意识。) 六、字词梳理 (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梳理本课词语并记忆。 1.字形生僻的词语(注音) 2.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释义) 3.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释义) (二)老师总结 明确: 字形生僻的词语:棘(jí)、彀(gòu)、曩(nng) 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 军(驻军)、劳(慰问)、居(经过)、之(到)、固(肯定)、且(将要) 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 已而(不久)、被(同“披”,穿着)、无何(不久)、揖(拱手行礼)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是本课的收束环节,旨在让学生明晰本课所学,并积累文言词语,落实单元目标的要求。) 七、板书设计 欲:想 乃:才 不得:不准 其次课时 一、切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大家知道细柳营的魅力在何处了吗? 明确:周亚夫 (二)文中有对周亚夫的评价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嗟乎,此真将军矣!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第一课时的导入,将本课学习引向周亚夫其人:二是找出本文关键句,切入文本:三是与本课收束环节呼应。第一个问题,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勾连陋室铭。若学生回答的是细柳营戒备森严或军纪严明,亦可引导其归因为周亚夫治军有方,此皆可为后续学习张本。“嗟乎”一句,读是关键,为收束环节再读此句做铺垫。) 二、鉴军士之真 (一)文帝的评价为何这么高?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从军士素养便能看出将军的治军水平。咱们就先从军士身上找找缘由!为了更好地去分析,今日教大家一个方法,比较鉴赏,即把文章中的对比之处找出来,抓住其中关键字词,相互比较分析。请看示例 明确: 军士戒备:“若儿戏耳”与“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纪遵守:“直驰入”与“不得入”“又不得入”(侧面描写) “直驰入”与“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正面描写)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比”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写法的教学不宜脱离语用实际系统地讲授和操练。故该环节将“对比”渗透其中,指导相应的学法,给足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会“对比”,并为学生理解周亚夫之“真”做铺垫。学生若不能抓住关键字词,老师可适时点拨,并留意指导学生诵读,涵泳品尝。如“又”“满”等字,通过朗读便可将文帝一再受阻,军士严阵以待都品尝出来。) 三、鉴将军之真 (一)看来细柳营的军士们无愧军士之名,与另外两营大不相同。周亚夫治军之才能,真也!比完了兵,咱们再来比较下几位将吧!请按要求自主完成表格。 (二)刘礼掌管皇族事务,徐厉身份显赫,他们会不知道军礼吗?为何文帝一来,他们就把军礼忽视了,而周亚夫没有? 明确:刘、徐二人阿谀奉承,周亚夫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在上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比”写法,同时也能加深对周亚夫之“真”的理解。该环节的教学尤其要留意针对“揖”“拜”等字词,进行应势应需的文化融入,拓展“军礼”学问,帮助学生深化对周亚夫的相识。) 四、鉴文帝之变 (一)直面天子,能不卑不亢,周亚夫为将之风骨,真也。也能难怪文帝慰问细柳时,其礼数亦有较大改变。请大家按要求完成表格。 明确: 于棘门、霸上:直驰入。 于细柳:使使持节诏将军、按辔徐行、改容式车。 (二)面对军礼,先驱、棘门霸上的军士、刘徐二将都未遵守,天子当为礼之表率,亦未遵守。军礼是维持军队纪律、保证行动效率的重要制度。匈奴大入边,军队这般轻视军礼,以何御敌?直至周亚夫出现,他遵守着,他的军士遵守着,他影响着文帝也遵守了。周亚夫身上的什么品质折服了文帝呢?请小组探讨探究。 明确:周亚夫的恪尽职守,周亚夫对军礼的坚守。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通过比较文帝的改变,帮助学生深化感受周亚夫之“真”。教学时,务必拓展“持节”、“式车”等军礼学问,并言明军礼的重要性。非此学生不能感受到周亚夫对文帝的影响,以及周亚夫坚守军礼的缘由。) 五、收束 (一)坚守军礼,恪守本职,此将军之本也!信任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于周亚夫的了解,更为深刻了。回过头再看文帝的评价,咱们能否补充一下,然后有感情地读出来? 嗟乎,亚夫_(用一个词形容),此真将军矣! (二)本节课咱们着眼于文中的对比之处,采纳了比较鉴赏的方法,深化品析了意蕴丰富的语言,探究了周亚夫的“真”。他的“真”在于治军严明有方,在于他刚正不阿的风骨,更在于恪尽职守,不忘将军之本。这些是否对大家有所启发呢?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切入环节,让学生修改再读关键句,读出新的理解:二是总结梳理本课所学:三是引导学生将所学联系到自身。第一个任务的教学,要留意指导学生诵读,读出与课堂伊始不一样的感情。) 六、延长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看来周亚夫的确给了大家不少启迪,那么他的故事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我们阅读史记的路才刚起步。不少名人,如蔺相如、项羽、韩信等等,都在史记中留下了烙印!我们课后不妨也借助工具书与注释去读一读白话史记中的相关本纪、列传等,信任会有更多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恪尽职守 真将军 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先充分领悟了单元教学目标中“专心去感受古人的才智与胸襟”与“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等要求,结合助学系统提到的“真将军”“对比衬托”等,确立了“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对比写法”、“体会周亚夫之真”三个主要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从文体共性和文本特性两方面深化解读了文本,充分挖掘出本文部分探究秘妙的用词与丰富的“军礼”学问,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可以说,整个设计突显了文言文的一体四面。 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文言”绽开,其次课时在此基础上深化,由浅入深,并注意落实。考虑到自读课型的特点,两课时都尽可能为学生供应自学或质疑的空间,搭建梯度合理的平台,并且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走向文本的深处。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课基本上实现了编者、作者、教者、学者四维文本的互动,充分利用了文本的价值,让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和“精神的启迪”。须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本课在学生的文言文积累方面做得还不够。未形成较有创意的设计,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积累的意识,提高积累的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精品教案 部编版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对比、反衬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调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4、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忱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主动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理想。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主子公周亚夫,今日我们来讲解并描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别出心裁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营,军队驻扎的地方。文题交代了事情的主要发生地。 2、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宏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起先多次出游,考察了很多历史闻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起先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起先写作史记。正值他用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驾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倒戈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当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接着编写史记,最终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殊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珍贵的贡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赐予极高的评价。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别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主动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尽力避开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务,详细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冲突冲突之中,让人物在惊慌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特性显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3、学习生字: 祝兹(z)侯棘(jí)门彀(gòu)弓弩(n)按辔(pèi)徐行 诏(zhào)揖(y)嗟(ji)胄(zhòu)轼(shì)曩(nng) 4、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匈奴。 其次段:写汉文帝劳军这一场面,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同的性格特点。 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美周亚夫治军严格。 四、故事背景: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实行“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斗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抢掠了不少财物。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反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旁边;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五、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课时: 一、古汉语学问: 1、通假字: 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2、古今异义词: (1)、持节诏将军(节: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今常用于“节日”、“节约”等义。) (2)、壁门士吏(壁:营垒。今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 (3)、请以军礼见(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 (4)、使人称谢(谢:告知。今常用于“感谢”义。) 3、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用做动词,穿戴着盔甲。) (2)、军霸上(军:名词活用成动词,驻守。)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