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篇.docx
2023年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篇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沟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日,法律起先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夫的生活,那么,农夫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爱护意识和民办法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高校生急迫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绽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全部的这些都必需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夫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看法,真正做到知法、懂法、遵守法律、用法。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也许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实力。三、调查的程序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四、调查问卷的基本状况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纳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终的有效问卷为56份。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1 你对法律学问了解多少?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b.不太了解65.3%c不了解21.9%2 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a 能,我对法律特别有信念10%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渐渐完善。31.7%d 说不好40%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扰时,您会a 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b 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c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d 拿钱私了32.5%4 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a 很强20%b 一般72%c 不强18%5 您觉得法律和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a 关系亲密55.8%b 关系不大35.82%c 没关系8.33%6 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遵守法律律的规定吗?a 严格遵守47.5%b 大部分遵守28.3%c 有时会14.12%d 对法律规定不了解10%7 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a 知道,并且非常清晰9%b 大体知道48.8&c 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26.7%d 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16.4%8 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缘由是a 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1%b 执法机关执法不严18%c 一些领导干部不遵守法律65%d 多数人对法律敬重不够6%9 公交车上您刚好看到有两个小偷合伙正在从一老人家挎包里偷东西,您会:a 立刻制止4.82%b 假如别人出面制止里,我也会帮忙16.9%c 做示意提示,引起别人或者被偷者的留意56.7%d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32%10 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殊好的挚友,向您借700块钱,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写借条给您吗?a 关系那么好,不用写58.6%b 应当写16.48%c 写不写都无所谓21.8%d 说不清5.2%依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沟通,回来通过一系列的据分析,也许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行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非常有限,权利意识特别淡薄(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依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峻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爱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是挚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爱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委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2)主动看法与消极看法并存因为法律的普及渐渐深化农村,大部分村民一般都还是能确定法律的价值的。可是,还有很多村民对相当部分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看法,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的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法律,从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给予的检举权、控告权还不甚了解。(3)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且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广阔农村,应当特殊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敬重。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妇女受卑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时有发生,但她们却忍气吞声,不会拿法律的武器爱护自己,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农夫的受教化程度不高,文化学问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阔农夫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特别少。所以,法律在广阔农夫的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非常淡薄,甚至是触犯刑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峻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旧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虽然,犯罪的缘由非常困难,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识不高。但许多懂法的也照旧如此。在农村里,一些普法教化单单靠形式化、表面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些传单,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行能从根本上提高农夫的法律意识。我觉得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阔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1、营造一个大家都主动参加的学法遵守法律的舆论氛围现在的传媒的力气是巨大的。各类传媒应当要加大法律的宣扬力度其。通过电视、电影或是其他的文艺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留意力。在这个方面,宣扬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扬教材广阔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学理论确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阔农夫的法律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农村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扬的素材应当讲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大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们。编写宣扬材料,最好是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化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首先,这支队伍应当要具备肯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识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也应当要熟识农村、农夫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夫常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的宣扬日,搞好法律询问活动,散发宣扬资料。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化上还应适当投入因为像编写教材、发行书籍,建立专业的普法队伍、定期下乡,全部的这些都是须要资金支持的。而且,我国的农村地域广袤、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首先,在村委会里,就应当设立专项资金,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来可以供村干部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其次,还可以用村里的传统方法,比如办壁报,做一些宣扬的栏,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刚好传递给农夫。