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研究.docx
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研究 分类号_ 密级_ UDC _ 学号_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Thesis Topic BI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search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导师姓名职称 2014年 6月 10 日 编号: _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 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系工程管理专业 1001班学生杨文博所编写的毕业设计(论文)56页,字数24815符合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的要求。 经审查:该生已学完教学安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果合格,毕业设计电子文档最终一稿已交,准予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相关材料 材料名称 数量 毕业设计(论文) 1册 毕业设计(论文)电子版 1套 指导老师: (签名) 院长(系主任): (签名) 2014 年 6月 10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浅析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 1. 参考文献要求 完成30篇以上的资料的阅读,其中必需有5篇外文参考文献。另外,需查找核心参考文献5篇,附上原文。查阅资料可以通过下列方式:阅读相关书籍、报刊、电子图书、网络资料等。对于文献资料,要仔细做好读书笔记,并经指导老师审查核实。2. 实习报告要求 有明确的实习单位、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内容包括实习单位的概况以及施工管理过程,能够发觉该企业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看法。要求内容真实,字数在5000字以上,而且条理清晰,文字通顺。3. 开题报告要求 在阅读文献资料总份数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的基础上,写出文献综述。内容包括本选题的国内外探讨领域概况,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探讨的思路及主要采纳的探讨方法与手段,探讨进度安排;字数4000字以上,条理清晰,文字通顺;格式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统一格式排版、打印、装订。4. 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选题必需符合专业培育业务范围的要求,不得选择与专业培育要求不相符的内容。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选题要适当,量力而行;论据要详实、充分,有劝服力;论文结构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写作要规范,结论要有肯定的价值。毕业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需用上标在文中标出,且参考文献的编号要与正文相关位置的编号一一对应。字数要求不低于6000字,包括标点符号和正常的空格;根据学校统一规定的版面排版格式要求排版,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品必需由导师签署看法后,再交由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标准化和国际化,服务实力单一的国内监理企业已经不足以应对市场内外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监理企业转型为项目管理企业已然是市场趋势所在。本文分析探讨了国内监理行业的详细现状,并结合了安宇建设监理公司的详细实例,通过对其转型的分析并结合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企业发展阅历得出相宜其现阶段转型的措施和战略。 学生应交出的设计文件(论文): 1. 毕业设计(论文) 1册 2. 毕业(设计)论文全部电子文档(最终一稿)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见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_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起止日期:_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日期: 系主任批准签字: 日期: 论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姓名 (学院 系 班级 省 市 邮政编码) 摘要内容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成为项目管理中的新浪潮,BIM的出现使项目管理正经验着信息化革命。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起源于20世纪70年头,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正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探讨BIM产业及本土化发展,西方国家对于BIM的探讨探讨已经比较成熟,而中国对BIM的探讨由于起步迟,技术水平处于低下阶段。在一些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设备、资金、管理等。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工作原理是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将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详细化。这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定趋势。本论文探讨和分析了目前BIM技术在我国的现状,探讨了关于BIM应用的三种模式:设计方主导模式、施工单位主导模式、业主方主导模式。并且系统化从几方面探讨和分析BIM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供应了看法和建议。希望为BIM将来的发展供应肯定的借鉴和作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BIM;建筑;管理 In the skills of BIM applic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name (college class province city zip code) Abstracts:The cont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new wave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emergence of BIM project management is experiencing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originated in the 1970 s, as a kind of brand-new concept, is now being universal attention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industr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ll countriesin the world in the study of BIM industry and local development, the western countries for the discussion of BIM is comparatively mature research, and the study of BIM because China starts late, technical level at the lower stage. Met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n some aspects: equipment, capital, management, etc.