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docx
-
资源ID:81187619
资源大小:26.3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docx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摘要:本文基于改革视角,从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角度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发展的现状并指出了影响我国粮食平安的新问题,提出了构建国家粮食平安新观念的四个重点:即粮食生产应构建一套保障粮食平安的供需改革双轨机制,从注意粮食供应的数量平安转向兼顾供应价格平安和粮农收入平安,由主要保障粮食生产平安向保障流通平安和储备平安转变以及粮食生产方式由耕地粮食向立体粮食转变。最终,文章提出了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平安的将来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包括切实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适度调整品种布局,引入粮食市场化观念,促进粮食平安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水平,推动粮食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我国的粮食平安不仅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问题,而且也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平安战略和国际粮食产业竞争战略的首要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并渐渐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四梁八柱,深化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纵深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尽管全国粮食供求总体实现紧平衡,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较大改变、国内耕地资源日渐短缺,粮食供需领域的深层次冲突凸显,我国将来粮食平安领域仍旧存在着不行忽视的隐患。在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新阶段,完善国家粮食平安保障体系、构建国家粮食平安新观念和新发展思路将有利于国家粮食平安水平的提升。一、 引言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粮食供求整体呈现紧平衡状态,面临结构性紧缺冲突凸显、对外粮食价格倒挂、粮食对外依存度变大的综合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特殊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平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9 年中心一号文件也指出要稳定粮食产量,保障我国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平安战略必需与时俱进,以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先发展,贯彻和落实国家粮食平安战略,构建国家粮食平安保障体系,把握国家粮食平安保障与农村改革深化的内在联系,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平安问题。粮食平安问题的探讨必需顺应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背景,深化推动粮食平安保障体制机制创新,用改革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把粮食平安及保障问题置于新的历史时期来重新谛视。与本文亲密相关的,主要有两方面的文献综述。第一支文献主要关注粮食平安供需动态平衡。新时期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结构失衡(姜长云,2012),这种由于市场扭曲所带来的短期不平衡使我国粮食供需产生了结构性缺口(朱信凯、夏薇,2015),而如何采纳创新方法预料我国粮食供需缺口和敏捷调整粮食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平安是学者们的探讨重点。黄季焜(2003)开发并运用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预料模型(CAPSiM)预料中国将来的粮食缺口将达到 4400 万吨和 5000 万吨;孙东升和梁仕莹(2010)利用时间趋势和周期波动模型分析我国粮食产量的历史波动状况并指出我国将来粮食供需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2015)基于 BP 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十三五时期粮食供求改变进行了预料,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供需缺口有扩大趋势,预料到 2020 年全国粮食缺口将达到 10012 万吨;陈先鹏等(2019)考察了调整粮食供需结构对优化中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其次支文献重点关注我国粮食平安领域的薄弱环节,包括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粮食储备等重要环节(毛学峰等,2015;曹慧等,2017;蒋和同等,2018)。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平安保障的基础,王士春等(2019)指出应以调减稻谷托市价格水平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粮农长效增收机制来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粮食流通和粮食贸易是我国粮食平安的生命线,是将单一的粮食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的重要手段。曹宝明和刘婷(2018)基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特征,认为应将安排型的粮食流通向市场化转变、将垄断型的粮食经营向竞争型转变来保障我国粮食流通机制的平稳运行。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平安的压舱石,稳定的粮食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平安,张务锋(2019)提出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政策措施来完善粮食储备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转变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薄弱现状。综上所述,本文探讨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背景和视角,对我国粮食供需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总体发展趋势,国内已有学者对其进行过考察,而尚未有探讨从粮食供需的细微环节处着手,把粮食供需纳入国家粮食平安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去。