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
-
资源ID:81177755
资源大小:31.81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国开(中心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1186; 2.资料整理于2019年11月13日,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心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1)城市特性确定城市须要管理;(2)市场的不完备性确定城市须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16.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意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7.政府失灵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治理(管治)的特征。 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限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16.城市管理的可行性。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市管理是须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须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17.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改变的主要表现。 答:(1)老龄化趋势凸显;(2)文化结构的高层化趋势;(3)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4)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消退化。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近代城市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答:(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快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16.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意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7.政府失灵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加、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加、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16.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进入规制。其主要手段有特殊许可、特殊注册制度和申报制;(2)数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3)质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可证、特地的检查监督制度等;(4)价格规制。其主要方法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资回报率定价。 17.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料工作;(4)加强城市流淌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5.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现手段上重引人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北和方法。 16.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基本面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料工作;(4)加强城市流淌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入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17.政府失灵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答: (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近代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答:(1)工业化推动了城耳 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主素快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 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16.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3)综合利用、化害为利;(4)污染者负担原则;(5)依靠群众、齐心共管。 17.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 答:(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峻限制城市发展;(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限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19.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即要削减进人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产物质化;(2)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运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即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20.如何推断什么是突发事务? 答:推断突发事务与否可以依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需是现实的或者是确定要发生的;(2)威逼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平安;(3)阻挡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5)必需实行特别的对抗措施才能恢鲜序等。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城市化推动力是什么? 答:(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19.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加度不高。 20.城市社区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担当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意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须要;(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困难,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亲密,有较强的归同感。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意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加性;(3)注意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育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19.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逆境现象有哪些? 答:(1)城市公共产品供应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20.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均擅长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建力;(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1)市民的政治参加,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加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2)市民的行政参加,主要包括参加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挡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加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平安,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3)市民的社会参加,主要包括参加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救济和义工活动,参加城市教化、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19.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料工作;(4)加强城市流淌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20.在处理突发事务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答:(1)宣扬教化;(2)打算预案;(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均擅长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建力;(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19.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即要削减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 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运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即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20.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意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9.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峻;(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20.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须要动身,即“以人为本”。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意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加性;(3)注意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育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19.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料工作;(4)加强城市流淌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20.在处理突发事务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答:(1)“快”就是信息完整、精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快速召集突发事务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殊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务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精确推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务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峻;(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19.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加度不高。 20.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是什么?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须要动身,即“以人为本”。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城乡一体化要 从人的须要动身,即“以人为本” 19.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加度不高; 20.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1)市民的政治参加,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加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加,主要包括参加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挡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加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平安,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加,主要包括参加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 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救济和义工活动,参加城市教化、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加、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加、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19.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是什么? 答:(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须要的经济管理体制;(2)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20.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意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加性;(3)注意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育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逆境现象有哪些? 答:(1)城市公共产品供应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19.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须要动身,即“以人为本”。 20.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好处有哪些? 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退,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沟通机会增多,创新的胜利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气,实行协调一样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 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育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意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加性;(3)注意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育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19.我国城市边缘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 (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靠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义化层次偏低;(6)流淌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20.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爱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答:(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行能从根本上避开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削减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意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供应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干脆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靠。 2.如何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3.在处理突发事务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答:在处理突发事务时,要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需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1)“快”就是信息完整、精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快速召集突发事务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殊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务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精确推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务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爱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2.