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三理化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81604210
资源大小:120.76KB
全文页数:1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初三理化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初三理化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长宁区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2023年长宁区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勿在试卷上答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现代主义建筑源于欧洲工业革命浪潮。工业文明的兴起,城市化的推进,需要不同于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欧洲古典建筑的新型建筑,需要大批量中低价的商品化住房。因此,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要求建筑的形式服从功能,去掉古典主义繁复浮华的装饰,使建筑造型简洁明朗,能以工业生产方式快速建造。19世纪末在美国采用钢结构框架兴建高层楼房的芝加哥建筑学派,20世纪前期发明钢结构玻璃幕墙方盒子楼房的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广泛发展,以至各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都出现了简明几何形体、造型大同小异的国际风格建筑。 当形式过于简单化、装饰贫乏、平淡冷漠的水泥盒子、玻璃盒子愈来愈多地占据各个城市时,城市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多样性悄然消失。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厌恶。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企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工业化、机器化、雷同化的僵化风格和弊端,复活被现代主义摒弃的优秀建筑的艺术装饰和审美趣味,亦即恢复城市个性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当然,它又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求建筑设计与地域自然环境特点,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联和融合,注重建筑设计体现特定的时代风貌。如悉尼海湾帆船造型的歌剧院等新潮建筑,就表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 在中国,近十多年来的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发展,自然也受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不过,却出现了两幅悖论性图景。 一幅图景是,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改造、楼盘开发、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毁,有的被改建得失去原有面目。素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原法租界花园住宅区,旧时景色优美,环境幽静,近年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浪潮中,冒出幢幢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楼宇,改变了该地区独特的历史景观。虽然这些区域内许多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被列为保护建筑,但是区域的空间环境被破坏了,单体的优秀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就贬损了。随着原有法式典雅风貌的林荫街,被愈来愈多的玻璃幕墙的现代型大楼挤占,“东方巴黎”的历史风貌正急速消退,城市形象变得愈来愈“纽约化”、“曼哈顿化”。上海不少欧式古典建筑珍品所依存的优美空间环境,就这样因缺乏前瞻性规划而遭到严重破坏。 另一幅图景是,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会所、住宅、花园、广场、别墅和街区。有的新住宅楼盘为了显示“豪门”、“贵府”的气派,大院门口建起了古罗马式的凯旋门,大院广场建起了刻意模仿巴黎先贤祠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大圆顶的会所。其实,将炫耀和颂扬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外征伐扩张胜利功绩纪念碑的凯旋门复制品搬到住宅区入口,将安息着法国历史伟人的先贤祠这样的罗马复兴式纪念建筑、圣保罗大教堂这样的宗教建筑仿造物坐落宅院之中,造成了居住环境形象的扭曲,使人分不清这里究竟是温馨的家园,还是庄严的纪念性或宗教性场所。有的新建政府大楼生搬硬套欧洲古典建筑样式和建筑语汇,如希腊罗马式大立柱、山墙,加上了欧洲王宫金色大圆顶,楼外欧式花园广场竖起了粗糙的方尖碑。有的政府办公楼完全建成威严的罗马复兴式或华美的巴洛克式。这不仅使政府给人们造成崇洋尊古的形象,傲气凌人的尊贵感,而且使新建筑丧失了中国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优秀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可移动的巨大艺术品,其特征在于和它特定的场所、环境和地区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诚如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所言:“保护一座文物建筑,就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而保护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实质就是维护城市的历史文脉。这是国内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然而,在超越现代主义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不少公共建筑的兴建和住宅开发盲目仿造欧洲古典建筑的复古风气,在现代建筑上粗劣拼贴欧洲古典建筑符号和语汇的崇洋风尚,扭曲了当今中国城市形象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诚然,强调新城区建设和新楼盘开发要有地域特色,并非意味一概排斥外国建筑样式和建筑语汇,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应当体现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和地域特征的完美结合。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核心精神所在。 (根据吴晓江城市建筑仿欧风的反思改写,原载文汇报) 1现代主义建筑,其特点是功能 、形式 ,能批量化快速建造。(2分) 2第段“悖论性图景”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第段举“上海原法租界花园住宅区”一例,对其作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说明该地区建筑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素有“东方巴黎”的美誉。 B说明现代主义建筑大量涌现,改变了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景观。 C说明该区域内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受到严重破坏。 D说明“东方巴黎”风貌在逐步消退,变得愈来愈像纽约曼哈顿。 