其次,本文以新的粮食平安观念来相识我国新时期粮食平安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粮食生产供应侧为着力点,顺应农业供应侧改革的要求,将保障粮食平安和发呈现代高效农业进行有效连接和统一,主动实现粮食平安观的转变。第三,尝试性地将粮食平安提升到促进农业农村改革和优先发展的高度来相识,进而从保障国家平安层面提出实行粮食提质保量增效的政策建议,为实现新时期农业农村改革的宏观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供应坚实支撑。二、 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发呈现状探讨 民为邦本,食为政首。古往今来,保障国家粮食平安都是治国理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党中心和国务院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实行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序进行,使我国粮食综合生产实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平安的保障供应了强力支撑。(一)我国粮食生产 趋势分析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形势表现为粮食供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虽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现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稳步提升,有力保障了我国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的增长,为新时期有效满意居民口粮需求、维持市场平稳运行供应了强有力的平安保障。 1. 我国粮食供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粮食供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65789 万吨,比 2012 年增加 4566.4 万吨,增幅达 7%。我国粮食产量在 20032015 年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尽管从 2016 年起先受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略有下降影响了粮食总产量,但并没有变更粮食供应水平增长的整体趋势,到 2018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比 2017 年削减 371.7 万吨,下降 0.6%,我国粮食供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图 1)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所得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上升后缓慢下降 新时期以来我国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2012-2016 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 114368 千公顷增加到 119230千公顷,增幅为 4%。而从 2017 年起先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受调减政策的影响出现了小幅下降,2018 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 117037 千公顷,与 2016 年相比削减了 2193 千公顷,下降了 2%。其中,2012-2018年稻谷和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口粮种类,播种面积的变动状况均呈现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小麦的播种面积呈现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趋势,从 2012 年的 24576 千公顷下降到 2018 年的 24268 千公顷,但下降幅度并不明显;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改变趋势不明显,集中度不高,播种面积始终在较低水平上下波动,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低,进口依存度高,播种面积缺乏稳定机制。(表 1)表 1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改变表(2012-2018 年)单位:千公顷年份粮食作物稻谷玉米小麦大豆201211436830476391092457694052013115908307104129924470889320141174553076542997244728824201511896330784449682459684332016119230307464417824694928720171179893074742399245081005120181170373018942129242681017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所得3. 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升 新时期以来,我国粮食单产的提高对于我国粮食供应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图 2 和表 2 分别显示了 2012 年以来我国粮食单产和单产变动率的状况。从图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第一,从 2012-2018 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升。2012 年我国粮食单产为 5301.8 公斤/公顷,2018 年我国粮食单产达到了 5621 公斤/公顷,是 2012 年的 1.06 倍、1978 年的 2.28 倍。这主要是因为进入新时期以来,政府对保障粮食平安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粮食增产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实力不断提升、现代高效农业与粮食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推动。图 2 我国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及大豆年均单产改变(2012-201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所得其次,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增长幅度提升缓慢。2012-2018 年,我国粮食作物、稻谷、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单产增幅分别为-2.4%、0.3%、-2.13%、-4.3%、0.5%,除稻谷和大豆的增速出现稍微涨幅外其他粮食品种均呈现下滑趋向,表明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粮食单产增长速率放缓,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单产增加的带动作用出现瓶颈,短期内粮食单产难以实现较大突破。