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护理常规_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与锻炼指导.docx
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护理常规_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与锻炼指导 摘 要 为患者减轻苦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熬炼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对29例病人术前进行健康指导,术后预防并发症,主动正确康复熬炼,均获得满足疗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为治疗胜利供应了保证,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护理 熬炼指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21 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29例,进行系统护理及熬炼指导,效果满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9例(31髋),男17例,女12例;年龄28岁75岁,平均59岁;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颈骨折19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均获满足疗效,髋关节稳定,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90120°。 护理:术前护理:全面评估:术前对病人的一般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身体各系统的检查,刚好发觉和治疗并发症1。心理护理:髋关节疾患的病人多伴有跛行,影响形象,且病程长,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苦痛。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留意事项,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阅历,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念。激励吸烟患者戒烟,指导深呼吸运动方法。术后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病人术后返回病房,马上在其患肢下垫一软枕,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直至病人可以下地活动。并给患肢穿高弹袜(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病人麻醉醒悟后,嘱病人深呼吸10次,上肢屈伸10次。指导病人尽早活动患肢,初始可被动推动按摩下肢肌肉,然后渐渐进行踝关节背伸、跖曲,股四头肌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2天起先常规赐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皮下注射。术后早期运用抗凝药物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留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防止继发出血。严密视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浅静脉充盈状况等。护士在输液时不要选择患肢,以免发生静脉炎。预防出血: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且术后一般运用抗凝剂,使出血的可能性增加。所以,术后必需严密视察脉搏、血压的改变及伤口敷料渗血状况。帮助医生更换敷料并加压包扎。定时挤压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视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防止出血过多。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一般在200400ml,色淡红。若在短时间内有大量出血,色鲜红,则应刚好报告医生处理。引流持续4872小时,出血量24小时30°,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10秒再放下,如此反复。每组3050次,每天34组。术后35天起先CPM运动。患肢抬高一般从20°30°起先,2次/日,每次12小时,以后每天增加°510°,术后2周达到屈髋90°。坐立练习:术后23天护士帮助病人坐床边,患肢做直腿抬高动作,患肢抬高维持510秒。上下床练习:病人采纳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的方法。站立训练及行走练习:术后34天,病人在床边练习站立,当病人床边持续站立>30分钟而没有不适感时就可以进行行走训练。出院指导:预防脱位:无论站立还是坐着,弯腰不要超过90°。坐着或躺着时避开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转身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转动上身,不要弯腰屈髋拾物,不能坐马桶或下蹲,勿坐沙发或矮椅(马桶、方凳高度以座位时髋关节屈曲90°、足底踏地为宜)。预防及限制感染:对拔牙或插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应刚好预防,防止细菌血运传播导致关节感染。爱惜关节:不在不平整、光滑路面行走,避开重体力活动及需髋关节大范围猛烈活动的运动项目,如奔跑、登山,削减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半脱位、假体松动等问题,并要限制体重。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诊1次。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样状况均应刚好到医院复查或与医生联系。 结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订正畸形、复原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胜利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而主动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是保证治疗胜利的关键。因此,护士应仔细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训练时期的康复训练做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胜利。本组病例病人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与功能熬炼,结果显示疗效满足,明显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赖风新.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现状.广西医科高校学报,2000,6:17. 2 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