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12).docx
-
资源ID:81555859
资源大小:25.2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12).docx
2023年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12)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课题名称】 2.1 电路与电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明确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3学会简单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 【教学重点】 重点: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析 【教学难点】 难点:短路时电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点】 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正确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资源】 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手电筒的开、关过程及其现象,引导学生明白手电筒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电路的画面,如图2.1所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验演示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实际电路的例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多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的实际电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际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知识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负载和传输环节。 2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也称为用电器或用电设备,是把电能 图2.1 实际电路 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传输环节是构成电路通路的部分。 教学环节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通路与断路;进而多媒体演示电路的特殊状态短路,如图2.2所示;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状态下电路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通路与断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并自行分析三种工作状态下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及预防短路的方法与措施。 知识点: 电路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通路、断路和短路。通路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闭合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路也称为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即I=0;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比正常通路时大许多倍,严重时会烧毁电源和短路内的电气设备,因此,不允许电源短路。 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安装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 教学环节3: 电路模型与电路图 教师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例解释电路模型与电路图的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注意:不允许电源短路。 3电路模型和电路图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1 图2.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课题名称】 2.2 电流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掌握电流的常用单位。 2学会区分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3明确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 重点: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分 【关键点】 明确电流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流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断开开关,电路中无电流,小灯泡不亮;合上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暗,是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流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方向的规定。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现一个复杂电路,并设计在不知某支路电流实际方向的情况下,求该支路电流大小的情景,从而引出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学生活动2:学生可通过教师讲解,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练习并掌握根据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与计算值,来确定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的方法。 教师活动3:教师讲解电流大小的定义及其常用单位,并通过相关例题对电流大小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3:学生通过听讲与练习,学习电流大小的计算及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师活动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直流电流、脉动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的相关波形图。 学生活动4:学生可根据展示的波形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直流与交流的概念。 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为计算方便常先假设一个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用I表示,即I= q 。电流的常用单位:安培(A),t还有毫安(mA)、微安(mA)。常用电流的类型:电流通常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又可分为恒稳直流电与脉动直流电。 注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闪电电流大小、一般家用电器的工作电流大小、手电筒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小以及电子手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等相关常识。 教学环节2: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利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示意图,并结合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流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最好结合万用表和电流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仔细观察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流一般用直流电流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挡代替电流表进行测量。 电流表使用时应注意:与被测电路串联;注意电流的极性。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流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流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防止短路。 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流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 1电流的形成、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常用单位与类型。 2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 2、3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2 【课题名称】2.3 电压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 2掌握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3明确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4了解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电压的大小与方向。 2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3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压、电位、电动势的的基本概念;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 明确电压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压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在小灯泡安全使用范围内,分别用完全相同的2节1.5V电池串接后供电和其中的1节1.5V电池供电,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度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即电源提供的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压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教师活动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引出电压的定义式。 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压的定义式。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压的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学生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掌握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电位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借助电压的联系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及电位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压的定义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与被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即UAB=WAB。电压的方向:规定电压的方向由q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压降低的方向。电压的单位是V(伏),通常还有kV(千伏)和mV(毫伏)。在电路计算时,若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方向,常常先假定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压就是两点间的电位差。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的电位之差,即UAB=VA-VB。 