(表 2)表 2 我国粮食作物、稻谷、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单产改变率(2012-2018 年)单位:%年份粮食作物稻谷玉米小麦大豆20122.61.32.13.11.020131.4-0.92.51.4-3.320140.21.4-3.43.71.620151.81.11.42.81.320161.0-0.41.30.08-1.220171.20.72.41.63.620180.21.6-0.03-1.21.5数据来源: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资料计算从粮食单产水平视角综合来看,2012-2018 年我国稻谷的单产水平始终远高于其他三类粮食作物;小麦单产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快,2012-2018 年小麦的单产水平由 4986.9 千克/公顷增加到 5416 千克/公顷,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8.6%,而稻谷、玉米、大豆的年均增幅仅为 3.7%、4.1%和 3.4%。从粮食单产改变率视角综合来看,可以发觉 2012-2018 年我国粮食作物中稻谷的单产变动率波动幅度最小。这主要是因为进入新时期以来稻谷越来越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稻谷消费量和生产量增加,同时大量水稻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培育和推广运用,如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使粮食单产稳步提升。尽管如此,我国粮食增产核心技术研发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单产增长幅度也未出现飞跃式提高。(二)我国粮食消费趋势分析从 2012 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的现状总体表现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有较大差异但差异渐渐缩小趋势,我国粮食的主要用途和消费结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1.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有较大差异但差异渐渐缩小 我国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有较大差异但差异渐渐缩小。从 2012-2017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 78.8 公斤/人增加到 109.7 公斤/人,增加量为 30.9 公斤/人;同时我国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 164.3 公斤/人削减到154.6 公斤/人,削减量为 9.7 公斤/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数量激增,且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多为老人和女性,弱化现象严峻。从总体来看我国城乡人均粮食消费总量差距渐渐缩小。(图 3)图 3 我国城市人均粮食消费量、农村人均消费量改变(2012-2017 年)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粮食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所得2. 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我国的粮食消费结构主要由口粮消费、饲料用粮消费、工业用粮消费及种子用粮消费这四种用途构成。从 2012 年以来,我国的粮食消费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图 4 显示了 2012-2018 年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变动状况。整体来看,口粮消费占比由 2012 年的 43.8%下降至 2018 年的 37.4%;饲料用粮消费占比则从 2012 年的 30.7%上升至 2018 年的 36.6%。这说明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高效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导致精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从 2012-2018 年我国谷物消费用途变动来看,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中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消费量的比重明显增加。图 4 我国粮食消费用途变动图(2012-2018 年)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华粮网及 FAO 数据库资料计算所得三、新时期我国粮食平安面临存在的新问题随着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改变,我国粮食供应和消费中的各种新问题也日益凸现。这些新问题不仅体现在有效粮田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种粮成本上升粮食价格走低的双重挤压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基层农业技术力气缺乏、农业劳动力呈不断弱化、粮食生产资源环境代价大等方面。(一)有效粮田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近些年我国有效粮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呈不断削减的趋势,其缘由是:第一,城镇化进程推动加快了我国有效粮田面积的削减。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区都在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占地大幅度增加,各城市乡镇向周边土地大举扩张,大片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据自然资源部公报显示,2017 年我国耕地面积比 2016 年净削减 6.09 万公顷(30.45 万亩);其次,种植品种结构调整使我国有效粮田面积削减。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我国各省区引导农夫粮改饲、粮改草、粮改经来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同时全国各地兴起了创办农家乐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村百亩果园等浪潮;第三,我国调减政策进一步削减了我国有效粮田面积。调减政策的重点是玉米种植,调减地区将扩大大豆、杂粮杂豆等紧缺豆类品种面积,以茶叶、中药材、果蔬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替代玉米种植。这意味着有 5000 万亩农田由种粮食转为种饲料和经济作物。