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好语文课,做好语文人.docx
2023年上好语文课,做好语文人 上好语文课,做好语文人 观特级教师授课有感 李凤霞 周末,一行七人直奔沧州影剧院,虽已至寒冬,影剧院里却是暖意浓浓。王崧舟、盛新凤、虞大明,宋运来四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以及沧州市运河区的张燕老师为我们现场做课,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的讲座。之前对于几位名师的了解只限于杂志上的几篇文章,网络上的几段讲课视频,这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 盛新凤老师的语文课如行云流水一般,舒卷自如,处处流淌着温情,清新、秀丽、淡雅。王崧舟老师给人的感觉很平和,语言亲切有激情,虽然是南方人,可是一口的普通话,那是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我想到了电台的播音员。虞大明老师讲的是一节阅读课麦哨,整堂课上的轻轻松松,非常有趣,百宝箱里不时地还会变出茅茅针棒棒糖,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大师级的课堂上见到的情景。他的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孩子们模仿吹麦哨,还有吃茅茅针的样子。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再好好品读一下其他优美的文字段落呢?也许是自己的水平所限,所以一开始听虞大明老师讲课时,总感觉思维是在天上飘着的,找不到落脚点。之后,他在讲座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留给记忆深处的是什么样的课堂?”也正是这个问题,让我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喜欢,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真正需要的。宋运来老师语言风趣幽默,课堂上不时引起学生和老师们轻松的笑声,从他的教学评改中,我也学到了一招,上周作文课试用还算有效。后发过来的资料特挺实用。 两天的时间竟然觉得如此短暂,受益匪浅。几许激动,几许积淀之后,更多了几许思索与感慨。尤其是盛新凤老师和王崧舟老师的课留下的印象最深,有几点感悟,今天和大家交流。 一、上好语文课的问题。 两位特级教师都提到了“语用型课堂”。 2023年的课标明确了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是各个学科的共性,工具性才是语文的根本属性,是语文学科的个性。绝对不能只注重人文,注重理解,而轻视语言,轻视运用。 盛老师在讲座中说,语文课的教学就如同画圆,在备课的时候,要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再画圆,最好是画两三个同心圆。”这个支点应该就是这节课的中心目标,画出来的圆都要是为中心目标服务,这样的话,教学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她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按照这个思路铺开,听、说、读、写的训练都是围绕“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展开的,放得远,但抓得牢,如同江上钓鱼一般,上了钩的鱼一般是不会轻易跑掉。 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这节课设计也非常巧妙,让人找不出上课的痕迹,伴着悠扬的古筝,就如同在给大家讲述孔子的故事,领着大家走近泗水河畔,一堂课娓娓道来,孔子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慢慢高大鲜活。整堂课听起来就是一种享受。 两节课都注重了朗读训练,注重了思维训练,注重了写作训练,用轻雅的音乐配上老师精心设计的独白,带着学生进入读或写的情景中,入境入心,才能更好地把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听课的每一位老师也都融入到那种氛围之中。这该是语文课要达到的境界。 从03年转行教语文,整整十年了,听完盛新凤和王崧舟老师的课以及讲座以后,突然有种误人子弟的感觉。平时上课时,虽不是拿着教参照本宣科,但是网络时代的今天,动动鼠标,网上搜索,大量的信息便会呈现在面前,思想游走在屏幕之上,网页之间。抛开教参,抛开网络,我们到底还能往前走几步?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盛新凤老师十年研究走出和美语文的教学之路,而我仍在路上行走,却找不到方向。 二、做好语文人的问题。 首先,语文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也是我这次聆听名师讲座最大的感受。教语文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 盛新凤老师是浙江湖州人,有着江南女子的特质,婉约精致,静若幽兰,如空山幽谷的兰花一样,在平静中独自绽放,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她倡导“和美”语文的理念,用自己的婉约、柔美,展示了江南女子的和顺之美,她这样的老师教这样的语文最合适不过了。教了二十多年语文的她,是位有思想,有内涵的女人。听课时,我总结了一句话:女人的思想是岁月的积淀,睿智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 王崧舟老师,浙江人,小学语文四大名师之一,他一直倡导“诗意语文”的教育理念,平平常常的一节课孔子游春,到了他的课堂,却让人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受到了文化的熏染,他是用心灵和激情来演绎语文的真谛,没有语文的丰富底蕴是难以做到如此的。王老师的课大气舒展,彰显了江南才郎的儒家之气。这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育路上应该追寻的境界。也总结了一句话:男人的修养是思想的积淀,有内涵的男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其次,语文老师要多读书。一心向往盛老师的和美,一心向往王老师的诗意,然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还要有积累的厚度。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给心灵留一方净土,拿起书本,静静的品读,静静的思考。 志在高远,贵在坚持,行走着的风景才最美丽! 最后,送上感触颇深两句话: (1)“语文学习是农业,不是工业,靠的是慢工,靠的是积累;语文学习是小口品茶,不是大碗喝酒。”(盛新凤)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赞美孔子) 上好语文课,做好语文人 如何上好语文课 如何上好语文课 如何上好新课改语文课 浅谈怎样上好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课 如何上好语文课(二)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语文课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如何上好低段语文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