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克和千克教案.docx
2023年克和千克教案 大组说上评主题:情境创设 克与千克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支文峰 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 是以后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 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 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不能靠观察得到, 因此,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材提供的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着重帮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9-37页。 教学目标: 1、感知克与千克产生的必要性,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了解克与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各种秤,会用几种常见的秤称量物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估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克与千克的进率及应用。 2、教学难点:1克与1千克表象的形成。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分、1元硬币若干枚,纽扣、图钉若干,1千克盐6袋,1千克重的香瓜1只,1千克重的鸡蛋,两袋500克砂糖,卷心菜1棵,托盘秤6台。 2、学具准备:12件质量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师:这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真可爱!老师可以和你拥抱一下吗?(轻松地把该同学抱起)很轻嘛!请你来抱一下老师,好吗? 生(很吃力):抱不动。 师:你抱老师时有什么感觉? 生:老师很重。 师:请同学们来估计一下老师有多重? 生1:120斤。 师:老师有那么重吗? 生2:90斤。 师:老师比你估计的要重一些。 生3:100斤。 师:这位同学估计得真准!同学们在估计老师有多重的时候,都用了“斤”这个单位。除了“斤”,大家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生:两、吨、千克、克。 师:斤、两是我国常用的质量单位,而吨、千克、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创设了“猜猜老师有多重?”的活动情境,用我国人民常用的质量单位“斤”来引入新课,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架起了“市制单位”与“国际通用单位”之间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克和千克? 生:超市商品的包装上。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超市,去看看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克和千克?(课件出示超市视频) 师:其实,关于克与千克,同学们并不陌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1克和1千克有多重? 生2:克和千克有什么用途? 生3: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多重、用途、进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新授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兴奋点,确立了学习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 师: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1克到底有多重?请同学们每人取出1枚2分硬币,掂一掂,互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师: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再和同组同学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生:图钉、纽扣 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1枚1元硬币先掂一掂,再估一估1元硬币大约重几克? 生:略。 师:表示较轻物体有多重,一般用“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由于1克比较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1克的表象比较难。教师先让学生掂一掂、想一想,然后闭上眼睛再掂一掂、想一想,在头脑中留下1克重的表象。接着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及时加深了这一表象。】 师:刚才大家一起感受了1克有多重,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请每个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准备好的1千克食盐,每位同学依次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和1克比有什么感觉?把自己的感受和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生:略。 师:说一说大家带来的物品中哪些大约重1千克?(师生交流)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1千克的物品,这只香瓜大约重1千克,这些鸡蛋大约重1千克,谁来数一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 生:(略) 师:表示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在1克和1千克的比较中形成1千克的表象,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做到了收放自如,避免了教学方法的千篇1律。】 师:一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有多重? 生:1000克。 师:老师把两袋砂糖放在天平的左边,把1千克食盐放在天平的右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天平平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1000克=1千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告诉。教师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把静态教材动态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000克和1千克的关系,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师:看谁头脑最聪明。(出示) 想一想,算一算。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三、链接生活,学会称量。 师:请大家猜一猜这棵卷心菜有多重? 生:(略) 师:如果想知道这棵卷心菜到底有多重,应该怎么做? 生:用秤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分别见过什么秤?(根据学生介绍,依次出示各种秤。) 师:这是一台盘秤,谁来介绍一下盘秤? 生:当盘秤的托盘里没有称量的物品时,它的指针指向“0”。 生:盘秤上的字母kg表示千克,字母g表示克。 生:这台盘秤最多可以称2千克的物品 师:现在谁来称一下这棵卷心菜有多重? 生(称量后):900克。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出这些物品各是多少克?这些小朋友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出示练习十八 1、2题) 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摆在桌子上,先估一估这些物品分别有多重?然后根据小组分工,称出这些物品实际有多重?完成87页的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请大家把刚才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比一比,看看你估计的怎么样? 【设计意图: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称量物品时,使学生经历了“估计称量比较评价”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师:李奶奶从市场买了苹果、鸡蛋和鱼。(出示87页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重多少千克?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千克加上2千克等于3千克。 生:苹果、鸡蛋和鱼一共多少千克?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千克500克。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千克加上2千克是3千克,再加上500克就是3千克500克。 生:鸡蛋的重量是鱼的多少倍? 师:这个知识我们现在还没有学过。(有一学生举手) 生:4个500克就是2千克,所以2千克是500克的4倍。 师:你真了不起!会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答遇到的新问题。 四、首尾呼应,巧妙总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课始大家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现在可以解决吗?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解答课始提出的几个问题,既可以巧妙地对全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又做到了首尾呼应。】 五、课外延伸,余味无穷。 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只蛋就有1500克。(出示蜂鸟和鸵鸟的视频)课后请大家调查一下: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什么?有多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有多重? 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 千克和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 千克和克 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 认识克和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