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is simulation digital information building, will be the true information of the concrete. This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ing trend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is pap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BIM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discusse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hree patterns: dominant mode by the designer, the construction unit dominated mode, owner party dominant mode.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from several aspects the BIM technology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vide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Hope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M and role. Keywords: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BIM; Building construction;Management 目 录 扉页 答辩许可证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书目 III 开题报告 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意义 2 二、国内外探讨动态 4 (一)国外探讨动态 4 (二)国内探讨动态 6 三、论文主要内容和方法 8 (一)主要内容和框架 8 (二)探讨方法 9 四、预料创新点 9 五、论文完成进度支配 9 论文正文 11 一、BIM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11 (一)关于BIM的概述 12 (二)BIM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12 (三)基于BIM 的工程设计 12 (四)基于BIM 的施工及管理 13 二、BIM的应用现状 13 (一)建筑设计的现状 13 (二)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应用探讨 14 三、BIM在我国的发展 15 (一)协同设计与BIM技术的融合 15 (二)从二维设计到三维BIM设计 16 (三)影响3D BIM普及的主要因素 17 四、BIM在我们国家的状况 18 (一)中国BIM软件现状 18 (二)BIM软件中国战略目标探讨 18 (三)BIM软件中国战略行动路途探讨 19 毕业实习报告 21 参考文献 38 核心参考文献原文 51 致谢 52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成为BIM应用中的新浪潮,BIM的出现使BIM应用正经验着信息化革命。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起源于20世纪70年头,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正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主动推动BIM产业及本土化发展,欧美国家对于BIM的应用探讨已经比较成熟,而中国对BIM的探讨起步比较晚,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以及政治等方面 BIM首次引入中国是在2002年,由欧特克公司引进。目前在中国,BIM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建筑行业正在经验着一场BIM的洗礼。软件公司、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施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等都已经起先设立BIM探讨机构。国家“十一五”规划中BIM已成为国家科技支撑安排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将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信息化的重点探讨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已经有不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运用了BIM技术,其中上海中心大厦是全生命周期应用BIM的典型案例。上海中心大厦目前是中国其次高楼,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由业主主导,运用BIM对设计、施工、运营进行全方位规划。BIM在该项目中的全程应用尚属首次,为以后BIM更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BIM在中国的发展势头。然而在BIM的应用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问题。如建设项目涉及到多个专业设计,工程专业性导致BIM建模平台多元化,各专业BIM建模平台的数据结构、格式不同,因此存在着跨平台数据交换标准与兼容性的问题。再如BIM模型中包含着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部信息,模型数据量浩大,系统处理负担沉重,而BIM模型数据格式不同于传统CAD及文本文件,跨平台间资料交换标准尚未全统一,所以就存在着数据分类命名的问题以及档案管理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线索绽开具体论述。(二)选题意义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BIM应用信息化,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立成本。详细体现在: 1.三维渲染,宣扬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干脆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扬介绍,提升中标几率。2.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可以精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供应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BIM技术能自动计算工程实物量,这个属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此项应用案例特别多。3.精确安排,削减奢侈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缘由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精确获得以支持资源安排,致使阅历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精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安排供应有效支撑,大大削减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奢侈,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限制供应技术支撑。4.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管理的支撑是数据,BIM应用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刚好、精确地获得相关工程数据就是BIM应用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得,通过合同、安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5.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安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状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削减建筑质量问题、平安问题,削减返工和整改。6.碰撞检查,削减返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削减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终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实力。7.