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docx
-
资源ID:81537939
资源大小:19.9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docx
2023年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立刻办改革深化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面我为大家整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x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立刻办改革深化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削减政府对市场资源的干脆配置,最大限度削减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脆干预,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做出部署。 工作要点,主要任务 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 01 推行不见面审批。根据疫情防控须要,依托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行非接触式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查询、询问、申报,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受理、办理、结果寄达等方式办理相关业务,尽量削减办事群众到实体大厅办事,防止传染风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平安、更便捷、更高效。 02 加快推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年底前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力显著增加,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推动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03 加强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更大力度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将更多干脆关系到企业和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建设应用,重点推动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卫生健康、教化、就业、医疗保障等领域政务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政务数据的共享率和应用率。 04 打造指尖办xx品牌。接着优化并大力推广省级政务服务APP陇政通,初步实现企业和群众通过一部手机查询办理身边事。 05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究推动一事一次办,即以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加强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精准集成办理一件事所需供应的各类材料,推行一表申请,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供应套餐式集成服务。 06 进一步提升政务大厅服务水平。完善省、市、县、乡各级综合性政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服务模式,稳步推动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根据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要求,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持续改进窗口服务,大力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 07 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便民利民改革。推动不动产登记、交易监管、税收征缴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年底前在市州及兰州新区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08 推动纳税便利化。总结推广项目管家不来即享等有效做法,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推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年底前实现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行主税、附加税费合并申报,持续压缩办税事项和时间,推动更多办税事项实现一次办结。 09 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环节拓展,逐步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链条。推广实施进口货物两步申报通关模式。精简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和单证数量,大力推行无纸化通关作业。 10 深化减证便民行动。在总结嘉峪关市试点阅历基础上,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组织各地各部门公布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清单之外不得索要证明。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1 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仔细承接落实国务院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在国家公布中心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基础上,组织编制并适时公布全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对清单内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适用范围、有效期限、中介服务等要素。 12 清理规范行政备案等事项。年底前推动将省级层面设定的行政备案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清理规范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整治变相审批。 13 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评估。组织对现有行政许可实施状况进行检查通报。托付第三方机构对已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落实状况进行评估,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14 有序推动证照分别改革。上半年在兰州新区开展试点,全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全覆盖清单管理,并通过干脆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改革方式,着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放宽市场准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在全省全面推开。 15 最大程度为企业开办供应便利。在企业开办已实现3个工作日内完成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xx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在政务大厅开设企业一窗办专区,实现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职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事项线上一表填报、一次实名验证,线下一窗领取材料,做到一步到位、一次办理。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应用。 16 仔细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刚好发觉并破除市场准入中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健全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准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奖惩机制等。 17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以文化、医疗、教化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深化清理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人才发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实现按市场化配置资源原则自负盈亏经营。 18 推动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需办理的行政许可、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措施。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稳妥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书目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相关工作。 加快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19 推行投资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6月底前,主管部门制定出台雷电灾难风险评估、地震平安性评价、地震灾难风险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交通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价等事项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明确区域评估专业技术标准、适用条件、评估报告时效期、评估报告审指责审流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区域评估清单,明的确施范围、评估事项、评估范围,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推动实施。 20 推动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年底前全面实现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努力实现投资项目线上核准。开展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年底前清理取消一批缺乏法定依据的投资审批事项和红头文件,修订形成全口径、有分类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并联审批,大力推动承诺+监管模式的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通过健全完善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工作机制,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和一般审批事项承诺制审批。开展投资堵点疏解治理专项行动。 持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21 大幅压减工程建设领域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事项。根据国家部署,年底前力争将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类别、等级认定事项压减三分之一以上。深化资质审批方式改革,推广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制审批,持续推动企业资质办理一网通办。 22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系统应用。主动推动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全部审批事项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开展审批,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实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6月底前,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年底前,建成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施工图网上审查,实现多图联审全程数字化;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程电子化,做到网上受理、网上开标、远程评标和智能化监管。 23 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环节办理时限。在各地政务大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全面引入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办水、办电、办气等业务,供水新增、扩容改装的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20个和15个工作日以内,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 24 进一步压减环评审批事项。根据国家要求,对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急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一律取消环评审批。 25 深化规划用地审批改革。加强规划用地与投资决策的连接。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推动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压减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的事项和材料。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6 仔细实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扬培训工作,8月底前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刚好修订清理。 27 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合理设定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推动降低偏高收费。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对收费状况进行全面自查,6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违法违规收取的入会费、赞助费、会议费、培训费、评比表彰费等,并限期退还违法违规所得,年底前对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自查自纠状况组织开展抽查检查。 28 推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公开口岸收费书目清单,整治物流堆场等领域的乱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清理规范铁路等货运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 29 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综合运用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严禁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发挥省级中小微企业续贷转贷基金作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续贷转贷业务产品进行有机结合,为中小微企业供应续贷转贷服务。进一步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削减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9月底前,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收费问题全面排查和重点抽查。 30 加大诚信政府建设力度。持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担当机制,对各类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须要变更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深化推动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健全完善一企一策问题解决机制,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剧烈的涉企问题。持续清理政府部门和省属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七 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31 给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削减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和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探究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办学等自主权。 32 切实优化人才引进服务机制。根据不求全部、但求所用原则,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简化引进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对特别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方式,开拓特地渠道,供应特别政策,实现精准引进。充分给予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敏捷多样的引才方式,有效调动和激发用人单位的引才主动性,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规范化 33 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进一步融合,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合理支配检查频次,削减重复检查,提升监管效能。大力推行部门联合抽查,持续完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年底前基本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政府相关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抽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x)、信用中国(xx)网站、x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等进行公示。 34 深化推动互联网+监管。建设x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并与国家系统实现对接联通,汇聚共享监管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风险的跟踪预警,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35 推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大力实施信用监管,规范认定并设立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对失信主体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获得信贷、发票领用、出口退税、出入境、高消费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建立健全信用修复、信息主体异议申诉等机制,激励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 36 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亮度。加强对行政惩罚、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削减不必要的执法事项。持续改进执法方式,推动执法结果共享互认,刚好制止一刀切等行为,对遵守法律记录良好的企业削减检查频次。年底前基本实现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刚好精确公示执法信息、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确定法制审核全覆盖。 37 进一步落实公允竞争审查制度。针对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方面对民营、外资企业设置的卑视性规定和做法,对2023年12月31日前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刚好向社会公开。 38 切实维护招投标和政府选购领域公允竞争秩序。年底前,组织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各种涉及地域、行业和全部制卑视的不合理规定,防止随意附加各种意向性限制条件,集中曝光一批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选购领域不合理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和供应商的违法违规行为。 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 39 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不断优化完善xx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在不同医院间的互通共享,便利居民线上追踪查询个人就诊信息。 40 持续优化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服务。全面清理取消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企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和证明事项,督促相关企业对确需保留的收费事项实行清单公示,规范收费行为。主动推动一站式办理和网上办事。 41 提升公证服务效率。加快推广网上公证业务办理系统,提高公证办理信息化水平。对于部分具备网上申请和受理条件的公证事项,推行网上受理和线下办理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努力做到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年底前,全面推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 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政务服务评价监测体系 42 大力推行好差评制度。在全省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构建接受评价受理整改反馈信息公开结果应用的好差评全流程工作机制,切实增加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度。 43 稳步推动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依照国家标准体系,以市场主体感受为依据,组织开展我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通过评价查找解决我省营商环境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改进。 44 深化第三方评估工作。托付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定期对放管服改革推动状况开展评估评价,提出看法建议,推动管理和评价相分别,保障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价结果作为深化改革、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激励各地自行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