教学环节2: 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一)电源电动势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常用电池的电动势,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正电荷在电源力、电场力作用下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电池的电动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力做功的性质与过程,从中理解电动势大小的定义式。 (二)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演示电源端电压测试实验,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电源开路与通路时端电压的值,帮助学生分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电源端电压测试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源电动势通常标在电池的外表面;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正电荷从低电位(负极)移动到高电位(正极),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量q的比值。即E=W。q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电源的端电压。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当电源工作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小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 教学环节3: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示意图,教师结合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压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可结合万用表和电压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电表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压一般用直流电压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代替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使用时应注意:与被测电路并联;注意电压的极性。直流电压表的“+”接线柱接电压的正极,“”接线柱接电压的负极;选择合适的量程。电压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压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压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压表。 教学环节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常用电池,并介绍其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常用电池,了解其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电压与电位。 2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3电压的测量。 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一 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熟悉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 3学会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时的正确读数。 【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正确读数。 【教学难点】 难点:读数 【关键点】 直流电压的测量与读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实物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万用表、电池、电池盒、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如小明玩赛车时把新旧电池混在了一起,请学生们帮小明想办法来区分新旧电池,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一)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教师活动:教师可展示指针式万用表实物,利用多媒体讲解万用表各部分组成、作用及其相关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每人或两人一组准备一个万用表,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结合万用表实物学习、认识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二)操作前的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可边示范边讲解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模仿、练习操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知识点: MF47A型指针式万用表主要分为刻度盘和操作面板两部分。操作面板上主要有机械调零旋钮、电阻调零旋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表笔插孔等。万用表操作前的准备:将万用表水平放置;机械调零;插入表笔;电气调零;使用完毕后转换开关的放置。 教学环节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一)直流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模仿、练习万用表测干电池两端电压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注意: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二)直流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步骤。 知识点: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的操作步骤: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压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与被测电压并联。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操作步骤: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流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与被测电流串联。电流从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 教学环节3:直流电阻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 教学环节4:正确读数 (一)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直流电压与电流时正确读数的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 知识点: 读数时,一般刻度盘与量程选择开关配合进行。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应该看刻度盘中从上至下的第二根标尺,其左端为“0”,右端为满量程,标有“250、50、10”三组量程。标尺上共标有50小格、10大格,选择哪一组量程读数方便,具体要看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选择的位置。正确的读数步骤:根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处位置,明确满量程的值;计算每小格所代表的值;明确指针所指的格数;计算测量值:测量值指针所占格数×每小格所代表的值。 (二)测量电阻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电阻时正确读数的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 知识点: 测电阻,应该看刻度盘中最上方的第一根标尺,其左端为无穷大“¥”,右端为“0”,并且标尺刻度是不均匀的。电阻的测量值刻度数×倍率。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3直流电阻的测量。 4正确读数。 注意:测量电阻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四、课堂练习 1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若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10V,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压值为多少?若是测量直流电流,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50mA,指针所指的位置仍为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流值为多少? 2若图2.3所示为测量某电阻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已知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R×10挡,试计算被测电阻的值。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图2.3 指针所指位置示意图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二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接简单电路。 2熟练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并能正确读数。 【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并正确读数。 【教学难点】 难点:小电路的搭接 【关键点】 明确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做中学、个别指导 【教具资源】 万用表、各种直流电源、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直流电压的测量练习1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池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2.5V挡较合适。 2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阻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技训表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10 V挡较合适。 任务二 直流电流的测量练习1搭接小电路 教师活动:教师可介绍面包板的使用方法;分析小电路原理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搭接的实物图,并布置任务与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在面包板上正确搭接电路。 2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活动:教师可现场示范或利用多媒体展示测电流的正确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练习直流电流的测量。 任务三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想一想如何用万用表测家用插孔中220V的交流电?请写出其操作步骤。 【课题名称】2.4 电阻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的含义,会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学会常用电阻器的识别,掌握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理解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3掌握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与步骤,了解使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4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电阻的含义,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常用电阻器的识别,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关键点】 明确电阻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实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常用电阻器若干、万用表、兆欧表、单臂电桥、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220V 100W”与“220V 40W”的两个普通白炽灯,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中灯丝的粗细,“220V 100W”的白炽灯灯丝相对较粗,教师进而分析灯丝电阻与灯丝的粗细有关,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阻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与电阻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运用类比或提问的方式讲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常用单位及其电阻定律,利用电阻定律讲解一定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学习电阻定律,通过例题学会电阻定律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W(欧姆),常用的还有kW(千欧)、MW(兆欧)。