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等.docx
2020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等左右 教学内容: 左右。(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好玩的活动,领悟“左右”的意义。2. 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3. 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重点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依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难点: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肯定依次进行视察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里,老师用录音机播放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上课铃响,录音机关,师生问好。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师:同学们喜爱听吗? 生:(开心地)喜爱! 师:喜爱听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是哪只手? 生1:我举的是右手。生2:我举的是右手。师: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生:左手。师:每个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给同桌听) 师:今日,我们要来相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红粉笔描出不一样的地方。设计意图:情境引入,生动活泼,从学生课堂上常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动身,直奔主题,有效地组织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始就洋溢着轻松、开心、活泼的气氛。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自身,体验左右。1. 摸一摸。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挚友,团结起来力气特殊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的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生1:脚。师: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生1:这只是左脚,这只是右脚。(边摸边说) 师:对!左手和左脚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同学们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生2:还有左耳和右耳。生3:还有左眼和右眼。生4:还有左肩和右肩。 (学生每说一种,老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2. 动作嬉戏。师: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老师喊口令,你们做动作。(学生非常兴奋)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设计意图: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嬉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好玩、学得开心、学得轻松,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生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从而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自己身体上也有数学。(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1. 摆一摆。师:嬉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起先摆文具了。同桌相互合作,听清晰老师说的话。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支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X k B 1 . c o m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个卷笔刀。学生摆好后,老师用小黑板出示正确的排列依次,学生检查自己的排列。2. 数一数。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从左数橡皮是其次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师: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其次?一会儿又排第四? 生:因为反了一下。师: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晰一些吗? 生:数的依次反了,起先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排的依次就可能不一样。3. 说一说。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嬉戏,哪个同学情愿和老师对口令?其他同学当裁判。(学生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都知道文具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那你能不能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提问两个学生,然后让每个人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亲身经验学问形成的全过程,熬炼学生的操作实力、视察实力、语言表达实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1. 想一想。师:同学们愿不愿帮老师一个忙?老师举的是哪只手?(老师举右手) 生1:是右手。生2:不对,老师举的是左手。师:有的同学说左手,有的同学说右手,老师举的究竟是哪一只手呢?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 师:同组的同学探讨一下,沟通一下看法。(小组探讨沟通) 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认为老师举的是右手,因为刚才老师是用这只手写粉笔字的。师:不错,你们视察得真细致,老师的确是用这只手写字。生2:老师,你举的是右手,因为你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师:你真了不得!发觉了这个大隐私。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师转身验证) 体验:同桌中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同时举右手。师小结:假如面对着面,你的左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左手。设计意图:老师奇妙地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推断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主动地思索,亲身经验“揣测验证数学说明”的过程,从而发觉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2. 小嬉戏。师:老师和你面对面站着,老师举右手,你也举右手,老师举左手,你也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学生非常投入地做嬉戏) 设计意图:老师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表演、验证,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最终的小嬉戏旨在培育学生从多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同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3. 