(二)种粮成本上升、粮食价格走低的双重挤压严峻挫伤粮农主动性近几年,农夫种粮收益始终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特殊是近三年,种粮成本上升、粮食价格走低的双重挤压严峻挫伤粮农主动性。种粮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流转成本逐年上升、种子等农资价格不断攀升等方面,导致粮食单位面积成本大大超过净收益的增加。自 2012 年起我国三大主粮作物每亩净收益持续下滑,到 2017 年,除了稻谷略有微利以外(每亩净收益 100-200 元),小麦和玉米种植都出现了亏损。最为明显的是玉米种植的亩均收益改变幅度,玉米每亩净利润由 2012 年的 197.68 元逐年下跌为 2017 年的-175.79 元,2016 年每亩玉米亏损接近 300 元(表 3)。在种粮成本上升和粮食价格走低的双重压力的挤压下,我国农夫尤其是种粮大户的种粮主动性被严峻挫伤,单一的粮食生产甚至都不能满意农户的日常生活,粮农流失现象非常严峻。表 32012-2017 年我国平均每亩玉米成本利润率改变状况单位:公斤、元、%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2 2017产量492.55488.01499.79488.81480.29501.53产值1121.901089.561145.71949.54765.89850.69总成本924.321052.041063.891083.721065.591026.48净利润197.6877.5281.82-134.18-299.70-175.79成本利润率21.397.667.69-12.38-28.13-17.13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018(三)我国农业劳动力呈不断弱化趋势农业劳动力弱化,是指在田间劳作的农夫呈现老龄化、女性化、稀缺化的综合。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不断弱化已成毋庸置疑的事实。课题组于 2017 年 7 月在河南省的两个产粮大县(固始县、息县)进村以 110 户农夫、190 个村里主要种粮的劳动力为样本特地调查农业劳动力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在该村中按年龄计算,50-59 岁的中老年劳动力占主要比重,占比为 42.1%;按性别计算女性占 63.7%,男性占 36.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在农业劳动力缺乏的农忙时期,乡村弱化的劳动力只能依靠雇工来缓解粮种种植、粮食收割的压力,而农业雇佣临时工的日工资却逐年上升。在三年前农忙时期雇佣长期工月工资 800 元-1000 元,短期工日工资 50-100 元,现在长期工月工资1500-2500 元,短期工日工资 100-200 元。且整体来看,南方地区工资要高于北方地区、一般劳力工资要低于农机手等技术工种。(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力气缺乏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实力、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必需依靠创新核心科技与专业农业科学技术人才的支撑与推动。当前,我国产粮大省中的很多产粮县经过政策调整以后都只保留少量在编的农业技术员,且这仅有的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常被抽调去乡里的其他中心工作,并非专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目前,多数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虽被保留,但产粮大县基本是经济穷县,农技推广办公经费和专项经费特别惊慌,一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相关政策未落地、配套机制不健全。往往出现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去边缘山区普及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时,单位没有公车支配,租车又超过规定标准的两难境地,其最终选择就是农业科技人员下乡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严峻受挫,除非县领导的指令性支配,一般都呆在县城里。据笔者参加的在产粮大县召开农经站、农机站、农技站、种子站座谈会的反映,许多新入职的农技岗位员工都是复转军人或者缺乏农业技术专业性的其他转业人员。因此,很多县级农业技术部门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五)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代价大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依旧是以破坏生态资源、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为主,尽管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加强了对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施用限制,从指标上严格要求各省市区对农业污染和农业垃圾进行整治和分类,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粗放的粮食生产方式依旧给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带来不小的隐患。2018 年我国农药利用率虽已提高到 38.8%,但与欧美发达国家 50%-60%的高指标相比仍有肯定差距,大量未被利用和分解的农药残留会导致农村环境负荷压力增加,使土壤的养分流失、地力下降。当前我国农用地膜回收率不到 80%,仍有相当可观数量的农用地膜因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行为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对我国有效农田浇灌和土壤涵养造成极大的破坏。四、新时期建立国家粮食平安新观念新时期应当树立新的粮食平安观念,新粮食平安观以粮食生产供应侧为着力点,顺应农业供应侧改革的要求,主动实现粮食平安观的转变。新的粮食平安观表现为以下几个重点:(一)保证粮食平安应构建一套保障粮食平安的供需改革双轨机制新的粮食平安观要求同时兼顾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发力,一方面通过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来深化推动我国粮食有效供应结构科学化、合理化,但同时也须要进一步推动形成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国家应从粮食种植、粮食供应、粮食平安的战略角度,从中国粮食生产现状的基本特征动身,坚持以市场需求主体为导向的市场定价、价补分别原则,使市场价格和整体运作更加趋向于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产业资源配置和粮食产品价格上的确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健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主动引入多元市场主体规范化、规模化进行粮食收购,大力推行粮食高效产业化经营,同时构建完善的粮食生产政策扶持体系,稳定粮食(稻谷和小麦为主)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生产补贴制度,建立一个以干脆补贴为主体、价格支持为补充、综合服务支持为支撑的补贴体系。做好粮价的间接管理和调控,使粮食市场化价格体系形成闭环,凸显各类粮食价格相互的联动效应和制约效应。