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因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骇人动目的违法现象在报刊、电视,特殊是广阔农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爱护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误会,对法律权威性的误会。所以,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应当要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广阔的农村居民做出表率!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调研,让我从中学习了许多。也要特殊的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我怎样去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决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的学问,更要把从书本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通过这次关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研,也让我深刻相识到提高农夫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肯定会在广阔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高校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2023年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 返回书目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学问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高校生作为具有专业学问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高校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高校(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一、 探讨方法,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中学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高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二、 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状况如下:1、85.13%的高校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亲密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2、54.87%的高校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信任以后会渐渐完善;3、23.59%的高校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晰,73.33%高校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学问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一般法宣扬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5、问假如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实行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高校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高校生主见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肯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肯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8、只有少数14.36%高校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验;9、83.08%高校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状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扬属侵权行为,8.21%高校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晰侵权与否;10、假如被侵权,5.13%高校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高校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学问,拿起法律武器爱护自己;11、对于高校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高校生主见应加以惩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扬教化;12、50.26%高校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终有3.08%表示说不清;13、79.49%高校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14、80%高校生认为随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晰此种行为是否违法;15、2.05%高校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吸取法律学问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高校生常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吸取法律学问的热忱。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三、缘由分析(一)、学生方面的因素。(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依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高校生认为法律学问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生普遍认为专业学问才是他们应当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奢侈在学法律学问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高校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习法律学问。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高校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缘由之一;(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高校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实行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吸取法律学问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高校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验。高校生极少参与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相识的主要缘由之一。(二)、老师、学校方面的因素(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好像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学问更加贫乏了;(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学问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确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主动性;(3)学校宣扬力度不够,学生不能相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亲密性。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调查显示高校生的维权及遵守法律自觉性不高。要提高高校生的法律意识,必需实行多种途径和敏捷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一)进行普法教化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须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肯定联系的法律,简单提高学生爱好,增加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化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爱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2、,教学方法的改革: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老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纳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探讨,多进行社会闻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二)实践性的增加: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化终归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实行一些更详细,更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高校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育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驾驭,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遵守法律的警惕性,从而自觉遵守法律;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学问智力竞赛;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化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爱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闻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动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加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高校生的义务。