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docx
-
资源ID:81534734
资源大小:32.09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docx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 对于教案的写作,信任作为老师的你肯定非常熟识吧,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当开展教学事前起草的文字载体,以下是我细心为您举荐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驾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育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实力和计算实力。 3.培育学生规范书写和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3/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1/8是5/8,7/12里有( )个1/12。 (3)3个1/5是( ),4/7是4个( )。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这个学问。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89页例1。 (1)提问:视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索并回答:1/8+3/8,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这样思索: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干脆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板书:1/8+3/8=1+3/8=4/8=1/2 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即时练习 1/5+1/5 2/7+3/7 7/10+1/10 2.同分母分数减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相识和驾驭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操作实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实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驾驭长方体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打算: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五、学具打算: 学生每人打算一个长方体形态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日,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挚友,同学们看,你们相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屏幕上显示: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指着图)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今日,我们一块来探讨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相识) 二、探究新知: 1、面的相识: 师:依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学问,谁能说说长方体的也许样子呢? 生:它的也许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生甲: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乙: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生丙:砖,床,衣柜,教室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很多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细致视察,就能发觉许多许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的学具,跟着老师一块儿摸一摸(老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 生:是平平的。 师:这样平平的面究竟有多少呢?请同学们留意观看屏幕(出示课件)。 生:个面。 师:你们手中的学具也是个面吗?数一数。 生:个面。 师:对,这是我们对长方体的第一个发觉,长方体有个面。(板书:个面。)这个面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留意观看屏幕(逐个出示:上下两面重合,左右两面重合,前后两面重合。) 师:现在,你看到长方体哪两个面怎么样了呢?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师:说明这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这两个面的形态、大小完全一样。 师:现在哪两个面又重合在了一起? 生:左右两个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 师:说明左右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左右两个面大小完全一样。 师:接下来哪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想出来了请举手。 生:前后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 师:这位同学究竟猜想的对不对呢?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显示:前后两个面重合。)这位同学猜想的对吗? 生:对。 师:通过刚才的视察,你发觉长方体个面都是什么形? 生: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是不是全部的长方体个面都是长方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细致视察一下。 生甲:我的长方体学具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乙:我的长方体学具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一般状况下长方体个面都是长方形,在特别的状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通过刚才的视察及电脑演示,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风光的特征。(师板书: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同。现在请同学们齐读长方风光的特征。 生:齐读。 2、棱的相识: 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 生:有割手的感觉。 师:看着棱,你发觉了什么? 生: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师:长方体的棱有多少条呢?数一数你的学具。 生:12条。 师:(拿出长方体棱长框架,师引导学生有依次地依次数出长方体棱长。)12条。这是我们的其次个发觉,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12条棱) 师:现在,大家一块来探讨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边视察边用直尺测量,思索一个问题:1、长方体12条棱按长短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带着这个问题,四个人为一小组,边探讨边分。(师巡察) 师:探讨好的小组请举手。 生甲:我们小组把12条棱分成了三组,最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较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最短的4条分成了一组。每组棱长度相等。 生乙:我们小组分成了两组:最长的条分成一组,剩下的条分成一组。 (师:究竟这两组同学分的对不对呢?请同学观看大屏幕,显示1:最长4条分成一组,最短4条分成一组,剩下4条分成一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分成。显示2:最长的条分成一组,剩下的条分成一组。)这两组同学分的对吗? 生:都对。 师:12条棱一般状况下分成组,每组有条棱长度相等。特别状况下分成组,一组有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有条棱长度相等。相等的棱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成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总结为(师边说边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的相识: 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 师:这样的顶点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显示: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个顶点。 师:是不是全部的长方体都有8个顶点呢?拿出你们的学具数一数。 生:个顶点。 师:对,第三个发觉,长方体有个顶点。(师板书:个顶点) 师:(出示课件)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边说边用鼠标指三条棱) 生:不相等。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边说边用鼠标指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出示学具边说边用手指)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的学具,老师用手指,同学们说出它的长、宽、高。(师把教具竖放、横放、侧放、让学生说出长、宽、高) 师:事实上,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依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变更的。现在咱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电脑出示:练习题1) 三、课堂巩固 推断:(正确的在括号里面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肯定是长方形。( ) (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相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特别状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相识 教学目标: 1.初步相识立体图形、相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视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接着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擅长合作沟通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驾驭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视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老师:这些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相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打算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解并描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解并描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相识。 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根据肯定的依次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引导学生视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态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老师分别出示这两种状况的教具。 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风光的特征。 (2)棱的相识。老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留意视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主动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验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索称物的不怜悯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究,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赐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觉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 PPT课件 天平 药瓶 学生打算 天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爱好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回答) 2你们真聪慧,在平常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出示2瓶钙片) 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方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 师:老师打算了一架天平。假如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假如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日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次品的特点发觉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须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详细质量,而只要依据天平的平衡状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推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简单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假如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假如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肯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合作沟通,探讨探讨 师:同学们真聪慧,这么简单就从3瓶钙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实你们已经用自己的聪慧才智解决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例2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材分析 视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其次学段,通过视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分辨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视察到的简洁物体形态。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视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须要学生进行想象、揣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实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学问奠定感性相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视察物体的感性阅历,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分辨从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分辨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态和相对位置。