(二)保证粮食平安的重点应当由注意数量平安转向兼顾供应价格平安和粮农 收入平安稳定、平安、足够的国内粮食供应是确保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面对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改变,保证粮食平安的重点必需由注意数量平安转向兼顾供应价格平安和粮农收入平安。单纯追求高产和增产的传统粮食观已无法保证我国粮食的有效供应,只有建立新型粮食平安观,转变粮食平安重点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平安的质量,加快推动农夫收入可持续增长。其中,兼顾供应价格平安即合理调整粮食收购价格,统筹协调粮食价格和农业补贴政策,削减中心政策和宏观调控对粮食供应价格的影响,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和新型价格形成机制;种粮农夫收入平安则旨在保障粮农在粮食种植和生产中收入可持续增长实力。建立农夫利益补偿长效机制,加大财政对农业资金的转移力度,接着落实政策性干脆补贴,确保粮食生产平安和农夫长效增收。(三)保证粮食平安的重点应当由生产平安向流通平安和储备平安转变新的粮食平安观要求保证粮食平安的重点应当由生产平安向流通平安和储备平安转变。这意味着在兼顾粮食生产质量平安基础上战略重心逐步向粮食流通和储备领域转移。粮食流通和粮食储备是保障我国粮食平安的生命线,也是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粮食流通和粮食储备改革中结构性冲突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应主动推动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粮食流通监管机制,全面做好粮食流通服务,培育具有优秀业务实力的新型粮食流通企业,同时构建粮食储备新理念,实现储粮于地、储粮于技、储粮于户、储粮于外,做好现代化高效粮食储备工作。(四)保证粮食平安的重点应当由耕地粮食向立体粮食转变新的粮食平安观要求保证粮食平安的重点应当由耕地粮食向立体粮食转变。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将传统的平面粮食生产布局向立体粮食战略转变。详细表现在重视水生植物、山林植物的粮食功能,向山上和水下要粮,挖掘其根茎叶等部分淀粉的生产潜力,以及保健、养生等食用功效,如葛根粉、蕨根粉、野百合、板栗等,并凭借循环立体农业的发展,构建多样化立体粮食生产新模式;其次,拓展粮食产业多功能发展,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多样化,注意发掘、培育和扶持粮食产业领域的新业态、新新模式和新机制,大力推动粮食生产与旅游观光、养生康养等新功能的发展。注意粮食生产经营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连接,拓宽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找寻到更多的产业赢利点,实现粮食的多元化发展和种粮农夫多元创收的有效融合。五、保障将来我国粮食平安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新时期国家粮食平安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困难且浩大的系统工程,在新的粮食平安观主导下,创新构建新时代的国家粮食平安可持续发展体系,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标本兼治,切实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标本兼治,切实守住我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粮田是保障我国粮食平安的命脉。据统计到 2019 年我国人口将突破 13 亿,到 2020年将达到 14 亿。我国历史上最高的粮食年产量是 6.2 亿吨(2015 年),即便是这一高产量水平,2015 年我国粮食总需求的缺口依旧达到了 2000 万吨,每年的粮食进口必不行少,我国粮食平安问题依旧严峻。今后,只有守住有效粮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红线,并加倍努力以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才能满意我国浩大人口量的基本粮食需求。要实现粮食自给率 95%的目标,落实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文件要求,我国耕地面积要保持在 18 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 16 亿亩以上。这是我国粮食平安的红线,也是近 14 亿中国人的生命线。(二)适度调整品种布局,促进粮食多元化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适度调整品种布局,促进粮食多元化发展。一是粮食种植要以水稻、小麦为主,适度调减籽粒玉米种植规模,增加豆类、谷子、高粱、薯类、荞麦、薏仁等粮豆作物的种植,以满意市场消费者偏好和完善合理膳食结构,同时,大豆及青贮玉米可适度进口;二是要做好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以玉米结构调整为重点,尤其是农牧区以粮改饲、以籽粒收储转为全株青贮来弥补优质饲草不足的短板,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种养模式;三是引导粮食同蔬菜、瓜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空间宏观布局与种植决策,激励将肯定比例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缓解结构性供需失衡现象。(三)实现 粮食平安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保障农夫可持续增收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实现粮食平安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保障农夫可持续增收。一是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粮食生产与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电商、文化、休闲旅游、康养养生等全面深度融合,使粮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提高我国粮食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主动实施大豆振兴安排,推动粮食新品种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增加市场紧缺的优质稻谷、专用小麦、优质饲草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保障粮食产品质量平安。三是创新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切实加强高产高效节水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粮豆高效种植新模式、水稻+虾蟹共生创意高质绿色模式等,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多渠道保障农夫可持续增收。(四)创新科技提高粮食综合发展实力,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创新科技提高粮食综合发展实力,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坚守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及占优补优。