爬楼梯。师: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生:右边。师: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生1:左边。生2:不对,应当靠右边走。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老师又提示: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了吗? 生:(齐声)右边! 师: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呢? 生:假如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师:对!特殊是下楼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假如相撞就会发生危急。我们平常上学应当靠哪边走?放学呢?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到课堂外参与实践活动走楼梯,进一步体验左和右的相对性,并训练了学生左右的方向感,及相识到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指导了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规则。学生爱好盎然。三、总结提升: 今日我们一起上了一节开心的课。在我们的生活中,相识“左右”给我们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课后反思: 1. 整节课洋溢着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上课前播放节奏轻愉快泼的儿歌,使学生轻松开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爱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开心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开心的学习氛围。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富有情趣。这些生动好玩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2. 留给学生广袤的思索与沟通的空间。http :/ww w.xk 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我并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沟通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索与沟通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和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3. 为学生供应在实践中探究的机会。当学生对“下楼梯时是靠左走还是靠右走”发生争议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室外活动爬楼梯,可以起到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学习用具“摆一摆”,然后我问“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尺子的左(右)边是什么”(说一说),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干脆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室 教学内容: 教室。(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识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 综合应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的学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重难点:使学生体验位置与依次,能用语言精确地表达物体的位置与依次。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境。师:(课件出示教室)这是哪儿? 生:教室。师: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光明的教室中学习,肯定对教室很熟识,今日调皮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情愿给调皮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1. 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2. 这样介绍调皮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学问来介绍吗? 3. 谁情愿到前面给调皮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4. 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依据自己本班教室布置的状况发言,学生说得有道理,老师就应赐予确定。) 6. 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我们请调皮坐到第一排从右数第三个位子,大家找一找这个位子在哪,请他入座。鼓掌欢迎。现在大家再一起找一找其次排从左数其次个同学是谁? 生:小兰。师:不错,你们很聪慧! 师:(出示课件电视柜)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说的是什么?这个物品在电视的下面,在地球仪的左边? 生:我知道了,是花。师:说说看为什么? 师:电视的下面有书、花和地球仪,可是在地球仪的左边只有花,所以是花。设计意图:依据小学生对“好玩、好玩、新颖”的事物感爱好的特点,我运用了课件,做到了图文并茂。二、活动二:嬉戏 1.师:同学们,你们情愿和老师一起来做嬉戏吗? 生:情愿! 师:老师说,你们摆。(由慢到快) 同学们打算好尺子、铅笔盒、橡皮、数学书。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排放好各种物品,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把铅笔盒放在课桌的最前边,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右边,数学书的上面放一把尺子,尺子又要在橡皮的下面。(学生摆好后,同桌相互检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摆放的状况。) 2. 看卡片,指方向。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慢到快。) 3. 听口令,反指方向。规则:手指指向与老师的口令相反的位置。4. 和老师一起做。(健康歌)(节选) 小挚友们来来来跟爷爷做个运动 左三圈右三圈颈项扭扭屁股扭扭 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 抖抖手啊抖抖脚啊 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 你才不会老 笑眯眯笑眯眯 做人客气欢乐简单 爷爷说的简单早上起床哈啾哈啾 不要乱吃零食多喝开水咕噜咕噜 我比谁更有活力 饭前记得洗手饭后记得漱口漱口 健康的人欢乐多 设计意图:依据小学生爱玩、好胜、好动的特点设计嬉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经验从现实生活中发生和发展的数学学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活动三:介绍自己的房间 1. 教室是同学们共同的家,每天同学们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按肯定的依次摆放好,使我们的教室更整齐、更美观。那么谁情愿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呢?介绍的时候,要说说你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他家是什么样的。 (同桌相互介绍状况后让学生按肯定的依次描述自己家里物品的位置) 2. 指名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设计意图:进行品德教化,劳动最光荣,更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原则。