如何对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进行改革? 答:(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详细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须要接着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须要充溢加强的;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养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需符合市政工作要求;(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安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殊是重视公共政策的运用。 3.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须要动身,即“以人为本”。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城市成长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峻;(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2.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的关系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面对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 3.在处理突发事务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答:在处理突发事务时,要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需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1)“快”就是信息完整、精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快速召集突发事务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 (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殊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务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精确推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务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削减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其次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运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2.如何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1)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3.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须要动身,即“以人为本”。 补充资料一: 1.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将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城市边缘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1)更新观念,强化大都市整体意识;(2)加快改制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消退“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3)加强统一规划,建设,严格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4)推动小城镇建设,实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双向城市化改造措施;(5)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 答:(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靠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淌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4.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缘由是什么? 答:(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缘由;(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困难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连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5.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 6.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答:城市财政管理除了具有地方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合理安排和稳定经济发展等作用外,还有如下的详细职能:(1)筹集资金。城市经济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的资金。(2)合理支配支出。城市财政(通过市政财务)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将筹集的资金有安排地安排给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安排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3)综合平衡调整。城市经济财物管理作为对城市财政工作进行规划、限制、调整、监督和反馈的活动,是城市对其集中性财力进行统筹支配、调整平衡、总体限制、全面监督,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4)财政监督和调整。财政监督和调整的职能是依据市政管理目标对城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整的职能。 7.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须要特殊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冲突所实行的策略和详细措施;(5)战略反馈,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过程,前一个阶段的战略措施的结果以及外围环境的改变,将形成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状态。 8.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1)城市特性确定城市须要管理;(2)市场的不完备性确定城市须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9.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是什么?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市管理是须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须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10.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 答:(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后续动力。 11.城市化推动力是什么?(2016年1月试题) 答:(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1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017年1月试题) 答:(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综合利用、化害为利;(4)污染者负担原则;(5)依靠群众、齐心共管。 13.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答:(1)复合性。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人工复合环境; (2)人为性。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环境; (3)开放性。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 (4)更高的脆弱性。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自然调整实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整,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1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1)把环境爱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15.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哪些特性? 答: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如下特性:(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2)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3)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4)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16.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城市经济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区域性、综合性、两面性、二重性。 17.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好处有哪些?(2011年7月试题) 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退,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沟通机会增多,创新的胜利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气,实行协调一样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育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18.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018年1月试题;2015年1月试题)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料工作;(4)加强城市流淌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19.城市如何应对自然灾难? 答:(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供应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供应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削减灾难损失;(4)进行宣扬教化,使市民在自然灾难面前临危不乱削减损失。 20.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平安、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组等组织),为创建平安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别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平安教化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扬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安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安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询问、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主动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化、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志向、道德、法制教化,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21.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答: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有: (1)行政性组织。这主要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各政府主管部门在社区中的派出机构; (2)企事业组织。这主要是指社区中的各类生产、服务性组织,如工厂、商店、医院、学校以及各种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 (3)社团性组织。这是指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专业性社会团体; (4)社区成员。从性质上来看,目前社区管理是行政性、社会性与自治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但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其发展来看,走向自治才是社区管理的基本方向。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它的自治,即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 22.城市社区主要有哪些特点?(2016年1月试题) 答:(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 (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 (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担当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意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须要; (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困难,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亲密,有较强的归同感。 23.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处理城市事故灾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主动疏散救治,削减人员伤亡;(2)加强日常平安管理,防患于未然;(3)主动努力创建平安空间,削减事故隐患。 24.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2016年1月试题;2013年1月试题;2012年7月试题) 答:(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加度不高。 25.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1)市建制体制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前提,没有城市建制就谈不上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因此,城市政府管理体制首先应包括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的构成体制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其关键在于城市权力系统之间及其上下级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 (3)市行政管理体制则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探讨的重点; (4)而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26.城市自然灾难突发事务应对的原则是什么? 答:城市处于自然系统之中,对于自然灾难不能完全避开,应对自然灾难城市应当在如下方面进行努力:(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供应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供应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削减灾难损失。(4)进行宣扬教化,使市民在自然灾难面前临危不乱削减损失。 27.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2014年1月试题)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须要动身,即“以人为本”。 28.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须要;(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须要;(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须要。 29.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答:城中村的产生缘由主要有四种:(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削减建设成本(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夫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须要限制土地。 30.城中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1)城市整体环境的恶化。与城市紧密相连的灰色区有着与城市相异的管理体制和生活模式,在与城市进行物资、文化沟通的同时也在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它们在形方面与城市密不行分,在质方面却与城市脱节,环境卫生的脏、生活秩序的乱、建筑风格的差与城市地区形成显明对比,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肌理,恶化了城市环境。 (2)土地资源的奢侈和远期更新成本的增大。城市灰色区的特别性和改造对策的缺乏,使城市规划部门往往对其实行妥协的看法,管理被动。而农夫的“建房占地,独门小院”的思想造成土地的占用率高、利用率低,更不能通过规划进行功能组合,发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