二是实行化肥、农药运用零增长战略,主动进行新型绿色化肥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质量和竞争力。三是主动培育粮食生产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优质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此外,要建立多层级的耕地监测预警系统,做好耕地数量统计、增减挂钩、质量调查、划片分级等工作,定期更新耕地数据。(五)扶持培育粮食生产经营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让粮食产业成为利润较高粮农憧憬的产业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主动适应扶持培育粮食生产经营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让粮食产业成为利润较高粮农憧憬的产业。一是面对当前高端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粮食生产在生活、生态、示范、休闲、体验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新功能,不断推动粮食生产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对接。二是总结推广粮食生产新业态、新模式,主动探究粮食生产+蟹虾养殖、粮食精加工+创意农业等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粮食生产与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等新的农业形态相结合。三是在粮食生产经营领域设立特地引导资金,推动粮食生产经营的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形成有机的一带三、一连二、接二连三的粮食产业发展新业态。(六)构建农业基础设施稳定投入机制,夯实我国粮食平安基础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构建农业基础设施稳定投入机制,夯实我国粮食平安基础。一是提升物质装备实力,构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现低产田向中产田、中产田向高产田转变,注意产地环境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保障粮食产品质量,逐步满意人民群众对粮食的品质要求。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主动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实力。二是分省、市、县三级重点建设粮食主产功能区,进一步加强省长责任制建设,稳定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基本投入,制定合理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督查与核实。三是加强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尤其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进行节水工程建设,同时加强推动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作业,夯实我国粮食平安基础。(七)做好粮食产销对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做好粮食产销对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第一,要充分利用粮食产销区互补优势,建立粮食供求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大主销区民营企业和个人到主产区开展粮食生产投资的支持力度,实现跨省区粮食生产、投资和贸易的有效合作;其次,激励粮食主产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实力,提高主销区涉农、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融入度,加大粮食产生及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开发粮食精深加工,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等功能性粮食产品的有效供应;第三,加快改革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机制来调动粮食生产主动性;此外,从收购源头加强对粮食的质量检查,健全省、市、县多级质检机构,创新互联网+粮食市场体系,改善和增加粮食流通效率。(八)储粮于地、技、户、外,优化粮食储备体系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储粮于地、技、户、外,优化粮食储备体系。首先,由保障粮食产量向产能转变,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行轮作休耕,注意维护耕地肥力的持续性,实现储粮于地。其次,以粮食生产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粮食产出,实现储粮于技。调动各有关部门及组织参加粮食技术推广体系的主动性,接着促进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模范作用。另外,引导和支持农户储粮,实现储粮于户。要适度放宽储粮主体,发展农户现代化、集约化存粮方式;最终,实施粮食走出去战略,面对国外市场充分发挥我国粮食生产优势,同周边国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在当地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输送粮食专业人才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储粮于外。(九)加快新型职业农夫培育,逐步实现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应加快新型职业农夫培育,逐步实现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一方面,定期开展粮食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精深加工、工艺品制作、休闲观光功能等一系列粮食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新思想、新技能和新地位,培育现代特色种粮新农人;还可设立粮食产业人才发展基金和新型种粮职业农夫评比活动,对示范性、优秀粮农赐予最惠国民待遇。另一方面,以自愿加入原则,引导各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粮食联合社,制定统一的粮食标准化体系,创建生态、优质、高效、绿色和平安的粮食产品品牌,不断增加农户的话语权。另外,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建立研发集成应用再研发的复合创新应用机制。最终,大力激励和支持粮食产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在各政府、涉农企业及组织的帮助下,加大社会资本对农村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