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docx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依据国家教化部关于主动推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精神,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评定是全面实施素养教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推动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激励学生的特性发展,坚持素养教化内容的时代性和全面性;通过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引导广阔小学生在学问、实力、素养诸方面协调发展,结合我校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教化创新,全面推动素养教化,主动探究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我校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通过评价,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胜利,把握优势,增加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评价应坚持素养教化的正确方向,引导学校正确贯彻教化方针面对全体学生,从德、智、体等诸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育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实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养及健康的审美情趣。2.全面性原则学生综合素养评定,要有助于推动基础教化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全面性,反映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评价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注意评价的过程,使多元评价更进一步深化学生发展的进程,激励学生健康成长.4.多元化原则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即从过去过分重视学业成果转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健康素养及爱好特长表现等多方面得到综合发展。其中科学文化素养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问与技能的驾驭,更要关注学生驾驭学问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形成。5.差异性原则学生综合素养评定,在坚持评定内容全面性的前提下,要注意学生的特性化发展,体现学生见的差异性,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6.可操作性原则学生综合素养评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定要经验一个试验、积累、总结、完善的过程,要逐步完善评定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要做到操作性强、好用性强、简洁、易行、科学、合理。7.人文性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激励学生增加自尊性、自信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三、评价内容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及心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考核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爱好特长表现、老师寄语及班主任评语。1、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说明思品习惯及心理素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切集体,劳动习惯、与人合作、不怕挫折、爱惜环境的八项指标进行评价。统一制定评价标准,各年级依据标准做仔细细致的考核。科学文化素养根据课程安排要求,对学生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艺术(音乐、美术)、劳动共八门学科在学习爱好、学习看法、学习方法、学习实力、学习水平的五项指标进行评价。统一制定学科素养发展标准,各年级依据标准进行测试。2、考核状况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学问的驾驭;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数学学科学问的驾驭。学校统一命制试题,对校学生进行集体与个别考核。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课成果、体质健康标准。1)运动与健康学问考核成果(由相关老师供应学生的考每位核试卷);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果(由相关老师供应);3)学生到校率(由班主任供应,并签字);4)参与体育课活动的状况(由相关老师供应,并签字);5)参与学校与校级以上体育活动的状况(由相关老师供应,并签字);6)参与学校与校级以上体育活动获奖状况(获奖证书的原件、复印件)。爱好特长表现爱好爱好、社会活动、特长认定、获奖方面。1)学校创设环境;2)定期组织社会活动3)关注学生的特性特长。3、实践实力探讨性学习、技术与设计、信息技术考核成果(由相关老师供应每位学生的考核试卷)1、探讨性学习成果(如:各学科的小制作、小设计、各类总结、活动报告、小论文等);2.小制作、小论文、小独创,以及课题方案、报告等的获奖状况(获奖证书的原件、复印件)。3.探讨性学习、技术与设计、信息技术考核试题,由学校组织人员拟订,统一组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