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023年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 返回书目农业、农村、农夫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党的xx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心从实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动身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心、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化开展农村普法教化,提高农夫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夫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笔者结合目前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状况,深化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夫的法律意识,并和农夫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夫切身利益的法律学问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洁的法律学问发给农夫,使得一些农夫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我国农夫法律意识的现状虽然农夫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夫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夫法律学问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化,农夫的法律学问水平有了肯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扬流于形式,农夫对法律学问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相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变更农夫的法律学问和法律心理结构。这种对法律的生疏感确定了农夫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旧有很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觉,许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许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学问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夫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三是权利意识淡薄。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调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夫权益这一功能。农夫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爱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不少农夫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阔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阔农夫会坚决果断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夫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冲突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找寻法律救济的比重。二、农夫法律意识淡薄的缘由分析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日益深化,法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经过四个五年普法宣扬教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但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农夫的法律意识总体来讲还非常淡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究其缘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素养低下,影响其法律素养的提高。由于传统和现实缘由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化年限为7.7年,而城市为12.2年。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觉现在农村40岁以上的人群学历在中学以下的占86%,而高校毕业的很少。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肯定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农夫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定干脆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经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政治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虽然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渐渐传人并影响国民的观念和生活,但直到现在,在我国农村地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仍旧非常深重。一方面,由于人们仍主要生活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关系中,传统的无讼、和为贵思想及家族意识等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看法。遇到冲突纠纷时,或忍气吞声,或依靠有威望的长者或村干部依乡规民约来解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诉诸于法的,法律在百姓心中占据着很不起眼的位置。另一方面,受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人治思想作祟,认为法是管老百姓的,而自己却不受法律的约束,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夫对法律价值的非认同感。三是农业立法的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我国农村建设供应了法律支持。但总的来讲,农业立法还相对滞后,立法质量不高,层次较低,许多规范原则性太强,配套法律法规跟不上,缺乏可操作性。农业立法中重行政管理轻权利爱护的倾向仍很严峻,立法无法充分反映农夫的利益。而法律要被人们自觉遵行,必需使主体深切感受到法律是以表达自身需求为前提的。这样的农业立法现状必定会阻碍农夫对法的作用的正确相识,难以产生对法的信任心理,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价值感无法得到认同的重要缘由。四是法律在农村的实施状况较差。农夫法律意识的培育与农村良好的执法、遵守法律、崇法环境亲密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夫在遇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农夫不信任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溢向往。而农村的行政执法状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养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定减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信任、敬重和遵遵守法律律。高校生村官关于村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2023年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 返回书目一、 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法治社会的时代,农夫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养的凹凸,干脆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笔者是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的一名高校生村官,自工作半年多来,越来越感觉到普及法律在农村的重要性。有两件事情对笔者触动很大,也是笔者联合其他县区的法律、法学硕士村官成立东营村官普法联盟,开展这次普法调查的缘由。第一件事是笔者所在的银王村一位女性村民,名叫王如芹,在去她家走访调查时了解到,她已经有两年多没有下地走路了。缘由是两年前发生了一起车祸导致其腿部骨折,因为法律学问的缺乏,在没有去医院检查的状况下,肇事者仅赔偿1000元钱就与其达成协议私了,而且签了赔偿协议,承诺不再追究肇事者责任。结果后来延误治疗,导致腿骨已经错位,加之证据缺失,现在已经无法再找肇事者索要后续赔偿。笔者所在的银王村并不很大,仅有13名党员,但是在今年农村党员冬训期间,人数却变成了12人。笔者通过去镇纪委查询核实得知,党员王少朋因犯非法拘禁罪而受到刑法惩罚,东营区纪委依党纪赐予其开除党籍的处分,这就是给笔者触动的其次件事。农村党员相对来说文化素养、法律意识都应当比较强,尤其是对于王少朋这种受过多年教化的年轻复员退伍军人来说,做这种触犯党纪国法的事情更是很不应当的。于是笔者确定联合其他县区的法律专业的村官,组成一个义务普法联盟,力求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加强和增进农夫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削减违法案件的发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扰。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是希望通过对东营市不同县、区,不同乡、镇、村的农夫进行抽样,了解现今农夫的法律意识状况,以便后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农夫普法讲座和护航青少年,送法进校内活动。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调查对象分别是东营区龙居镇、牛庄镇、胜园街道,广饶县陈官镇、大码头镇,利津凤凰城街道等70多个村在农村生活的居民,被调查的人员也许在1865岁之间,针对老年人、中年人、务工青年人以及在读青少年四个年龄层分为四个小组,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三、调查的程序和方法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为主,非结构式访问的方式为辅。