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S况下,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教学环节2:电阻器 (一)常用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展示的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二)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电阻器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的识读。特别是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的识读,主要以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为例,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电阻器主要参数的识读方法,特别是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的识读,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练习。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W,常用单位还有kW(千欧)和MW(兆欧)。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纯金属的 S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而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用电阻器一般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敏感电阻器等。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电阻器阻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教学环节3:电阻的测量 (一)万用表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二)单臂电桥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0W精密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过程。 (三)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电动机接地电阻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方法与步骤:先将检流计的锁扣打开(内外),调节调零器把指针调到零位。把被测电阻接在“Rx”的位置上。估计被测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桥臂比率,使比较臂的四档都能被充分利用。先按电源按钮B(锁定),再按下检流计的按钮G(点接)。调整比较臂电阻使检流计指向零位,电桥平衡。读取数据:被测电阻=比较臂读数之和×比率臂。测量完毕,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按钮,然后拆除被测电阻,再将检流计锁扣锁上,以防搬动过程中损坏检流计。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一般步骤:将兆欧表放置在平稳的地方。开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分开,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短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接触,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0”。在摇动手柄时不得让L和E短接时间过长,否则将损坏兆欧表。用单股导线将“L”端和“E”端分别接在被测电阻两端,摇动手柄,摇动手柄的转速要均匀,一般规定为120/mim,允许有±20%的变化。使用后,将“L”、“E”两导线短接,对兆欧表作放电工作,以免触电事故。 教学环节4: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利用多媒体说明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或讲解的实例了解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三、课堂小结 1电阻与电阻定律。 2常用电阻器。 3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4电阻的测量。 5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4。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三 万用表测电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熟悉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的基本操作,并会正确读数。 2学会万用表测电位器、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并正确读数。 【教学难点】 难点:万用表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关键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个别辅导法 【教具资源】 万用表、小灯泡、色环电阻器若干、光敏电阻器、电位器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各种电阻器的识别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各种电阻器实物,并讲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多媒体与教师的讲解,了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 知识点: 小灯泡两端的电阻是固定电阻。电位器有三个端,其中 1、3端之间的值是固定的, 1、2或 2、3端之间的电阻是可变的。光敏电阻器的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任务二 测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提示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阻值的大致范围,提醒学生正确选择倍率。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提示和提醒下正确选择倍率,并按要求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注意:每次选择倍率后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任务三 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阻值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说明并讲解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说明测量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测量训练。 注意:电位器的三个端点不要搞错。 知识点: 测电位器标称阻值及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测标称阻值。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3”两个管脚进行测量,并正确读数。测阻值变化情况。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2”或“ 2、3”两个管脚,同时旋转电位器的旋钮,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测光敏电阻器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测阻值变化情况。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光敏电阻器的两个管脚,然后用黑纸片慢慢靠近光敏电阻器,直到完全挡住光照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任务四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请问你知道热敏电阻器吗?通过课外学习说一说热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课题名称】2.5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3会区分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典型应用。 【教学重点】 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难点】 难点:电阻的伏安特性 【关键点】 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电阻器、二极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展示12个具体实例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回忆并复习初中已学过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设计并出示各种类型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相关例题。 知识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 R注意:欧姆定律的变式R=U并不表示电阻的阻值会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也 I不会随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化而改变,此公式只是说明电阻的阻值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来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性电阻(如固定电阻器)和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讲解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各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环节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各种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仔细听讲。 知识点: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电阻阻值不随电压、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人们平常所说的电阻都是线性电阻,线性电阻的阻值是一个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反之,电阻阻值随电压或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阻值不是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伏安特性:一般把电阻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特性,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 三、课堂小结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电阻的伏安特性。 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 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5。 【课题名称】2.6 电能与电功率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2知道额定值(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 3了解单相电能表的铭牌。 【教学重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额定值的理解 【关键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举例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