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经济大危机.docx
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4课(学案)经济大危机 #TRS_AUTOADD_1212110914563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914563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914563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914563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914563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这是一幅反映20世纪30年头大危机期间美国失业大军等待领取救济品的历史照片。长长的队伍,毫无生气地在街头蠕动,为了什么?就为了能够获得一块用于果腹的面包。这些纯朴的工人怎么也无法弄明白,昨天还是繁华似锦的世界,今日却一下子就从“柯立芝旺盛”跌入“大萧条”的低谷。或许伫立街头的这些失业工人还在回味着胡佛总统曾在竞选时向他们许下的诺言:“每一个工人下班回家,桌上都有一只热气腾腾的鸡。”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1.在经济危机期间,工人们买不起牛奶、面包和燃料,很多家庭靠救济度日;为了御寒,人们甚至把报纸塞在衬衣里取暖。与此同时,资本家却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你能说明这些惊奇的现象吗? 2.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时说:“我打算依据宪法给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需实行的措施。”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挽救了美国的“新政”。你知道罗斯福新政详细包括哪些内容吗?它的实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出现在()。 A.19191929年B.19241929年 C.19241933年D.19191933年 2.20世纪30年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先()。 A.从日本发生B.从美国发生 C.从德国发生D.从英国发生 3.20世纪30年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 A.三千万B.二千八百万 C.一千五百万D.四千万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很多公共工程,其目的是()。 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削减失业队伍刺激生产和消费加快经济复苏 A.B.C.D. 二、填空题 1.20世纪20年头,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年,资本主义空前严峻经济危机从爆发,快速波及到整个世界。 2.在经济危机中,身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万。就业工人的也大幅度下降。 三、简答题 20世纪30年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大萧条”时代的美国 在“大萧条”中,整个美国企业破产1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峻,作为20年头美国经济旺盛标记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1933年初,美国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连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由于工、农、商业的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完全失业工人达到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农夫的现金收入从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约有101.93万农夫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夫和雇农。很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 危机期间,一方面是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一般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 由于人们对将来普遍缺乏信念,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乐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如: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棚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信奉自由竞争的原则,而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则是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如罗斯福实行的新政措施规定: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财宝的增长;合理安排社会财宝,防止两极分化的扩大;政府担当解决社会福利的责任,不允许企业自行其事;等等。对此,一些资本家认为罗斯福在推行社会主义,甚至连美国最高法院也以授权不当等理由,宣布违宪或无效的新政立法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铁路职工退休法、手工业妇女最低工资法等十几种。 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罗斯福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政措施? 4课经济大危机 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标 基础 学问 了解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旺盛”,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把握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实力训练过程方法 视察思索 探究综合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记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探讨分析 评价人物 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情感看法价值观 唯物史观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旺盛时期,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劳动人民因为失业而生活恶化,资本家却为了保持商品价格,宁可销毁商品,不愿救济贫民。这充分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人文素养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开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复原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罗斯福本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敬重的。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学问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分层复习) 1.会议: A、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B、在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2、影响: A、巴黎和会:1919-1920年,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就是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B、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究、沟通、探讨、练习。)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2、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记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3、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4、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 6、“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旺盛”及其崩溃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很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加,一批新的电器起先进入家庭。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冲突日益激化。于是,在“旺盛”的背后孕育了严峻的经济危机。 3、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记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协助学生视察思索、探究综合) A、标记: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特点:涉及范围特殊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殊大。 C、灾难: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冲突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4、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A、销毁商品的缘由: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B、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 二、罗斯福新政(演示相关图片等资料,协助学生探讨分析、评价人物)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激励美国人民:“Theonlythingwehavetofearisfear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惊的,只是恐惊本身。”依据这些话,你觉得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 A、形势须要:严峻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需找寻出路。 B、个人魅力:学问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方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 2、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退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A、中心措施:依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B、实际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限制与调整。 4、除了调整工业之外,罗斯福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 A、进行改革的其它方面: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 B、目的: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冲突,从而消退危机。 5、“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A、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复原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与反法西斯的其次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行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B、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供应了先例,成为今日很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整和改良的功能。 练习巩固 1、完成第23页“练一练·选择题”:新政的中心措施是(D) A、兴建公共工程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政策D、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缘由是什么?(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冲突日益激化。) 3、完成填图册第67页各题;并依据新学案驾驭本课学问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提示学生预习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驾驭的学问: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相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行克服的根本冲突,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短暂的,不稳定则是肯定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冲突发展的必定结果,是无法避开的。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相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复原,但是新政没有也不行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行能从根本上消退危机。 三、要求培育学生的实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改变,培育学生视察相识历史的实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育学生对历史事务的分析综合实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育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学问;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老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短暂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冲突短暂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 一、“旺盛”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头,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旺盛”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快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加感性相识) 在讲解并描述资本主义经济旺盛时,要给学生指出,旺盛后面潜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快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驾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缘由,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相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缘由。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说明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干脆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旺盛,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拥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大抛售额达1000多万股,创股票交易所记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以增加感性相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 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全部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验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状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状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峻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解并描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阔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阔劳动人民啼饥号寒、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自己利润而有意大量销毁产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担心,各国政府纷纷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罗斯福新政(板书)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闻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常,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干脆目的是要消退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削减失业,缓和社会冲突,稳定社会秩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复原。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冲突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罗斯福新政由于不变更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行能从根本上消退危机。 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