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对教室这一真实情境的详细描述,对前后、左右、上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还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希望同学们接着努力。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相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综合性活动课。1. 依据学生年龄小、留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老师支配一系列的学生感爱好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方位,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老师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表达实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结合已有的阅历,表述自己的想法,逐步培育口语交际实力。2. 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养成留意视察、擅长思索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3. 组织的活动体现不同层次,给学生供应许多表达沟通的机会,并进一步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实力。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诞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爱好,觉得数学太简洁,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急燃眉之急,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解并描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终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需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需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果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探讨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高校数学系当讲师,正值日本一个高校打算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确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非常艰苦。面对逆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唐僧与悟空等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晓行夜宿,行至火焰山,山口热浪滚滚,无法通过。悟空从土地爷那里得知,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方能扇灭烈火。悟空费尽心机,好不简单借得芭蕉扇,又被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骗去。于是悟空与牛魔王绽开了一场大战。 牛魔王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力倦神疲,败阵而逃。可是,牛魔王不简洁,他会变。他见悟空紧紧追逐,便随身变成一只白鹤,腾空飞去。悟空一见,立即变成一只丹凤,紧追上去。牛魔王一想:凤是百鸟之王,我这只白鹤那里斗得过这个丹凤?!他无可奈何,只好飞下山崖,变作一只香獐,装着悠然的样子,在崖前吃草。悟空心里想:好牛精,你休想混过我老孙的火眼金睛!他立刻变作一只饿虎,猛扑过去。牛魔王心慌,赶快变了个狮子,来擒拿饿虎。悟空看得分明,就地一滚,变成一只巨象,撒开长鼻,去卷那头狮子。牛魔王拿出绝技,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大白牛。这白牛两角坚似铁塔,身高八千余丈,力大无穷。他对悟空说:“你还能把我怎样?”只见悟空弯腰躬身,大喝一声“长”!马上身高万丈,手持大铁棒朝牛魔王打去。牛魔王见势不妙,只好复了本象相,连忙逃去。孙悟空与牛魔王杀得震天动地,惊动了天上的众神,前来帮助围困牛魔王。牛魔王困兽犹斗,又变成一头大白牛,用铁角猛顶托塔天王,被哪吒用火轮烧得大声吼叫,最终被天王用照妖镜照定,动弹不得,只得连声求饶,献出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唐僧四人翻越山岭,接着往西天取经。 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竞赛分三次进行,每次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接受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看法,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周测培优卷6 一、我会填。(每空3分,共57分) 1数字娃娃。 (1)从前数,数字娃娃9排在数字娃娃中的第(),它前面有()个数字娃娃。 (2)从前数,数字娃娃3排在数字娃娃5的()面,它后面有()个数字娃娃。2文明的小挚友们。一共有()个人在排队。 3有序的车辆。 (1)从右数,号车排第(),排第4的是()号车。 (2)号车的前面是()号车,后面是()号车。(3)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4)号车前面有()辆车,后面有()辆车。4和谐的居民楼。(1)住在的()面,住在的()边,住在的()面。(2)在房子的()边。二、我会按要求解决问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数星星。 (1)一共有()颗星星,从右数,是第()颗。 (2)从左数,把第7颗星星涂上颜色;把右边的前2颗星星圈起来。2可爱的小动物们。 (1)在最前面的小动物下面画“”。 (2)在最终面的小动物下面画“”。(3) 在的(前后)面,在的(前后)面。(圈一圈) 三、生活小常识。(圈一圈)(第3题7分,其余每题6分,共19分) 1.敬礼用(左右)手。2.与别人握手用(左右)手。3.上下楼梯靠右行。(小兵小月小东)走错了。 答案 一、1.(1)43 (2)前3 21045 3(1)5 (2) (3) (4)32 4(1)上右上 (2)左 二、1.(1)108 (2) 只给1颗星星涂颜色,而不是涂7颗。 2(1)(2) (3) 三、1. 2 3 第四、五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圈一圈。(6题9分,其余每题3分,共24分) 1把蔬菜圈起来。 2把水果圈起来。 3把学习用品圈起来。 4把玩具圈起来。 5把每组中不同类的圈起来。 6 (1)的右边是()。 (2)在的(左右)边。(3)的左边有(145)种水果。二、辨一辨,在说得对的小动物右边的()里画“”。(每题2分,共8分) 1 2 3 4 三、想一想,放哪里,连一连。(8分) 四、填一填,圈一圈。(1题8分,2题12分,共20分) 1 (1)一共有()只动物,从左数,排第()。(2)从左数排第(),从右数排第()。(3)从右数的第2只动物是()。(4)小羊的左边有()只动物,右边有()只动物。(5)把左边的3只动物圈起来。2 (1)在的()面,在的()面。(2)在的()面,在的()面。(3)在最前面的是(),在最终面的是( )。(把选出的动物圈起来) 五、解决问题。(1题10分,2题12分,3题18分,共40分) 1欢乐的课外活动,分一分。 (1)按活动项目分一分,填一填。 活动项目 人数 (2)假如把这些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填一填。 2老鼠吃东西。 (1)从上往下数,在第()行,从左往右数,在第()格。 (2)往右走()格,就能吃到。(3)先往左走()格,再往下走()格就能吃到。(4)先往()走()格,再往()走()格就能吃到。3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涂上相同的颜色。 答案 一、1 2 3 4 5 6(1)(2)(3) 二、13 三、 四、1(1)55(2)24(3)小兔 (4)13(5)略 2(1)下上 (2)后前 (3) 活动项目 跳绳 踢毽子 打羽毛球 打乒乓球 人数 6 3 2 4 五、1(1) 性别 男生 女生 人数 6 9 (2) 2(1)13(2)2(3)25 (4)下1左1(或左1下1) 3略 第五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填一填,圈一圈。