4第、两段在结构上是 关系,批评国内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发展一方面过分追求现代主义而破坏历史景观,另一方面又误解后现代主义而 。(2分) 5从全文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可概括为(3分) (1) (2) (3) 6上海浦东金茂大厦是体现后现代主义精神的优秀建筑,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碧云寺的秋色 钟敬文 北京香山的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如果登上金刚宝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会觉得这里正是一片久历年代的丛林,而殿堂、牌坊等,不过是点缀在苍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筑物罢了。 我是旧历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那时候山上的气温自然已经比城里的来得低些。可是,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秋色正在怀孕呢。 到了近日,情景就突然改变了。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而且它来得那么神速,正像我们新中国各方面前进的步子一样。 我模糊的季节感被惊醒过来了。 在那些树木里变化最分明的,首先要算爬山虎。碧云寺里,在这个院子,在那个院子,在石山上,在墙壁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它那蔓延的枝条和桃形及笔架形的叶子。前些时,这种叶子变了颜色的,还只限于某些院子里。现在,不论这里那里的,都在急速地换上了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 叫我最难忘情的,是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的那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它的年龄自然没有大槐树那么老大,可是,从它粗大的根干看来,也决不是怎样年轻了。它的枝条从槐树的老干上向上爬,到了分杈的地方,那些枝条也分头跟着枝桠爬了上去,一直爬到它们的末梢。它的叶子繁密而又肥大(有些简直大过了我们的手掌),密密地缀满了槐树的那些枝桠。平常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因为彼此形态上尽管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人们从下面向上望去,每片叶子都好像是透明的。它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像这样地显明而急速地变化着颜色的,除了爬山虎,当然还有别的树木。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它的许多叶子也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碧云寺的附近,特别是右边和后面的山地上,那些柿子树和别的许多树木我们就近望去,更是丹黄满眼了。 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悲秋”,是我们古诗歌传统上一个最常用的名词。引起诗人们伤感的自然现象,当然不是单纯的,草木的变色和零落,却可以说是当中有力的一种。我们知道,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 11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可以说是叫人感到愉快的一段时光。在农业经济上,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在气候上,在一般自然景色上,秋天也是很可爱的(这,你只要把它去跟接着来的冬天比一比就得了)。古人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12就说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或诗人们的一切作品,对于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是唉声叹气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固然是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美丽的。“扁舟一叶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那种江南秋色,不正是带着羡慕的神气吗?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都不是像“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样饱含着哀伤情调的。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 13我不是什么老北京。可是,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敢大胆地说,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尽管我们还嫌它的日子短了些。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气候凉爽可是并不寒冷的时候,观览香山一带(包含碧云寺在内)自然的丰富色彩,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让古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我们却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作一个纵情的、会心的鉴赏家!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散文杂文卷,有删改) 7第段“秋色正在怀孕呢”一句好在哪里?(2分) 8分析第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2分) 9有人说第12段画线句不通,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3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认为,碧云寺的建筑不过是在点缀一片久历年代的苍翠的丛林。 B第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爬山虎的多彩来突出大槐树的美丽可爱。 C第段承上启下,由对碧云寺秋色的描绘过渡到对古人悲秋的议论。 D文章描摹秋色的变化,细腻而又精致,展现了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 E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说明“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悲秋。 F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引用于一炉,语言典雅凝重,庄谐相间。 11综观全文,作者着重写了什么景物?为什么这么写?(3分) 12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在后半部分插入了有关“古人悲秋”的议论,但用意却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评析。(4分) (三)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1)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2) ,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3)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诉衷情) (4)君子固穷, 。