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本_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原则与模式.docx
-
资源ID:81198485
资源大小:12.9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英语课本_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原则与模式.docx
高中英语课本_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原则与模式一、读课的目的阅读是一个主动主动地思索、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困难的智力活动。从表面看是读者感知书面文字,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事实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一个读者实现心理满意的困难的心理逻辑推理过程。作为交际手段之一,阅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中学阶段,阅读始终受到重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实力的同时,侧重培育阅读实力。”二、阅读课的原则1留意课文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课文的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行少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厚的学习爱好和剧烈的求知欲。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思维活跃,读的时候一挥而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爱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2背景介绍,清除阅读障碍东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们顺当地阅读,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学问面。如SEFC(B1)中 Unit15 Healthy Eating,向学生们介绍西方的饮食文化,既能丰富学生的学问,又有助于理解课文。中学教材节选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在阅读前对作者和有关的历史学问的介绍是很有益的。3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培育其归纳总结实力,逐步提高其素养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而不是把文章断成几个孤立的片段去处理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结构等。应当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去读,从整体上了解,然后再分段教学。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接下来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来,使得文章的线索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实力,而且有助于日后学生的写作实力的提高,类似的文章他们知道了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去写。在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觉得很详细,很实际,这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能产生明显的效果。4寓思想教化、国情教化于阅读课教学中在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英语大纲中明确阐述了一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化,增加对外国,特殊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化挖教材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熏陶。现行的一般高级中学课本,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很好的题材,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生哲理。如:Madame Curie一课中,学生们可以学到居里夫人的百折不挠、献身于科学的崇高精神;The Greeen Hills of Tangsa一课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爱护森林、禁止滥坎乱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5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阅读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指引,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学生课后自己大量的阅读,课文阅读只是为学生供应了肯定数量的阅读范例,仅依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是难以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的,还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大课外阅读。三、阅读课的模式阅读课的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预习 预习是要求学生找出影响理解的较难的词、词组或语法结构,上课时老师释义,才能有的放矢地听课。2背景介绍,课文导入 这一环节可以丰富学问,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其思维。阅读时一挥而就,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3阅读 要求学生课上限时阅读,带着问题快速地找寻有关信息,侧重培育学生的快速阅读实力。4检测 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可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型,如回答问题、正误推断、多项选择、归纳中心、短文填空、词语释义等要学生完成。5归纳总结 以最简洁的方式,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把文章的整体结构归纳在黑板上,可以成为复述课文的依据。6再读 消化文章的内容,加深印象,体验到阅读胜利所带来的乐趣。7探讨 给学生供应了一个离开课文自我表达的机会。可以巩固课文的内容、熟识课文中的语言结构,发挥想像实力,培育创建思维。(齐齐哈尔试验中学 侯伟宏 黑龙江教化探究200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