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docx
-
资源ID:81146539
资源大小:21.6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运用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加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减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心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心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纳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起先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建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长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允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肯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殊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建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显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限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心: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干脆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心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 A.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A.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B.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 二、清朝 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 A.康熙帝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B.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心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干脆对皇帝负责,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也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2、雍正帝时设立的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拟,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其地位与职能比内阁更低,从而加强了皇权专制。 四、 五、 用“一、二、三”归纳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内容: (1)一个集中,即全部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2)两个冲突,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中心与地方的冲突。 (3)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于中心,形成中心集权;对思想限制日益加强。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心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心政府中三公之下的很多重要官职。三公九卿受皇帝干脆管理;帮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相互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3.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心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乡里机构;长官由皇帝指派;起先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心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记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4.中心集权的作用及影响: 主动: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境况日趋恶劣,阶级冲突快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心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心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卫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 缘由(必定性):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须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须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抗拒;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这套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协作,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驾驭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阔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心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记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古代希腊文明得到充分发展,呈现出辉煌景象,主要体现在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为希腊文化的发展供应了空间。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制度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摇篮。教材从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揭示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2、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内容:依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番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接着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时间:公元前5世纪3、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同等4、主动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干脆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