(论语) (5)不以物喜,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7)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8)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 临江仙 宋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1126年,金兵陷汴京,北宋亡,陈与义避乱于闽、粤间。1131年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绍兴,作此词。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的西京。午桥:桥名,在洛阳城南。 14词,主要是为了配合隋唐时期流行的 而产生的。(1分) 15画线句颇受后人赞美,请从情景关系角度加以赏析。(3分) 16你对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评价?(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章大家。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大家生寒族,年少,又无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则慷慨号恸不食。时吾父才八岁,童然在侧,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亦吾所荷也。”于是与大母同处四十馀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尽礼,大母亦善遇之,终身无间言。櫆幼时,犹及事大母。值清夜,大母倚帘帷坐,櫆侍在侧,大母念往事,忽泪落。櫆见大母垂泪,问何故,大母叹曰:“予不幸,汝祖中道弃予。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回首见章大家在室,因指谓櫆曰:“汝父幼孤,以养以诲,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为多。汝年及长,则必无忘章大家。”櫆时虽稚昧,见言之哀,亦知从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丧明。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櫆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僮奴皆睡去,独大家煨炉火以待。闻叩门,即应声策杖扶壁行,启门,且执手问曰:“若书熟否?先生曾扑责否?”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大家垂白,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之晚节更苦。呜呼!其可痛也夫。 (节选自刘大櫆章大家行略) 注大家():即大姑。老年妇女的尊称。章大家是作者祖父之妾,因名份所限,不能称之为祖母,故以“大家”相称。无出:未生养孩子。夫子之志:这里指丈夫的心愿(即抚养刘氏后代)。所荷:担负的责任。以养以诲:养育和教诲。扑责:打骂。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家人趣之使行( ) (2)若能志夫子之志( ) (3)即应声策杖扶壁行( ) (4)大家垂白(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大父因娶章大家 / 因指谓櫆曰 B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 / 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 C家人趣之使行 / 大母亦善遇之 D及大父卒 / 犹及事大母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6分) (1)妾即去,如此小弱何? (2)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 20用自己的话,概述章大家与大母相处“终身无间言”的原因。(2分) 21本文与项脊轩志在内容和形式上颇多相似之处,请选取一个角度加以分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 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愆(qi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筀(uì)竹:一种竹子。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22文中提及的“白乐天”,是指唐代文学家 。(1分) 23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法采药多在 二、八月,只是因为此时采药者容易从芽、苗上加以辨识。B地势高低不同,植物的生长期也不同,有白乐天游大林寺诗句为证。 C南方桃李冬天可结果,北方桃李夏天才发芽,这是地理气候不同的缘故。 D同一块地里的庄稼,施加的人力不同,其生长、成熟的早晚也各不相同。 24文中举“芦菔、地黄”与“紫草”为例,在写法上有何作用?(3分) 25第二段写采药须考虑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指 。(2分) 26联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二 写作(70分) 27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个宋国人,拿一块玉来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者说:“我给玉工看过,玉工说是宝物,我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宝,而你则把玉当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俩都丢掉了自己的宝,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宝吧。” 2023年长宁区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阅读(80分) (一)16题(17分) 1实用 简明(2分) 2相反而不合理的情形(状况)(2分) 3B(3分) 4并列 盲目复古崇洋(2分) 5(1)恢复城市个性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2)维护城市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脉。(3)体现城市建筑在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和地域特征上的完美结合。(3分) 6金茂大厦在设计上一反现代主义摩天大楼单调、呆板的玻璃盒样式,奇妙地融合了中国宝塔建筑的艺术造型,气势宏伟而不失精巧灵秀,是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化气派的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意思相近即可)(5分) (二)712题(20分) 7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秋色正处在酝酿发展的过程中。(2分) 8惊叹秋色的突然来临;承上启下,思路转入对秋色的直接描绘。(2分) 9认为不通的理由:“固然”在现代汉语中是连词,即承认某个事实,连接下文转折或另一个事实。此处承认这诗是“颂扬红叶”的,却没有转折下文或未否认的另一个事实。认为恰当的理由:“固然”文言今用,作副词,表示“当然”或“本来”的意思,即强调这诗“颂扬红叶”的无可置疑。(共3分) 10A D(6分) 11作者着重写了爬山虎叶子的色彩变化。因为爬山虎叶子变化最为急速且色彩最为丰富,也是让作者最难忘情的秋景。(共3分) 12要点:(1)本文的议论,旨在阐明秋天引起人们伤感并非其固有特性,古人与今人一样也有颂秋的作品,表达作者对秋的喜爱和赞叹。(2)故文的议论,旨在揭示故都之秋“悲凉”的“深味”,以及这种“深味”与中国文化传统在本质上的一致性。(4分) (三)13题(6分) 13(任选6空)(6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落木千山天远大 (3)匹马戍梁州 (4)小人穷斯滥矣 (5)不以己悲 (6)世事洞明皆学问 (7)似曾相识燕归来 (8)落花水香茅舍晚 (四)1416题(8分) 14燕(宴)乐(1分) 15要点:(1)用悠扬笛韵衬托月夜杏林的宁静,景象空灵。(2)言外传达良朋欢聚的雅兴,情景交融。