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案一等奖 [《石钟山记》教案] .docx
-
资源ID:81184792
资源大小:14.1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石钟山记教案一等奖 [《石钟山记》教案] .docx
石钟山记教案一等奖 石钟山记教案 篇一: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1、驾驭函胡/莫/识等通假字;驾驭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驾驭“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驾驭推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驾驭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思索、理解“二疑”、“三笑”“一旨”,从而抓住全文的纲。 教学时数及教学时间: 2课时2014年1月19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悠悠的三月风又绿了江南,正是春游的大好季节。不过,限于条件(时间及经济承受力),我们不行能亲自去领会祖国全部的名山大川,但值得庆幸的是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诗人作家为我们写下了很多不朽的美丽文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来领会。 二、文体学问:(10分钟) 1、考察性的游记 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闻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概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三、整体感知(45分钟) 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订正读音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质疑解难 特别文言现象归纳 思索:本文三段分别写什么内容?结构有何特色? 明确:争论(1)记叙(2)争论(3) 质疑解疑感想 (一)、分析第一段(质疑) 齐读,思索 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作者为什么对二人的说法提出质疑? 明确: 探讨 对两说的分别怀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为什么? 明确:对郦说:客观记叙,没有轻率的推断其是非 对李说:强调对其说法的否定 (二)、析其次段(解疑) 苏轼对两人的观点都持“疑”,那么,“中华千古奇音第一山”的石钟山究竟是因为什么命名的呢?苏轼是用什么手段来解“疑”的呢? 明确:实地考察 苏轼的实地考察分几个阶段? 明确: 白天:寺僧演示“笑”(嘲讽) 暮夜:夜泊绝壁“笑”(自得) 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明确: 栖鹘干脆绘声 阴森可怖烘托亲身探访的不易 鹳鹤比方拟声 “士大夫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明确: 这一段有两处写到作者的“笑”,这两次“笑”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余固笑而不信也”,这是因李渤的“击石得声”之说本不行信,而一般人却盲目信任,因此觉得可笑。 “因笑谓迈曰?”,这是经过惊心动魄的夜探而弄清石钟山命名由来之后的自得的笑。 小结 这一段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清?刘大櫆评:“(苏轼)以心动欲还,跌出大声发于水上,才有波折,而兴会更觉淋漓。钟声二处,必取古钟二事以实之,具此诙谐,文章妙趣,洋溢行间”。 (三)、析第三段(感想) 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精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看法? 明确:“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点明主旨:相识事物贵在“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郦道元不详 (“叹”之“简”) 士大夫不愿 渔工水师不能 陋者(李渤)考击以求得其实 (“笑”之“陋”) 探讨: 李渤真的可笑吗? 明确:不应当,因为他能对郦说指出质疑,并且考证他,得出新的结论,所以苏轼讪笑他不对。假如这样,后人同样也可讪笑苏轼,因为他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小结 苏轼通过记述游踪,实地考察,用事实反对了两种关于石钟山取名的说法,并在第三自然段得出主旨-不要凭主观臆断事物的有无。清?方苞评:“坡公第一首记文”。 四、归纳艺术特色(5分钟) 明确: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五、探讨(20分钟) 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石钟山记和游褒禅山记同为游记,但写作上各有特色,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明确: 六、小结:(3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了解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及作者质疑和探究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2分钟) 见习题册 板书 石钟山记 一、背景 二、课文题旨 三、层次结构四、写作特色 篇二:石钟山记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4级高职幼师2班语文教案 篇三:石钟山记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