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中求阴”论探微]我34天阴之后转阳了.docx
-
资源ID:81167771
资源大小:13.0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阳中求阴”论探微]我34天阴之后转阳了.docx
“阳中求阴”论探微我34天阴之后转阳了 关键词阳中求阴配伍规律张景岳 明代医家张景岳基于阴阳一体、阴阳互根的理论,对阴虚证的治疗提出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里所说的阴阳,应从广义上来理解,阴代表物质基础,阳代表功能活动;阴主静,阳主动;阴主凝聚,阳主宣散;阴为沉降,阳为升浮。补阴时宜辅以“阳”药,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并可借助阳药的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之滋而不腻,不碍生化之机。今不揣愚陋,对古方中所蕴含的“阳中求阴”理论,略陈管见。 1填补真阴,生化不息 肾者,封藏之本,内寄元阴元阳,此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化,两者又不断地相互感应,推动和调整全身脏腑之气化,达到“生生不息”的状态。对于肾阴重伤之证,若单纯阴柔填补,不仅“孤阴不生”,且难免有伤中之变。真阴虚者以养阴为主,同时适当辅以扶阳之品,使补阴而不抑真火,从而达到育阴以涵阳之目的。张氏创制的左归丸中,熟地、萸肉、山药、枸杞、牛膝等诸味甘涩微温,补精血、滋肾水、填骨髓、益真阴,确宜于阴虚而精血俱损者,然在大队补肾滋阴药的基础上,再辅以菟丝子、鹿角胶温润之品,补阳益阴,寓刚于柔,方能生化有源,自然能达到“阴平阳秘”之境地。 2荣养肝血。体阴用阳 肝者,主春生之令而寓生发之机,内藏营血而体阴用阳。肝主疏泄,其用为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两者有着亲密的联系。血乃阴柔安静之物,肝所藏之血,全赖肝气的疏泄才能充盈心脉,上养清窍,外荣筋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肝血不足之证,自当虚则补之,如四物汤中地黄与白芍相配生血和营、调补肝肾,乃血中之血药;当归和血调经,川芎活血温经,两者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调经之功。补养肝血之际,不忘疏达肝气,条畅血脉,养其阴而不遏其阳。张秉成在成便利读中云:“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淌之机,故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淌之”。 3涵养心阴,络绎不绝 心者,主血脉,营血行于脉中,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通达全身,但血之营运须臾不离心气之推动,气不行则血不流。血属阴,气属阳,气血相依,阴阳相恋,心阴、心阳相互协调,血液周流不息,方现心动自然,脉象和缓。否则如难经二十四难所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若心阴心血不足,心脉失充,血行虚涩,难免会出现心动悸、脉结代之症。张仲景深谙阴阳互生之道,创制炙甘草汤以疗此证。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滋气血生化之源,又防大队甘寒滋腻遏难过气。且妙在佐以辛温通阳之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诸甘温益气之品得姜、桂则补而不滞,更用辛热之清酒煎服,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诸药共用,使生化有权,通行有度,阴阳调和,诸症平复。 4滋养胃阴,通胃行津 胃主受纳,喜润恶燥,以通为用,宜降则和,虽阳明燥土以阴为用,然胃府终属阳,主乎气,阳气畅旺,气行则津布,才能使之津液来复,正如叶天士所说:“脾胃阳伤,气呆乃胀。疏通带补,必佐温以复阳”。若肺胃阴伤难复,燥热内生,则气逆难平,津液难布,张仲景用麦门冬汤治之。因肺胃津伤,阴虚火旺,气机上逆,非半夏不能降其气,而该药辛燥与阴虚火旺之候相悖,此时用一升半夏与七升麦冬相配伍,麦冬润养胃阴、清虚火,半夏化痰降逆而无燥烈伤阴之弊,相得益彰。在大队甘寒育阴之中投一味辛温降逆之半夏,通过阳药的运化和推动,使全方清灵健运,滋而不腻,顺应胃府通润下行之性。 “阳中求阴”论的配伍法度,关键在于顺应脏腑本身的阴阳特性来选药遣方,从阳引阴,以动促静,使原本阴柔呆滞的阴药,在阳药的鼓动下,以期能更有效地复原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