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docx
-
资源ID:81178586
资源大小:13.7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docx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性思维实力的培育作者/刘明萍时代在发展,学生也是在发展。现在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学问积累,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阅历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人的创建实力,应当从培育人的创建性思维实力入手。小学教化阶段是培育学生创建实力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建思维,发展创建力是时代对我们教化提出的要求。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创建思维实力呢?一、理解、敬重、宽容学生,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心理学探讨发觉:一个具有创建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念、自制力,而且热忱、推断力强、新奇、好胜:具有剧烈显明的特性。近年来的教学实践阅历告知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认知,又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面健康发展。胜利的教化须要的决不是压制。在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尽可能满意学生心理上的合理要求。如,数学课上,学生有时要求不根据固定的小组进行探讨,和谁探讨可由他们自己选择;作业不要总在同一层次;多给他们一些思索、实践的机会;多制造一些老师与学生争辩的机会等。对于这些要求我都一一答应,并根据要求做了。这样既敬重了学生的特性,又敬重了学生的劳动,使学生对我产生了亲近感、信任感,从而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从没有过多地指责和指责,而是在理解和敬重的基础上,宽容他们,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尝试性错误,认为这是通向胜利的前奏。给他们以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我常对学生说:“我既欢迎胜利,又允许失败,别怕自己错。”二、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过程,培育创建性思维实力青少年学生中隐藏着巨大的创建潜力,假如不去开发,那恒久是一种潜在的力气,只有适当的教化才能使儿童潜在实力向现实实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建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为此,我们不仅激励学生参加学习,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1.细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建构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胜利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导语很重要。老师须依据学生当时的状况或学问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爱好导语。例如:“分数的初步相识”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我有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分给郎鹤亭和张晓龙两位同学,张晓龙接过苹果却说我分得不公允。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说我分得不公允,那么怎样才最公允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洁导入语,既引起了学生们的深厚爱好,而且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意义中平均分的概念。又如:讲“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小丽的妈妈给小丽买回一块巧克力,并对小丽说:“每天只能吃这块巧克力的1/10。”小丽听后很不兴奋,求妈妈再让她多吃一点儿。妈妈听了说:“那每天你就吃这块巧克力的2/20吧!”小丽听后接着求妈妈,妈妈最终说:“好,每天最多你可以吃这块巧克力的6/60!”小丽听了很兴奋,这时,妈妈也露出了微笑。老师问问大家:“妈妈为什么会也露出了微笑?”问题刚一提出,学生的爱好就特别深厚,并且主动投入到思索中。实践证明:带有故事、悬念性或学生感爱好的导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地参加学习,促进学生学问的主动建构。2.细心设计学习“小障碍”、培育敢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与实力平淡无奇当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昧。因此,要使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学习,开发其创建潜能,老师就必需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奇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须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2000/(25-20)*4要求学生用文字的形式给大家表述出来,学生听后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有2000除以25与20差的商,再乘以4,积是多少?有25与4的差除2000的商,再乘以4,积是多少?有4乘25减20差除2000的商,积是多少充分体现了从多角度切人的思维品质的敏捷与变通。我充分确定了儿童思维成果后,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障碍”。这道题最终要求商,怎么办?学生想了很多方法,都不太满足,最终进行探讨,结果是应当有一个括号就好办了。就这样自然引出了中括号。又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我有意出了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先行3小时、乙车再行。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经过小组探讨,选出代表发言,有的组说追得上,有的组说追不上,还有的组说这道题给的条件不充分。假如两城距离很远,乙车追得上,假如两城距离很近,乙车就迫不上。同学们听后都满足地点点头。再例如: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二组分别有10人、第一组有3人喜爱看科技书,占全组人数的30;其次组有5人喜爱看科技书,占全组人数的510。现在把这两组合并为一组,问喜爱看科技书的占大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有些学生立刻回答8/10,这时有个学生马上说:“不对吧!”但却说不上缘由,只是感觉错了。接着又有学生说:“错了,错了,单位“1”变了,怎么能干脆加呢?“此时只听教室里一片“对、对”的声音。通过越过数学小障碍,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不仅培育了学生分析、综合、创建的实力,而且也培育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述实力。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数学“障碍”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又何不经常为学生设障引趣呢!3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