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这次的问卷调查共发问卷600份,其中龙居镇300份,牛庄镇60份,胜园街道60份,大码头镇60份,陈官镇60份,凤凰城街道60份。问卷发放时主要采纳在党员会议上集中发放问卷和去村里入户走访发放问卷两种方式,尽量留意广泛采样,注意年龄、性别的均衡。在发出的600份问卷中,回收率为85 %,其中有效率为82% ,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较为平衡。由此可见,此次调查的结果真实可信,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和全面性。四、调查问卷的基本状况统计1、您的性别是(1)男56% (2)女44%2、您的年龄在(1)25岁以下18.4%(2)2635岁19.5%(3)3645岁22.8%(4)4655岁以上24.1%(5)56岁以上15.2%3、您的文化程度是(1)不识0%(2)小学24%(3)初中39%(4)中学21%(5)大专以上17%4、您的政治面貌是(1)中共党员54%(2)共青团员2%(3)群众44%5、您的职业是(1)农村干部12%(2)乡镇企业工人或进城工人25%(3)务农43%(4)商业和手工业17%(5)私营企业主或乡镇企业管理者2%(6)其他 1%6、您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法律学问的?(1)广播电视报纸68% (2)日常工作或生产11%(3)普法宣扬学习15%(4)听别人说的5%(5)其他1%7、您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1)很强11% (2)有待提高89% (3)淡薄0%(4)说不清0%8、您认为村民委员会是?(1)乡镇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45%(2)农村经济组织2%(3)群众性自治组织11%(4)村党支部的执行机关40%(5)不知道2%9、您认为法律是用来(可多选)(1)管老百姓35%(2)管理国家66%(3)管干部52%(4)惩处犯罪80%(5)其它0%10、您是否关注过十八届四中全会?(1)关注过100% (2)完全没有关注0%11、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会议主题是?(1)依法治国98%(2)依德治国2%12、生活中往往有人情大于国法的现象,您的看法是(1)对0% (2)不对100%(3)不完全对,看状况而定0%13、您认为法律对于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怎么样?(1)特别重要83%(2)比较重要12%(3)重要5%(4)不清晰0%14、当您和本村的人发生经济纠纷时,首先想到找(1)乡村干部73%(2)亲朋好友4%(3)法庭、法律服务所23%15、您认为下列行为合法吗?某人因对方欠债不还而抢占对方家的黄牛,并宣称以此抵债(1)合法0%(2)不合法42%(3)有道理但不合法57.999%(4)说不清晰0.001%某人在家常常打骂妻子(1)合法0% (2)不合法99.998%(3)有道理但不合法0%(4)说不清晰 0.002%某位家长不准出嫁的女儿继承财产(1)合法0%(2)不合法100%(3)有道理但不合法(4)说不清晰0%16、假如您发觉有一位家属有犯罪嫌疑,您会劝他自首吗?(1)坚决劝96%(2)可能劝3.998%(3)不劝说,为其保密0%(4)说不清晰0.002%17、当您自己或他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您想过起诉吗?(1)马上想98% (2)有时想2% (3)不怎么想0% (4)说不清晰 0%18、假如您抓住了偷自己东西的人,您怎样处置他?(1)送派出所88%(2)交给村干部11%(3)痛打解恨0%(4)赔钱了事1%19、您认为要提高农夫的法律意识,下列哪些因素最为重要(可多选) (1)提高农夫的科学文化素养78%(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0%(3)加强立法26% (4)加强农村执法和司法47%(5)深化普法96%(6)健全、落实村民自治11%(7)其他0%20、请写出您知道的我国重要的法律。(按出现次序多少排序)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婚姻法、土地法、未成年人爱护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交通平安法、行政法、公司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法等。五、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依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沟通,笔者大致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法律学问欠缺,农夫法律学问水平有待提高。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农夫对于法律的看法正确,而且有提升自己法律意识的愿望。从调查结果中也不难看出,许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绝大多数农夫知道打骂妻子是犯法,知道不准出嫁的女儿继承财产是犯法,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应当起诉,抓住小偷应当送交派出所。这说明经过多年的普法教化,农夫的法律学问水平有了肯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加之大多数农夫的受教化程度不高,获得法律学问的渠道比较狭窄,加上有些普法宣扬流于形式,农夫系统、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的机会并不多,基本上靠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来学习,对法律学问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相识上。所以在村两委刚刚换届完成的大环境下,依旧有90%左右的农夫不明白村民委员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其次,农夫权利意识较为淡薄,不擅利用法律手段维权。80%左右的农夫认为法律是用来惩处和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其次是用来管理国家和干部的,只有35%的农夫认为法律是用来管老百姓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多数农夫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这一功能,主体意识模糊,权利意识淡薄。不少农夫在其权利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一味忍让,不敢抗争,缺乏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更不会利用法律手段来爱护自己的切身利益。第三,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较为普及,但法律在农村的地位仍需提高。问卷结果显示,全部的被调查对象都或多或少关注过十八届四中全会,其中绝大多数农夫了解此次会议主题为依法治国,只有2%的选择了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这反映出宣讲四中全会精神取得了肯定成效,但是农夫仅仅了解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内化为潜意识的行动。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出现了在有经济纠纷时,有70%以上的农夫选择找村干部协调解决,而不是找寻司法机构的帮助这样的状况。这说明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私了还是农村比较重要的解决冲突和纠纷的方式。第四,法律基础学问薄弱成为制约农夫法律素养提高的瓶颈。从调查问卷最终一题来看,农夫驾驭法律法规的数量明显不足,只有20%左右的问卷写了三种以上的法律,有50%多的问卷没有回答这一题,30%左右的问卷仅写了13种法律。综合来看,农夫对内容有大致了解的法律法规在10种以下,对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认知水平不均衡且带有明显的选择性。法律认知不足将严峻影响到法律权威树立、法律的遵守和运用, 有96%的农夫认为深化普法是提高自身法律意识重要因素,这也反映了在农村普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六、对下一步农村普法工作的几点想法。第一,破解形式主义普法问题,探究农村普法教化新模式。我国目前的普法教化主要依靠政府采纳多种形式进行全社会的法律宣扬教化,这种自上而下的普法教化模式在农村地区往往流于形式,所取得成效低于预期值。因此,下一步,东营村官普法联盟在普法是,必需要留意避开农村、城市普法一刀切、一锅端,解决形式主义普法问题。一方面要结合农夫文化素养较低、认知实力有限的实际状况,在法制教化中变更单一的说教方式,实行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农夫学习法律的热忱和自主性。如实行以案说法、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询问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夫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加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这样才不至于使送法下乡变成简洁的送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扬教化。要充分利用宣扬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尤其留意要将普法的重点放到现代法治理念和民主思想的教化宣扬上来,提高农夫对法律的深层相识。其次,对症下药,针对特别群体因材施教。由于青壮年男性大多外出经商、务工,现在的农村被称作386199部队,就是说农村妇女多、留守儿童多、老年人多。因此针对这三类特别群体,我们村官普法联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针对农村妇女,主要开展有关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赡养老人、合同契约、安排生育以及反邪教等方面的普法,围绕当前婚姻家庭、劳动就业、遗产分割等方面的问题,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实例子,阐述农村妇女在遇到法律诉讼时应如何举证,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留意帮助她们学习法律条文,理解含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引导她们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她们自我维权意识和实力。针对农村儿童,主要开展护航青少年,普法进校内的活动,普法重点集中在杜绝不良行为、交通平安、未成年人爱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教化上。通过开展定期教化,力争将普法教化同学校的教学安排结合,确保做到每月至少讲一次普法教化课。同时,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实行校内教化与校外教化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如法制手抄报竞赛、法律学问精神等,还可以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印制带有普法漫画和小学问的手册,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