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视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打算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视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留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沟通。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验视察、想象、揣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实力才能得以熬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行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索。要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理清思路,相互启发。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让学生经验视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相识到从不同位置视察物体所看到形态是不同的,能正确分辨从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物体形态。 数学思索:能依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实力。 情感看法: 1通过选取熟识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视察对象,联系生活阅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2通过合作沟通,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沟通和表达实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视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第一单元:视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视察多个物体 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辨别从不同角度视察立体图形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想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学问的爱好。 教学重点:能依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想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实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打算: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视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验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老师巡察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探讨沟通。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状况: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随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随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态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视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索,动手试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觉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假如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 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态不变,应当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指导。提示学生根据肯定的依次摆放,既可避开重复也可避开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沟通。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随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随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随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随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老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确定和激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依据从一个角度视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依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板书设计:视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视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第一单元:视察物体 其次课时:从多个角度视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依据图形推想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学问的 爱好。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从多个角度视察物体的实力,通过思索和分析,驾驭从不同角度视察立体图形的状况。 教学重点:经验视察过程,依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想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实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打算: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依据从某个角度视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怎样依据从多个角度视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老师出示从正面视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依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验过程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打算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老师巡察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其次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当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主动地思索,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索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依据题意自行操作,老师巡察刚好发觉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刚好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视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探讨并流拼搭的方法。留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沟通。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沟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态。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干脆作出推断,再组织沟通。 4第6题:让学生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推断所视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到:不能只依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态,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假如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须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视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精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并依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沟通。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依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主动地动手参加,主动地思索。在根据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依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依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视察立体图形 先依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终依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作业:教辅相关练习。 其次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相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相识等学问的基础上绽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学问。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学问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学问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学问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相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相识等学问,但本单元的学问属于“数论”的初步学问,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肯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探讨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探讨,避开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探讨的问题。教学时要留意以下两点: 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相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相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相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驾驭质数、合数的概念和推断方法,能敏捷选择方法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能推断两个自然上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视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别到一般的相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驾驭,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能运用肯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推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探讨法、讲解法。 课前打算 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第2张) 1谈话: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抢答嬉戏,看你们对以前学过的学问驾驭的怎么样。 2抢答: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下面的数有几个因数。 师出示数,学生抢答因数的个数。 3.思索: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课件第3张) (2)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3)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生1:一个数是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生2: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3:找一个数的因数,用这个数依次除以1,2,3,4商假如是整数,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设计意图 用抢答嬉戏的方式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爱好,通过对旧学问的复习,为下面要学习的质数与合数做打算。 4.师:我们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个新概念:质数和合数。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1)学生小组内沟通,写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课件第4张演示) 1的因数有:1 11的因数有:1,11 2的因数有:1,2 12的因数有:1,2,3,4,6,12 3的因数有:1,3 13的因数有:1,13 4的因数有:1,2,4 14的因数有:1,2,7,14 5的因数有:1,5 15的因数有:1,3,5,15 6的因数有:1,2,3,6 16的因数有:1,2,4,8,16 7的因数有:1,7 17的因数有:1,17 8的因数有:1,2,4,8 18的因数有:1,2,3,6,9,18 9的因数有:1,3,9 19的因数有:1,19 10的因数有:1,2,5,10 20的因数有:1,2,4,5,10,20 (2)师:视察它们因数的个数,你发觉了什么? 小组探讨:依据因数的个数,你觉得可以怎样分类? (3)(课件第6张) 生1:有的数只有两个因数,如5的因数是1和5。1只有一个因数1。 生2:有的数的因数不止两个我们来分分类吧! 2.学习质数与合数(出示课件第7张) 师: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做质数表。(课件第8张) (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学生探讨:怎样找100以内的质数?说说你的方法。 (课件第10张) 生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数是质数。 生2:先把2的倍数划去,但2除外,划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3的倍数也可以 划到几的倍数就可以了? 生3:划到7的倍数就可以了. (3)(课件第11张演示)剩下的数都是质数。 (4)师出示100以内的质数表(课件第12张) 4.牛刀小试。(课件第13张) (1)将下面的各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内。 2 27 37 11 58 61 73 83 95 (2)两个质数,和是10,积是21,这两个质数是多少? 生:21=3×7,3和7都是质数,而且3+7=10,所以这两个质数就是3和7。 两个质数,和是7,积是10,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