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口服抗菌药在缓释制剂领域的应用-抗菌药.docx
-
资源ID:81156505
资源大小:12.4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头孢类口服抗菌药在缓释制剂领域的应用-抗菌药.docx
头孢类口服抗菌药在缓释制剂领域的应用:抗菌药 头孢类口服抗菌药是特别重要的一类抗生素,适用于轻中度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但随着这类药物的大量及不合理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及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问题亦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精确地选择抗菌药物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与给药时间),成为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探讨的重点。近年来提出的“体内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TMIC)”这一概念,在临床合理运用口服头孢菌素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随着药动学、药效学的探讨深化,将抗感染药物分成两大类:时间依靠性抗生素;浓度依靠性抗生素。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有时间依靠性,同时也具有肯定的浓度依靠性。 其中,头孢菌素属于时间依靠性抗生素,这类药物的特点是:无首次接触效应,当浓度低于MIC(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很快生长,达到MIC时,可有效地杀灭细菌,但药物浓度超过MIC90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有效地增加药物的抗菌活性,因此,保证这类药物临床疗效的关键是延长、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这类药物的给药方案是:优化药物与致病菌接触的时间,可多次给药或制成缓释制剂。 但多次给药会显著降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疾病的疗效、耐药菌株的增加及社会经济负担(如住院机会及费用增加等)均有明显的影响;而改善用药依从性的措施中,削减给药次数,简化治疗方案是重要的环节。因此头孢类口服抗菌药有必要制成缓释制剂。 缓释制剂目的有:药物具有持续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发挥较长时间的治疗作用,削减用药频率,提高病人依从性;通过缓释作用,药物的峰浓度(Cmax)降低,削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或强度。避开抗生素的用量低于志向剂量,削减耐药菌株的产生。 国内或国外已上市并已具有肯定临床价值的头孢类口服抗菌药的缓释制剂列举如下。 头孢氨苄 是较早上市的缓释制剂。 日本东和株式会社生产的头孢氨苄缓释颗粒剂由2个一级释药部分组成,分别从胃及肠释出,从而出现2次峰浓度,如口服1 g缓释颗粒剂后,其药时曲线与一般制剂(0.5 g)给药2次结果相像。 头孢氨苄另一种为缓释胶囊制剂,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及国内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申嘉)分别研制上市。其体内动力学特征表现为:达峰时间比一般制剂延长且呈单峰的药时曲线,单次口服头孢氨苄缓释胶囊(500 mg)后,峰浓度为(4.94±0.77)g/ml,38 h内血药浓度改变小,其缓释胶囊的TMIC时间为4.2h,比一般胶囊TMIC时间(1.8h)约长2倍,除削减用药次数外,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削减不良反应。 国内还有一种头孢氨苄缓释制剂为缓释片。就制剂学角度而言,缓释微丸胶囊剂较缓释片更少受食物影响,个体间差异小,因而近年来缓释微丸胶囊剂发展比缓释片快。头孢氨苄缓释胶囊中的小丸的直径为0.7mm,在胃肠道的汲取不受胃排空的影响,服用后广泛、匀称地分布在胃肠道,剂量倾出分散化,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资料显示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头孢氨苄缓释片的1.78倍,临床疗效更优。 头孢克洛为口服二代头孢菌素,其缓释制剂亦由日本盐野义制药株式会社开发,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申洛)首仿。 其设计原理也是缓释胶囊由胃速释颗粒(40)及肠包衣颗粒(60)两部分组成,先后经胃及小肠汲取而维持血药浓度,健康志愿者体内药动学探讨表明缓释剂375 mg每日2次比一般制剂250mg每日3次的血中杀菌活性时间明显延长,其TMIC时间达到了5.7 h,发挥了头孢克洛的最大抗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