(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6要点:(1)直写当前饱经丧乱、劫后余生的沉痛心情,颇具世事无常的苍凉之感。(2)感慨古今兴衰化为渔樵晚唱,情绪旷达而又略显无奈(悲观)。(共4分) (五)1721题(17分) 17(1)趣:促,催促。(2)志:记住。(3)策:拄,拄着。(4)垂:临近。(共4分) 18D(2分) 19(1)我如果离去,这(年幼的)孩子怎么办?(3分) (2)(我)马上用书读得熟、没有被(先生)打骂来应答,(她)这才高兴起来。(3分) 20章大家尽心尽力按礼节侍奉大母,大母也友善地对待章大家。(2分) 21角度:(1)题材。都是追怀亲旧、感喟身世之作。(2)情感。表达了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感激和怀念。(3)艺术手法。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感受深刻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4)语言风格。简洁而平实,语调舒缓,饱含深情。(任选一个角度,3分) (六)2226题(12分) 22白居易(1分) 23C(3分 ) 24通过正反对比,点明“有宿根”药草和“无宿根”药草采集的良好时机(“须取无茎叶时采”、“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3分) 25(不同的)植物特性(或物性)(2分) 26指出古法采药固定月份的错误,提倡应根据植物不同入药部位和生长条件来确定采药时间。(3分) 二 写作(70分) 题解:(1)物质与精神关系的角度。(2)坚守节操、信念的角度。(3)选择做人做事原则(价值取向)的角度。 一类卷基准分67分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基准分57分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基准分45分 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偶有语病。 四类卷基准分29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虚假,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或改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有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卷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卷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各类卷分档表: 一类卷 二类卷 三类卷 四类卷 五类卷 7068 6765 6463 6259 5855 5452 5148 4744 4339 3830 2925 2421 20以下 推荐第2篇: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保密规定 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保密规定 1、考点学校要设专用保密室存放试卷。试卷保密室设置参照国家统一考试标准执行,硬件设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保持干燥清洁,符合防火、防水、防盗的相关要求。 2、试卷存放期间,保密室必须安装开启电子监控设备,全程录像监控,必须由两名专人24小时守护保管。试卷守护保管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 3、考试期间,执行“两人两锁一封条”制度。保密室(柜)门锁钥匙分别由两人妥善保管,两人须同进同出保密室,不允许一人单独停留。非考务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试卷保密室。 4、严格执行统一考试时间。 5、分发试卷前,要仔细查验试卷袋数是否正确、密封是否完好。试卷开考启用前,任何人不得拆启试卷袋。 6、领取试卷要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7、考试结束后,答卷要及时回收至保密室封存。 8、试卷运送须由两人共同负责,做到卷不离人,不允许携带试卷出入无关场所。 推荐第3篇:初三数学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八宝镇中学2023年下期初三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及下阶 段整改措施 一、基本情况 这次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C85班共53人参考,平均分73.2,及格率71.2%,优秀率为5.8;C86班共46人参考,平均分78.4,优秀率为0,及格率76.2%,最高分111分,最低分23分。 二、试题分析 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经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大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适应新课程改革,注重基础知识,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繁琐程度,题目烽求简捷明快,没有在去处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三、。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分析如下 1、两极分化严重。 2、基础知识较差。 3、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4、缺乏应变能力。 5、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四、下阶段数学整改措施 1、强化纲本意识,注重“三基”教学 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下阶段的复习更应如此。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 这一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校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以适应在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和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关心每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展示,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置解题策略,让有的学生“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4、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和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黄泥塘镇一中:陈德文 推荐第4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232023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组 一、阅卷情况 我们批阅的是五年级的卷子,总体上看,五年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做得比较不错,得分较高,阅读理解题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题上丢分较多,导致整个级部平均分较低。具体分析如下: 一、 二、三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看拼音写词语、成语填空、形近字组词几种题型,大部分学生在这几个题上不大失分,少数学生个别字不认识、不会写,面上出错最多的是形近字组词中“戎装”的“戎”,学生把它和“戒烟”的“戒”混淆了,组成“戎烟”。 第四题考查的是学生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属于基本技能题,难度不大,出错较少。 