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气道湿化.docx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R473A16723783(2011)0601580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视察及护理。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未行呼吸机治疗病人采纳两种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排痰并实行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组气道湿化法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比照组,肺部感染率液明显低于比照组。结论 临床实践中可依据患者的详细状况选择正确和相宜的方法。更多的病例视察以及进一步的探讨结果将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的选择供应更充分的依据。 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气道湿化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假如不刚好清除极易发生误吸或坠积性肺炎,进而加重脑缺氧乃至死亡1。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未行呼吸机治疗病人采纳两种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排痰,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对象: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其中 2007年3月2008年5月住院100例为比照组, 2009年2月2011年1月的 100例为治疗组。 比照组男65例,女35例; 年龄968 岁, 50 岁16例。治疗组男70 例, 女30例; 年龄 972 岁,其中 50岁19例。每组100例 各组间年龄 性别及病情严峻程度(Glasgow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P>0.05。 1.2气道湿化的前提:气管切开患者应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 ,呼吸道湿化必需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假如机体液体入量不足 ,即使对呼吸道进行湿化 ,呼吸道的水分也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使机体仍旧处于失水状态 ,特殊是运用甘露醇的患者。因此机械通气时 ,每日液体入量应保持25003000 mL2。同时保证吸入湿化的空气 ,环境湿度保持 50 %70 %。 1.3 方法: 1.3.1比照组:采纳间断推注湿化法 即应用注射器抽取0.45%氯化钠溶液35ml, 脱去针头将湿化液缓慢注入气管内,约1小时1次,详细依据病人痰液性状及气道湿化程度酌情增减次数。 1.3.2 治疗组:采纳微量泵持续泵注湿化法 即用输液泵持续注入湿化液,将湿化液稳定,缓慢而持续的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气道湿化功能。湿化液注入的速度一般为详细依据病人痰液的状况而定,以痰液能顺当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液块为标准:如痰液过分淡薄,而且咳嗽频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须要常常吸痰,则提示湿化过度,酌量减慢湿化液的注入速度,反之则湿化不够需加快湿化液的注入速度。 2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1) 将患者床头抬高 30°45°,加强基础护理,包括每天口腔护理2 次,会阴护理2次。(2)妥当固定套管以防脱管, 套管采纳双带法固定,松紧以能塞一手指为宜。视察局部有无出血、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2 组患者均未发生此类状况。(3) 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切开处每天换药 2 次, 严格无菌操作。金属套管的内套管应每天清洗、消毒3 次。( 4) 每2 h 给患者翻身拍背,刚好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温柔,削减对气管黏膜的损伤, 吸引负压400533kPa,每次吸痰1015 s,留意无菌操作, 每吸痰1 次,更换无菌吸痰管1根。 3 护理结果 3.1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效果评价 主要依据气道内痰液的粘稠程度,痰液粘稠程度以分泌物淡薄,能顺当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液块咳出表明湿化满足。评价主要依据姜超美3的痰液粘稠度分度。度(稀液):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管内无痰液滞留。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度(重度粘稠):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管内壁上留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注湿化法 病人湿化效果较好 明显优于比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数值见表 3.2 结果:二种气道湿化法的湿化效果比较(见表1)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注湿化法)在对病人的气道湿化过程中,对气道刺激性小,刺激性咳嗽发生少;对气道损伤亦小,气管粘膜出血病例少;肺部感染率液明显低于比照组,数据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