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docx
-
资源ID:81524770
资源大小:13.8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docx
2023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把语文学问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与应用。”语文教学提倡以生活吸引学生回到主体地位,以生活呼唤学生走向情感体验,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有所感悟,产生心灵的振动。 关键词:生活 语文 主体地位 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改,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将教学延长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把语文学习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实践和体验中广泛地吸取学问养分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力。因此我们提倡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让课堂回来生活,德育便悄然浸润孩子的心灵。提倡生活化的品德教化,追求教化的无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相识到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考试,还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生活。这样才会激起他们剧烈的学习爱好。所以,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好,唤起他们的自信念,我是这样导入的:你认为班级中谁是最弱小的?并举一例说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姚奕是最弱小的。你瞧,她身材矮小,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看了就让人心疼。 生2:陈玉凤是我班最弱小的。她学习很吃力,就是背一首古诗也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生3:陈龙是我们班级最弱小的。上次扳手劲竞赛中,他的力气最小。 接着,我追问这些被认为最弱小的学生:“你们也觉得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他们很不服气地说:“我才不是最弱小的呢!”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了高效地学习,相识到自己可以帮助须要帮助的人或物。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极具生命教化意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洁的生活小事,却阐明白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爱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一篇课文的重、难点能否彻底解决是难点。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索、发觉,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闻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学问,只有当它靠主动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学问。”在我不是最弱小的最终一个环节,我设计了“链接生活,升华感情”这一活动。学生通过探讨学习课文有什么感想,小组沟通自己生活中爱护弱小的事,让学生幼当心灵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当爱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和物”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问、发展实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特性和健全的品行。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正如课标所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相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化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相识。”我们让教化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确立价值观,始终围绕孩子们生活中的实例来绽开,感悟做人的道理。上述案例中,我实施了把教学意图隐藏起来的无痕教化,以生活为突破口,沟通生活爱护弱小的故事,让品德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用自己的眼睛视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老师们经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作文越来越差了。”的确,在平常的作文和考试作文中,我们经常发觉这样的句子或词语“哇噻”、“酷毙了”、“帅呆了”、“笑死我了”类似这样的口语,在学生作文中真是屡见不鲜,由此表明,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实在太少,词汇积累很是单薄。而“生活语文”就是要创建条件让学生走进广袤多彩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去领会大自然这部宏大的书,去吸取大自然的乳汁。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节语文课上,学生正全神贯注地听着课,前排教室的叫喊声“下雪喽!下雪喽!”吸引了同学们的留意力。我极力想维持原来的课堂秩序,但事与愿违,只好停课。还没等我话说完,孩子们早已像出笼的小鸟,奔向操场,叫着、跳着。随后的一次作文课上,要求写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当题目布置下去时,我看不到同学们以前作文时冥思苦想、抓耳挠腮的情景了,一个个奋笔疾书,沉醉其中,时时发出“格格”的笑声。我纳闷了!下课了,当我看到同学们的作文时,我傻眼了!全班98%的学生写的与那次下雪有关:难忘的打雪仗、雪乐、玩雪细读下去,无一雷同。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以后的写作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在体验了生活的基础上再作文。如,春天到了,以农村春天特征为主题,让学生“找春天画春天说春天唱春天颂春天”,以生动感性的自然生活为素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力。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由怕写到乐写。 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学问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珍贵礼物”。“走进生活,语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语文跟生活相结合甚至熔铸到一起,开拓了一块新天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只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再为教语文而大伤脑筋了,学生也不必再为学语文而唉声叹气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以生活吸引学生回到主体地位,以生活呼唤学生走向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溢语文的世界,从而更加酷爱生活,酷爱语文。愿语文教学这块园地勃发无限的朝气,呈现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自峰.步入人文 走进生活浅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学观的转变.2023.3. 2.邱龙涛.让语文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语文.2023.5. 3.万修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当家作主.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