冲突调用,决策支持 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computable)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供应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依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刚好、精确地供应,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供应依据 二、国内外探讨动态 (一)国外探讨动态 美国是较早启动建筑业信息化探讨的国家,发展至今,BIM探讨与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目前,美国大多建筑项目已经起先应用BIM,BIM的应用点也种类繁多,而且存在各种BIM协会,也出台了各种BIM标准。依据McGraw Hill的调研,2012年工程建设行业采纳BIM的比例从2007年的28%增长至2009年的49%直至2012年的71%。其中74%的承包商已经在实施BIM了,超过了建筑师(70%)及机电工程师(67%)。BIM的价值在不断被认可。关于美国BIM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几大BIM的相关机构。美国总务署(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GSA)负责美国全部的联邦设施的建立和运营。早在2003年,为了提高建筑领域的生产效率、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GSA下属的公共建筑服务(Public Building Service)部门的首席设计师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Architect,OCA)推出了全国3D-4D-BIM安排。3D-4D-BIM安排的目标是为全部对3D-4D-BIM技术感爱好的项目团队供应“一站式”服务,虽然每个项目功能、特点各异,OCA将帮助每个项目团队供应独特的战略建议与技术支持,目前OCA已经帮助和支持了超过100个项目。GSA相识到3D的几何表达只是BIM的一部分,而且不是全部的3D模型都能称之为BIM模型。但3D模型在设计概念的沟通方面已经比2D绘图要强许多。所以,即使项目中不能实施BIM,至少可以采纳3D建模技术。4D在3D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这对于施工工序与进度非常有用。因此,GSA对于下属的建设项目有着更务实的流程,它承认并不是托付的全部公司都是BIM专家,但至少运用比2D绘图技术更先进的3D、4D技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GSA要求,从2007年起,全部大型项目(招标级别)都须要应用BIM,最低要求是空间规划验证和最终概念展示都须要提交BIM模型。全部GSA的项目都被激励采纳3D-4D-BIM技术,并且依据采纳这些技术的项目承包商的应用程序不同,赐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目前GSA正在探讨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应用BIM技术,包括:空间规划验证、4D模拟,激光扫描、能耗和可持续发模拟、平安验证等等,并接连发布各领域的系列BIM指南,并在官网可供下载,对于规范和BIM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美国,GSA在工程建设行业技术会议如AIA-TAP等都非常活跃,GSA项目也常被提名为年度AIA BIM大奖。因此,GSA对BIM的强大宣贯干脆影响并提升了美国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对BIM的应用。BuildingSMART联盟(buildingSMART alliance,bSa)是美国建筑科学探讨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NIBS)在信息资源和技术领域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同时也是BuildingSMART国际(buildingSMART International,bSI)的北美分会。bSI的前身是国际数据互用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Interoperability,IAI),开发了和维护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以及openBIM标准。bSa致力于BIM的推广与探讨,使项目全部参加者在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却能共享精确的项目信息。BIM通过收集和共享项目信息与数据,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削减奢侈。因此,美国 bSa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帮助建设部门节约31%的奢侈或者节约4亿美元。bSa下属的美国国家BIM标准项目委员会(the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Standard Project Committee-United States,NBIMS-US)是特地负责美国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Standard,NBIMS)的探讨与制定。2007年12月,NBIMS-US发布了NBIMS第一版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关于信息交换和开发过程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BIM过程和工具的各方定义、相互之间数据交换要求的明细和编码,使不同部门可以开发充分协商一样的BIM标准,更好地实现协同。2012年5月,NBIMS-US发布NBIMS其次版的内容。NBIMS其次版的编写过程采纳了一个开放投稿(各专业BIM标准)、民主投票确定标准的内容(Open Consensus Process),因此,也被称为是第一份基于共识的BIM标准。2013年6月,NBIMS第三版已经起先接受提案。除了NBIMS外,bSa还负责其他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技术标准的开发与维护,包括:美国国家CAD标准(United States National CAD Standard)的制定与维护,2011年5月已经发布了第5版;施工运营建筑信息交换数据标准(Construction Operations Buil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COBie),2009年12月已经发布国际 COBie标准,以及设施工管理交付模型视力定义格式 (Facility Management Handover Model View Definition formats)等。(二)国内探讨动态 “城市发展与工程管理转型·变革·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探讨分会2012年年会(ASC-CMRS2012,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探讨分会2012年会)于2012年9月15日至16日在山东建筑高校实行,东北高校校长、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探讨分会理事长丁烈云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做报告。丁烈云校长的报告就BIM应用绽开,他表示,中国BIM应用还有空间待挖掘。2012年9月15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探讨分会开幕式结束后,丁烈云校长第一个上台做报告,报告题为BIM应用:从3D到nD。最近几年,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谈到BIM应用,丁烈云校长分别从3D应用和4D应用两方面绽开论述。近几年基于3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规划、设计阶段的方案评审、火灾模拟、应急疏散能耗分析以及运营阶段的设施管理。与传统模式相比,3D-BIM的优势明显,因为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可以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须要的信息,既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觉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供应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运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在谈到4D-BIM应用时,丁烈云校长表示,基于4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施工阶段的进度、成本、质量平安以及碳排放测算。