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母乳性黄疸68例临床分析] .docx
-
资源ID:81164341
资源大小:13.2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母乳性黄疸68例临床分析] .docx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母乳性黄疸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已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68例母乳性黄疸病人中早发性母乳性黄疸28例,迟发性母乳性黄疸40例。轻度黄疸14例。中度黄疸39例,重度黄疸15例,除黄疸外无其它症状和体征,全部患儿赐予停母乳喂养35天,32例赐予蓝光照耀治疗。9例加用白蛋白治疗,3天黄疸起先减轻,5天黄疸减轻大于50,黄疸最终完全消退,无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母乳性黄疸发生率逐年增加,暂停母乳是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法,中重度黄疸患儿需实行主动治疗措施,以防脑损伤发生。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新生儿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46例,其中68例(68/246,27.6)最终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男36例,女32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57例。诞生体重2.54.0kg62例,低于2.5kg 6例。顺产38例,剖宫产30例。患儿就诊日龄256天。本组均为纯母乳喂养儿,早发型(诞生后25天内发觉黄疸)28例,迟发性(诞生后68天内发觉黄疸)40例。68例患儿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增长良好。 试验室资料: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示轻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342mol/L)为15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全部患儿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肝功、乙肝两对半,丙、丁、戌型肝炎抗体,酶联5项(单疱、巨细胞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及弓型虫抗体)和血培育均为阴性,G6PD酶测定正常。“B”超:肝、胆、脾均正常。重度黄疸者查新生儿血清免疫学(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及coomb试验均可解除ABO及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诊断标准: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为主,黄疸在生后214天内出现并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上升为主。解除感染、溶血、缺氧、头皮血肿、肝功异样及遗传代谢病所致的黄疸。停哺母乳后黄疸快速减轻或消退。上述病例均符合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 治疗与转归:全部患儿均停母乳喂养35天,32例赐予蓝光照耀治疗,9例加用白蛋白治疗,23天黄疸减轻,5天明显消退,总胆红素下降大于50,本组病例黄疸均在35天降至平安范围,出院门诊随访,最终黄疸完全消退,无核黄疸发生。 探讨 母乳性黄疸是美国Arias于1960年首先报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母乳中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GD)在其中起主要作用,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与下列2因素有关:GD含量多,活性高,抑制了胆红素与GD的结合,使游离胆红素在血中浓度增高。摄入不足使肠蠕动削减或因开奶晚,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均可使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削减,而GD能分解结合胆红素将其还原成非结合胆红素,后者为脂溶性物质,易被小肠重汲取入血循环,致使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一般母乳喂养儿诞生24天发觉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而无其他临床症状,称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儿于诞生1周左右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3周达高峰,可持续数周致数月,而其他各方面均正常,称为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目前母乳性黄疸缺乏明的确验室检测手段,只能将新生儿黄疸的各种病因。如ABO溶血、败血症、窒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疾病逐一解除后才能作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对缘由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也可行试验性诊断,即停母乳35天,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大于50以上即可诊断母乳性黄疸。 结合本组病例和相关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有以下临床特点:纯母乳喂养儿,足月儿多见。生理性黄疸期内(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退而消退。黄疸程度以轻至中度多见。重度极少,以未结合胆红素上升为主。患儿一般状况良好,生后发育正常,进奶好,体重增长正常,肝不大,肝功正常,HBsAg呈阴性。解除引起黄疸的其他常见缘由。停喂母乳后23天黄疸即可明显减轻。本组临床资料视察结果:停母乳3天后黄疸起先减轻,5天可降低大于50,故建议停母乳喂养5天。假如黄疸减轻后再赐予母乳喂养可有反复,但黄疸不会达到原来程度。预后良好,黄疸最终完全消退,至今为止未见到母乳性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的报告。 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高峰在诞生后24周,而此时患儿血脑屏障已发育正常,游离胆红素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损害,且母乳性黄疸患儿身体状况良好,无感染,酸中毒、缺氧状况,游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紧密结合,亦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临床难以引起核黄疸。目前认为轻中度黄疸患儿一般不须要停母乳,可赐予口服金双歧、乳酶生、妈咪爱等肠道菌群调整剂协助治疗,亦可赐予口服蒙脱石散作为口服吸附剂固定未结合胆红素,削减小肠黏膜对其重汲取。有资料表明,血清胆红素256.5427.5mol/L的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异样反应,若胆红素降至正常,则异样反应消逝,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稍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故对血清胆红素342unol/L的重度黄疸患儿,特殊是诞生1周内的新生儿,应引起高度重视。最好停母乳同时,辅以蓝光照耀和白蛋白治疗。同时妈妈应按时把奶挤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婴儿黄疸程度下降后仍可接着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