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剖宫产率因素的分析及对策]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文化因素.docx
影响剖宫产率因素的分析及对策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文化因素 R719.8A 1005-2720(2009)34 - 1637 - 03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指征的改变状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222例剖宫产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年剖宫产率平均为40.84%,其中2006年剖宫产率为45.78%,2007年的剖宫产率41.2%,2008年剖宫产率为35.53%。剖宫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27.59%)、胎儿宫内窘迫(20.46%)、瘢痕子宫9.66%、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6.79%)、相对头盆不称(6.22%)。结论 剖宫产率增高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对扩大,且至再次剖宫产增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只有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人性化围产期保健服务,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合理驾驭剖宫产指征,才能更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剖宫产率;因素分析;对策 近年来剖宫产日趋上升,很多文献探讨了剖宫产指征增加的因素。我院是一个边远山区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力求合理驾驭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近几年逐年有所下降,但离世界卫生组织20世纪80年头初即提出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的目标还有差距。现就剖宫产增加的缘由进行分析,以便在保证母婴平安的前提下,合理驾驭剖宫产指征,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总数3043例剖宫产1222例,剖宫产率为40.84%,其中2006年分娩总数736例,剖宫产341例,剖宫产率为45.78%;2007年分娩总数1080例,剖宫产率41.2%;2008年分娩总数1227例,总宫产436例,剖宫产率35.53%。1222例剖宫产的年龄1944岁,平均27.8±2.1岁,孕龄3343周,平均38.8±1.4周,首次剖宫产1104例,占90.34%,再次剖宫产118例,占9.66%。 1.2 方法设计调查表、查阅三年来的病历,对全部病历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出各项剖宫产的指征因素,在统计中,同一个病例有几个指征时,以第一指征为准。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统计以构成比表示。 2 结 果 本文调查分析剖宫产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子宫、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结果见表1),进一步分析250例胎儿宫内窘迫而实施剖宫产的新生儿中诞生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仅有28例,占11.2%。 *妊娠合并症包括妊娠期糖代谢异样,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胎儿窘迫的诊断方法依据:胎心率、胎动、羊水性状、胎儿电子监护。 3 讨 论 3.1本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占第一位,达到27.58%,这种趋势应引起关注,这可能与当前医疗社会环境及人们对剖宫产的相识有关。认为剖宫产对母婴是最为平安的分娩方法,所以造成了大量无任何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3.1.1孕产妇方面非医学指征而孕产妇或家属要求剖宫产分娩的缘由包括:(1)产程未发动,孕周37周,孕产妇或家属自行选择生产日期而要求剖宫产。(2)产程已发动,暂不存在已确知的任何危急因素,可经阴道分娩,但产妇不能忍受分娩的阵痛。(3)产程中出现了某些危急因素,如可疑相对头盆不称,一过性胎心改变等,可以通过某些措施加以订正或可经阴道助产完成分娩,但产妇或家属胆怯对小儿造成不利影响,拒绝进一步试产。(4)临产前发觉羊水偏少、胎儿偏大、脐带绕颈等,但又达不到相应诊断标准,可能成为顺产的潜在危急因素拒绝试产。(5)既往有不良孕产史,成为“宝贵儿”,为确保小儿平安而选择剖宫产。这些足以说明白源于孕产妇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在今所行剖宫产总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3.1.2医生方面首先是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医生带来的困扰,特殊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实行举证倒置,使医生对孕产妇及家属的要求实行了纵容或妥协的看法。因为经阴道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不行预知的过程,万一阴道试产失败,甚至分娩发生意外,将给院方及医生个人带来无穷的纠纷,个别甚至受到人身平安威逼。其次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娴熟、时间短,可免去医护人员长时间视察产程的辛苦和麻烦及其所面临的担当风险的压力。 3.2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胎儿电子监护技术普及,胎儿宫内缺氧有过度诊断趋势,本调查显示胎儿宫内窘迫因素占整个剖宫产率其次位,为20.46%。在胎儿宫内窘迫作用剖宫产指征中,经分析其缘由:(1)仅凭胎心音160次/分为异样,并非都是胎儿窘迫,如母亲发热、受声音刺激后,用药如阿托品、舒喘灵,胎心音可>160次/分1;胎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