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抗菌药物指导原则_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docx
2018抗菌药物指导原则_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状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和管理供应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类切口手术病历186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运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6例类切口病人围手术期全部运用了抗菌药物,运用率100%,共涉及4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平均运用2±0.55种,术前0.52小时运用抗菌药物73例,占39.24%,抗菌药物平均运用5.07±2.54天;75.58%患者在住院期间更换了药物品种。结论: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运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品种多、更换频繁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关键词 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运用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0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7月归档病历186份,其中普外科86份、骨科70份、妇科30份,患者平均年龄43.4岁,平均住院10.8±4.2天。 方法:查阅186份类切口病历,用自制“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运用状况调查表”进行逐项填写。调查表格记录患者姓名、科室、诊断、手术名称刚好间、术前首次用药、术后用药、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运用种类等。 结 果 186例抗菌药物应用统计状况见表1,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及运用率见表2,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状况见表3,抗菌药物联合运用状况见表4。 讨 论 结果表明,我院类切口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预防用药范围广、用药指征驾驭不严。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186例患者预防用药117例(62.9%),69例(37.1%)属无指征预防用药。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清洁手术(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须要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状况下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心脏、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术;高危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假如运用可以单剂术前30分钟运用,术后不再应用。本调查结果类切口预防用药高于国内有关报道的53.5%。存在预防用药范围扩大,指征不明确。 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不考虑患者经济状况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本组调查显示78.5%的病例选择了价格昂贵的第三代、第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属抑菌剂,不宜作清洁切口预防用药1。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规范:清洁手术(类切口)一般以单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不主见联合用药2。本调查结果告知我们,抗菌药物的广泛联合应用,不仅造成卫生资源的奢侈,而且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 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刚好机:术前30分钟2小时用药73例(39.24%),手术2小时后113例(60.76%)。过早给药会造成机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而术后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本调查显示,类切口手术后,持续用药一般在27天,平均4.5天。明显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现象。这不但造成卫生资源的奢侈,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缘由。 综上所述,类切口预防用药集中体现在用药指征把握不精确、用药种类多、更换频繁、用药时机不佳等,干脆后果是导致药品费用的上涨及耐药菌株的增加。因此只有更新医务人员的传统观念、制定适合的行政管理措施、加强技术规范、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手术的清洁环境、严格驾驭适应证、制订院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运用规范并将其作为医疗质量考核的一项内容,长期监督实施,即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费用,削减社会的资源奢侈,产生经济效益,又可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建丽,周亮,王明媚,等.骨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运用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15-1616. 2 梁晓曼,赵丽萍,邓艳辉,等.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运用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4(10):1156-1157. 3 张鑫奎,张延霞,袁康,等.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附1561例)分析.腹部外科,2000,1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