在介绍完3D-BIM和4D-BIM应用后,丁烈云校长总结道,BIM应用就是3D到nD的过程,nD可以分为基于3D的应用和基于4D的应用,而nD的关键则在于构建相应的管理模型。同时,丁烈云校长还强调,中国的BIM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待挖掘。据了解,在中国,BIM最初只是应用于一些大规模标记性的项目当中,除了堪称BIM经典之作的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外,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场馆也应用了BIM。仅仅经过两三年,BIM已经应用到一些中小规模的项目当中。以福建省建筑设计探讨院为例,全院70%80%的项目都是运用BIM完成的。据介绍,就BIM的应用而言,2009年,美国就领先中国7年;3年后的今日,中国已将这一差距缩小到了3年。须要强调的是,这一差距针对的是BIM的用户数量,而在应用程度上,中国企业与世界领先公司基本上处于同等水平。而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选购、建立、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在报告最终,丁烈云校长还提出问题:“nD应用中的下一个n又是什么?”信任,随着BIM的发展完善以及中国BIM应用在深度广度方面的挖掘,下一个n终会出现。BIM的发展正在接着,正所谓是BIM披荆斩棘正值时,建筑业的前景,堪称更加广袤。 三、论文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主要内容和框架 本文首先将分析对比国内BIM应用企业与国外BIM应用企业现状,由此引出问题,再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纵向逻辑依次,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我国建立企业转型为BIM应用企业的措施进行探讨。本文将分为六章进行逐步探讨,其中,第一章对BIM应用企业及BIM应用企业基本概念作出描述;其次章分析我国建设BIM应用现状及问题,并由此引出我国BIM应用转型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则着重分析BIM应用企业与BIM应用企业性质、特点对比,并通过SWOT模型分析出我国BIM应用企业转型的内外部优劣势、机会与威逼;第五章则提出我国BIM应用企业转型措施及方案;这三章是全文重点。第六章为本文最终一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展望。 论文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如图3.1所示: BIM应用企业及BIM应用企业基本概念 我国BIM应用现状 安宇监理公司向BIM应用公司转型分析 国外优秀BIM应用企业分析 安宇监理公司向BIM应用企业转型的详细措施 结论与展望 图1 论文技术路途图 图3.1 论文技术路途图 (二)探讨方法 1. 基于本课题现实意义,本文将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式,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先进探讨成果与所探讨企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以求获得的结论不仅仅在理论上可行,同时也具备肯定的实际意义。2. 对探讨企业进行SWOT分析时采纳了专家打分法和SWOT定量分析方法,避开了传统SWOT分析方法的主观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了分析的精度,使结果客观牢靠。3. 通过文献调查法,查阅、了解、分析、整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该领域内的探讨成果,学习理论前沿的最新方法和观点,对本文观点加以佐证和参考并进一步完善本文内容。4. 运用系统分析法,首先在调查过程发觉须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等步骤,精确的诊断问题,揭示问题的起因,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四、预料创新点 本文紧扣我国BIM应用发呈现状,对我国BIM应用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SWOT定量分析法分析探讨监理公司转型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逼,得出适于公司现阶段发展的转型方法。另外,本文并没有完全套用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BIM应用模式,而是与我国BIM应用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适合于探讨企业转型的方案措施,使之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五、论文完成进度支配 由于本篇论文探讨较有深度,牵涉的范围也很有广度,对现阶段的学习和学问程度而言具有肯定压力,故为保证论文质量与进度,并参考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手册支配和导师看法,对本篇论文的写作进行了如下时间支配(表5.1)。 表5.1论文进度安排支配表 时间 论文写作支配 3月20日-3月27日 确定论文方向,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整理。 3月28日-4月12日 阅读相关文献,打算开题报告。4月13日-4月19日 进一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归纳整理。4月20日-5月5日 拟写论文初稿并自查,发觉不足之处并改进。5月6日-5月12日 交由导师审核,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进一步改进。5月13日-5月19日 完成修改后的论文,再交由导师二次审核。5月20日-5月22日 题写文章摘要,并进行外文翻译。5月23日-5月27日 对论文进行进一步完善,初步完成论文内容,交由导师最终审核。5月27日-6月2日 整理本篇论文涉及到的全部资料。6月3日-论文答辩 深化理解和探讨论文,做好答辩打算。 论文正文 一、BIM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一)关于BIM的概述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 的技术基础为三维数字。通过集成建筑工程各种信息来形成各种工程数据,BIM 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工程项目设施通过数字表达出来。通过将信息完整描述,建立一个完善的模型数据。在建筑项目的建设中得以运用。BIM 属于只有一个数据源。但是可以用于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些关系问题,对于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计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技术,能够使得工程设计中出现的失误大大降低,并且相应地提高效率。 BIM 具有以下特征: 模型信息完备:一方面,对工程对象进行描述,这种描述是基于3D 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另一方面,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平安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模型信息关联:信息模型对于一些探讨内容可识别和相互关联。在进行信息分析的同时能够对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并生成所要得出的结果。但是当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全部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并且会因此出现更新的状况。模型信息一样:建筑模型的工作原理在肯定程度上是一样的。不同的阶段也是如此。对于工作时遇到的相同信息和资料,系统会进行自动识别,不须要再进行操作和宫锁就能进行修改,这样可以削减工作失误。(二)BIM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BIM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更高级的技术成果。这种技术可以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和程序为建筑业的发展和削减建筑过程中的失误做出贡献。带来肯定的好处。(三)基于BIM 的工程设计 通过工作,3D 模型自动生成各式图形和文档,在这一过程中,和模型逻辑有关,当模型改变时,模型的信息将会将自动更新;当其中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时,与之关联的对象随之改变。