(第4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1熟识的红绿灯。 (1)红灯在黄灯的()面,绿灯在黄灯的()面。(2)最上面的灯是()灯,最下面的灯是()灯。2生活小常识。 写字用 汽车方向盘 上下楼梯靠 ()手。 在()侧。 ()边走。 3赛场上的他们。 (1)小冬跑在最()面,小利跑在最()面。 (2)小冬在小青的()面,小青在小利的()面。(3)小利的前面有()和()。4 (1)一共有()件物品。(2) 的左边是(),右边是()。(3) 的左边有()件物品,右边有()件物品。把从右数第4件物品圈起来。5(1) 在的()面。(2) 在的()面。(3) 在的()面。(4) 在的()边。(5) 在的()边。 二、动物王国的位置关系。(圈一圈)(共24分) 1漫步的小动物们。(3分) 2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每题3分,共9分) (1)狐狸在乌鸦的(上下)面。(2)大树在狐狸的(前后)面。(3)狐狸想尽方法,最终让乌鸦嘴里的肉从(上下)面掉下来了。3小动物们的运动会。(每题4分,共12分) (1) 在的(前后)面,在的(前后)面。(2)( )的后面是。(3)跑得最快的是( )。三、我会分清左、右。(圈一圈)(每题4分,共12分) 1(1)把从右数第5个小挚友圈起来。 (2)把从左数前4支铅笔圈起来。 2 3 男孩的(左右)手握着女孩的(左右)手。四、我会做。(每题10分,共30分) 1 2 3他们分别是谁?请写上名字。(1)从左往右数,小花排第1,小强排第4。(2)小丽在小文的右边。 五、按要求画一画。(10分) 在的上面画一个,在的下面画一个,在的 左边画一个,在的右边画一个,在的右边画一个。 答案 一、1(1)上下(2)红绿 2右左右 3(1)前后(2)前前 (3)小青小冬 4(1)5 (2)尺子小刀 (3)31圈台灯 5(1)上 (2)上 (3)下 (4)左 (5)右 二、1 2 3 三、1(1) (2) 2 假如看到图中人物的背影,那么与视察者的左右一样; 假如看到图中人物的正面或侧面,就想象“自己”是图中人物 来正确辨别“左、右”。 3 四、13 27 3小花小丽小文小强 五、 狗不理包子 人们都知道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我来讲一讲他的来历吧。“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有个年轻人叫名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根据北方习俗,此名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天津南运输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店员,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细心指引,名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进步,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出名气了。由于名贵友手艺好,做事又非常仔细,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松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非常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名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慢慢被人们渐忘了。怎么样,明白了吧,只要多看书就能知道这些学问的。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 在对实际情境的视察中,相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依次,初步培育空间观念。2.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依次。难点:学会前后位置的相对性。http :/ww w.xk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动物吗? 生:喜爱。新|课 |标|第 | 一| 网 师:今日老师得到一个好消息,动物们正在开“森林运动会”,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森林运动会) 师:你们一边视察一边沟通,画面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宠爱的“森林运动会”创设故事情境,大大激发了学习爱好,导入自然。二、自主探究: 1. 创设情境。学生先自己说,然后让同桌相互说说。师:谁能把你望见的情境完整地说出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2. 组织沟通。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瞧!跑道上的运动员在进行跑步竞赛,小鹿跑在了最前面。生2:小兔在小鹿的后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师:哪位同学还能说出谁的后面是谁? 生:小兔的后面是乌龟 师:我们看小蜗牛现在虽然排在最终一个,可它还是怎么样? 生:始终在爬。师:同学们要学习小蜗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赞同地点点头) 设计意图:老师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教化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情感与看法的培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师:现在我们从后往前视察,跑在小蜗牛前面的有谁? 生:乌龟、小兔、小松鼠、小鹿。师:你们想不想扮演这几只动物?老师给同学们发头饰,请戴了头饰的同学说说这只动物跑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谁在它的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生1:(扮小兔)小松鼠在小兔的前面,它的前面是小鹿 生2:(扮小鹿)小鹿跑在第一,它的后面有小松鼠、小兔、乌龟、蜗牛。设计意图:老师抓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前后”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图中发觉问题,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与依次,建立起扎实的前后位置概念。师:同学们,赛跑立刻就要结束啦!猜一猜动物们接着跑下去,它们前后的依次有没有可能变更? 生1:小松鼠可能会跑第一。生2:我猜小兔可能会跑到小松鼠的前面。师:请大家细致视察最终的结果,抓紧给你喜爱的动物加油吧! (屏幕出现:动物奔跑冲刺后,动物的前后依次变了。) 师:赛场上发生了什么改变?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 生:小松鼠落在小兔的后面、蜗牛爬到了乌龟的前面 师:你喜爱的动物它的前后位置变了吗?现在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老师激励学生揣测竞赛结果,达到了培育空间想象实力、深化相识的目的,同时渗透了猜疑与验证的数学思想。师:刚才我们说了许多前面和后面,这就是今日的新内容。(出示课题:前后) 师:下面,谁情愿把你座位前面、后面的同学介绍给大家? 师: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师:再请大家向后转一下,看看现在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又是谁,发生了改变吗。生:我前面原来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转过身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从学生身边找数学问题,通过指出座位前后的同学加以体验,既便于老师组织和学生操作,又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物体的前后位置具有相对性,这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儿来做做课间操吧。拍拍前面同学的肩,握握后面同学的手,大家都是好挚友。3. 进一步体会。师:好,我们回到运动场上。大家看,赛车又起先啦!(出示森林运动会赛车场景)仔细视察,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生:第一名是2号车,4号车在2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师:谁能依据画面提一个问题?