第五题是文言文杨氏之子的按原文填空和翻译,学生掌握地较扎实,基本不失分。那个简答题其实就是课后思考题,不少学生回答不够完整。 第六题是修改病句,它不是我们平常训练的一句一句的,而是在一句话中有几处错误让学生修改,学生对这样题型不大适应,或多或少都有错误,几乎没有全对的。 第七题考查的是本学期的古诗背诵,学生掌握得较好,基本上不失分。 第八题是阅读理解,其中第一题的第三小题有一定难度,加上分值又比较高,学生在这个题上失分最多,很少有几个做对的。第二题可能是题出的不大好,他问的是“胡思乱想”指什么?如果问是什么意思,做对的人还能多些。最后一题是写作,要求写一篇竞选班级图书管理员的发言稿,学生面上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也较具体,失分不多。但有少数学生审题不认真,写成竞选班长、卫生委员发言稿。 二、本级部试卷分析 我们四年级这次测试卷子,无论是基础知识题,还是阅读理解和写作,难度 都不太大,学生得分较高,平均分接近90。下面具体说一说各个题的情况。前五个题是考查生字词语的基础知识题,面上掌握较扎实,失分不多,但一些平日易错并且经常强调的字或读音,本以为万无一失,但考试时仍然出错,像"拆除"的"拆"、“维持”的“维”、“拔地而起”的“拔”等字的书写,“扎针”的“扎”的读音,每班都有七八个学生出错。 第六题是有关语法的句型题,包括扩写、缩写和修改病句,难度较低,学生除了缩句面上出错外,其他题型基本上不失分。 第七题是古诗和课文背诵,考的内容较容易,所以数这道题得分率高。少数学生存在能背过可是字不会写的现象。 第八题考查的是朗读停顿的选择题,学生基本上不失分。 第九题是课外阅读,前三题是从原文中找答案,比较简单,除了少数学生第三题找的不够恰当,其它基本上不出错。第四题是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还是有30%的学生做错。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确实太低。最后一题作文考的是第一单元的写作题目,虽然训练了,但不少学生可能因时间关系,没能按要求做到首尾呼应,也没能发挥想象、联想,还有的学生缺少对印象深刻地方的重点描写,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三、今后措施 针对本次检测出现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除了加大练习和检查的力度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和技巧。 2.针对考试题型,平日教学中渗透听写、笔顺笔画、朗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句型变换、修改病句等语法修辞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3.多读、多写、多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推荐第5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根据教育局通知要求,中心校统一安排,我校于4月29日组织了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结束。现将四年级语文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从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体现出灵活性和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成绩统计 本次检测参考18人,平均分74,优秀率44.44%,及格率77.8%。 第一题读拼音写汉字,得分101.5,得分率81.6%,全对14人。 第二题选择正确读音,得分39,得分率72.3%,全对9人。 第三题形近字组词,得分57,得分率81.25%,全对12人。 第四题积累与运用,第1小题补充词语,得分63,得分率87.5%,全对14人;第2小题查字典填空,得分28,得分率51.9%,全对3人;第3小题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得分48,得分率66.7%,全对9人;第4小题古诗词填空,得分83,得分率92.3%,全对17人;第5小题日积月累运用,得分54,得分率60%,全对9人。 第五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得分147,得分率68.1%,全对0人。 第六题阅读,第1小题得分68,得分率63%,全对6人;第2小题得分88.5,得分率70.3%,全对11人;第3小题得分130.5,得分率60.5%,全对1人。 第七题习作,得分418,得分率82.9%。 三、取得的成绩 1、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比较理想。 从学生答卷情况看,本次期中考试学生对汉语拼音,生字词掌握得还可以,尤其是生字词失分较少,比上学期有很大进步;可见这段时间的强化复习效果不错。对要求背诵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成语和句子都能较好掌握,学生都已掌握了这种题的答题方法,很少丢分。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本学期以来,根据学生底子薄的现状,我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开展各种训练夯实基础;同时也注重了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以及对课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的观察和积淀,让学生的记忆、理解及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本次习作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要求以“雾霾,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自己的烦恼和期望。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近期的天气情况正确认识雾霾,以对话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烦恼与期望。可以看出,通过半个学期的写话、日记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 四、根据本次检测各题的失分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 五、改进的措施。 1、夯实基础。 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钻研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前要准确全面的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需要,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加强训练,让他们逐步提高成绩。 2、力求高效。 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教学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 3、力求让知识“活”起来。 设计更合理有效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发挥作业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增设阅读课,从基础的讲读入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上的基础上,再对文本展开多样化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加强对作文的评改、指导。 对学生作文评改的指导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作文评改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多照顾中差学生,习作时,在学生有内容可写的同时,强调书写工整、精心构思、各种修辞的运用。 总之,本次检测还算令人欣慰。今后,我会继续关注教学及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