CAD 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得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用再进行信息的输入工作。,避开出现问题。某个专业设计的对象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对象会随之更新。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四)基于BIM 的施工及管理 IPD管理就是把项目主要参加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将重点放在项目的全生命期,结合BIM 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 模型与世纪建筑状况进行对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4D 模型。在肯定程度上实现建筑过程的提前预知和可预知化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档、图档和视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冰鞋相互之间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平安、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通过网络虚拟的形式在建筑之前就对实际的建筑状况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和预知。可以发觉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对于这些问题作出防卫,提高工作效率。二、BIM的应用现状 (一)建筑设计的现状 建筑设计技术利用县级科学技术的这一项目还没有被更多的人发觉。特殊是在我们中国,一般状况下,设计师参考其他生态建筑设计案例和套用己经有的技术手法,依据传统的信息和技术,干脆进行建筑的施工工作,美域进行数据模型的预算和演化。并且在肯定程度上致力于追求外表的美观程度,而不注意好用性和功利性。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就要对其进行探讨和探讨,才能提高效率。由于现在是处于2D时代,CAD在肯定程度上属于占据统治地位。一般我们在进行编程时,都是手写或者输入一些相关数据。在一些设备中进行定量分析和探讨,得到一些结果并运用于实践中。在进行操作时,由于专业化要求比较高,其工作效率和很低,在肯定程度上困难的工作程序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不能对现实状况进行很好的预料,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施工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尽快解决,影响施工和整体进度,同时奢侈人力和物力。通过这些分析,建筑师有肯定的责任和缘由,但是更多还是建筑方案的优化和改良工作。假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通过现金的技术对其进行很好的预料,就会出现与实际效果不相符合的状况,使得建筑的过程无法完成,难度加大。建筑师须要一个包含建筑全部信息的模型同时须要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的工具。(二)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应用探讨 1.BIM技术 BIM技术设计的发展和利用,实质上就是建立一个囊实建筑的过程。这种建筑模型在建筑上的运用,可以将一些数据和信息进行优化和筛选,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削减失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多静建筑3D CAD软件日趋完善和成熟,将来可以再一些方面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良,使其更加具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由2D CAD渐渐发展成为BIM技术的3D CAD,是将来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世界上知名度的建筑设计公司和设计师都在广泛的运用BIM软件进行设计。我国的一些走在前沿的设计机构也已经大力推广此项技术,从而实现了新时代建筑物的人工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目标。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 利用BIM技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将实际施工中所运用到的一切数据构建成模型,这些数据涵盖了原材料数量和性能、结构设计等等,并将建筑模型进行能量化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评估并为运用者供应依据。传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须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输入大量的数据,而现在用这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很快的自动完成了,设计师根本不用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物的设计完成之后,要对整体的材料、承载了、性能等数据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验证,还要模拟整体的热流淌性和空调的载荷,并对建筑物的整体热能量消耗状况进行分析。BIM环境下,设计师可以将本系统中的全部计算数据与须要的设备进行连接,将BIM中的IFC文件格式转化成EnergyPlus的数据格式。三、BIM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一般大众对建筑物的审美、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大城市也在着手建立自己的标记性建筑物,这就从客观上说明白当代建筑将会发生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建筑的信息化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要很好的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试着从BIM技术进行分析和了解。(一)协同设计与BIM技术的融合 目前人们所重视的合作关系,主要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沟通和沟通,并实现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方式。这其中包括:CAD文件进行外部分析,有效的在协同合作的同时将全部数据共享;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将不同部门、不同团队、不同地域的设计师和工程人员组织到一起,面对面的进行刚好的沟通,刚好的修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目标的统一;进行权限管理,特定角色只能进行特定的登录,确保施工结果的同时加强流程化管理;依据每个行业的特点研发出适合本行业的软件。BIM技术的胜利,就是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2D向3D的实质性转化;从线性设计到结构演示和模型的建立;从立体化结构向信息化转化;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化;从分散性设计到整体化演化;从单一形式的设计到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成。协同是整个BIM的核心战术,同一个建筑构成元素之须要一次性输入完成,就将全部的数据都融合到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也就是说协同已经不仅仅能够供应一个食物的参考,而是能够进行整体的布局。BIM不只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带来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朝气和动力。因此,将来协同设计的概念中,不仅仅是进行技术的沟通和沟通,还要讲究的是管理模式的变更,这些都将融入到BIM技术中,并且实现技术的整体提高。有了BIM技术的支持,协同将从单个设计到整体生命周期的扩展,从设计、施工、管理、建立等都进行合理的规范管理,因此也更具现实意义,将施工的整体效率实现特别大的提高。但是,虽然对BIM技术了解的特别全面,但是有许多设计师还是存有怀疑的看法,我们就须要进行深刻的思索此项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