试一试。生: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4号车的前面是几号车? 师:你很会动脑筋。现在请同桌合作,一人提问另一人回答。设计意图:老师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条件,使学生在视察、讲解并描述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义,培育了视察实力、思索实力和直观提问实力。三、总结提升: 师:今日的数学课感到好玩吗?在视察实际情境的过程中,你能相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吗?在实际情境中你会说物体间的“前后”关系吗? 课后反思: 1.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本课是空间方位的概念教学,一年级小挚友在学前对此有些模糊相识,为抓住学生的爱好,老师借助“森林运动会”的场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2. 留给学生自由思索和表现自我的空间。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在视察、思索和沟通的自主学习中建立“前后”概念,亲身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集学问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体现了新课标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3. 在活动中培育实力、发展思维。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较系统的思维方式,老师很好地留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育,如有序视察、完整描述、揣测与验证等,使学生从小建立起数学思想,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上下 教学内容: 上下。(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 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依次,进一步培育空间观念。 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详细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有关上下的体验及其相对性,能用语言描述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难点:体会在描述物体位置前,必需先确定参照物,从而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日天气晴朗,森林里特殊喧闹,原来今日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可是小兔把请帖放到一个盒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情愿帮助它找到请帖吗?(出示盒子)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这可是一个奇妙的盒子,只能打开一次。不过有两条提示:请帖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请帖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里。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请帖在1号盒子下面,它有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请帖在3号盒子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师:那我们来看有没有呢?(老师打开2号盒子拿出请帖)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警察了。刚才我们一起找寻请帖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上下) 设计意图: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引起学生的留意力,使学生的兴致很浓。通过看、说、问,初步驾驭对“上下”相对位置的相识。二、合作探究: 师:小兔子拿着请帖和小鸟最先到达大树爷爷的家,给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一)出示小鸟和小兔子的情境图。师:谁来说说小鸟和小兔子的上下位置?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生2:小鸟在树上,小兔子在树下。 师:不一会儿大树爷爷的好挚友小松鼠(出示小松鼠图)也赶来了。你能说说小松鼠在哪里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小松鼠在中间。生2:小松鼠在小兔子的上面。生3: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老师想说,小松鼠在上面,你们觉得怎样? (这时须要给学生一点时间思索后,再指名学生沟通。)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我认为不正确,因为小松鼠是在中间。生2:不够精确,因为小松鼠跟小兔子比,小松鼠是在小兔子的上面,但是跟小鸟比,小松鼠是在小鸟的下面。(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赐予确定。) 设计意图:在详细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相识、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二)操作体验、理解位置。1. 嬉戏(找一找)。师:我们班的小挚友学得多仔细哪!能很快地说出小动物的位置。老师看有些小挚友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活动活动一下双手,好吗?请跟老师一起做:嘴巴、鼻子、眼睛、眼睛、嘴巴。(边说边用手指) 小挚友看看同桌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说一说它们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设计意图: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解。2. 我说你摆。学生根据老师说的要求摆放数学书、铅笔盒、橡皮。摆好后用“上下”进行描述。3. 我摆你说。(同桌相互合作,一个摆一个说。) 师:按自己喜爱的方法摆好书、文具盒、橡皮的位置,然后请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老师巡察。设计意图:在摆玩具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建力,培育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肯定的,而是相对的。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上下”位置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眼睛去发觉身边的数学吧! 课后反思: 1.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供应参加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 通过玩具的摆放和找一找,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获得感性信息,体验上下的相对性。在嬉戏中,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的相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欢乐。通过嬉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还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和思维实力。3. 把评价落实到详细的教学内容中,既是对学生的确定,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长,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