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屈原列传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81610024       资源大小:83.57KB        全文页数:9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屈原列传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屈原列传读后感(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屈原列传读后感 屈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屈原列传读后感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能抵抗的困难会让我们动摇对这个梦想的信念,但是我们就要执着的坚持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向自己的命运屈服低头。而屈原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在屈原列传中,他两次被流放,一次是因为怀王的愚蠢,不明是非;一次是因为子兰的谗言。最主要的是他要改革,导致很多的达官贵族不满,但是屈原在为祖国积极培养人才。可是楚国的贵族政治,以日趋没落,楚怀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国的张仪以重金收买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造成一个全面的政治攻势。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怀王,要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但楚怀王的宠妃和大臣们百般阻挠,最后没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来袭,最终楚国灭了。屈原回首再回首,擦干了自己的眼泪,最后终于抱起岸边的一块记录楚国辉煌、中落的历史的江石投入了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呜呼。 在这个故事中,屈原有着很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面对国家的灭亡屈原并不是去取悦新的国王,而是毅然决然的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谱写了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赞歌。而且,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不再有遗憾,这样任何的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的脚步,因为我们已经经受住了梦想的考验,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而且我们应该时刻清新自己的头脑,不让自己的头脑变得像黄河的水一样浑浊。 其实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应该学到的是人只有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才会爆发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困难变成自己的垫脚石,让自己的人生中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屈原列传读后感2 屈原名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屈原一生中遭遇了两次大的挫折。 屈原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代表,主要原因是他很有才能和爱国情怀,在楚国遭受打击,但是他始终不背叛楚国。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每读到屈原,想到屈原,总有一种悲叹,一个真真的跋涉者,一个真真坚持自己理想与情操的人,它的结局竟是万般无奈的投江。 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人的意志无不在诠释着他对人生的理解,他对生命的看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总是匆匆走过他短暂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许永远都理解不了古人。 读屈原列传的时候,吸引和震撼我的已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质,而是感慨活在一个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哀。 从屈原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面对挫折时,应当拿出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直面挫折,战胜自我,把每次挫折当作前进的踏脚石,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 屈原列传读后感3 太史公大作屈原列传,实为写己,仔细想来,竟有几分异端。 屈原是否为太史公杜撰之人,或为太史公杜撰其事。太史公说错几句话,惹皇帝不高兴,把生育权给剥夺了,而屈公也大相径庭,被别人说几句,怀王不高兴,一疏再疏。事实上,刘彻不喜欢司马迁,怀王也不喜欢屈原,而他们却以为上司不讨厌他。这就好比老师与学生,老师不敢当面整某学生的难堪,但若那人犯事,老师便会不失时机给他颜色,穿穿小鞋,而学生却好比摇尾巴的狗,主人碍于情面摸摸它,它就自认主人喜欢它。倘若刘彻真喜爱太史公,他会令他绝育吗?倘若怀王真器重屈原,会弄份几个月见不到一面的工作给他吗?你见过狗主人会因自己向狗不小心对自己大叫几声,就把它阉了吗?人情社会,别讲什么所谓王子犯法,与庶子同罪的废话。 我想,当时,太史公可能因为觉得自己不能把自己写进自己写的史书中,看见同命之人,尽可能写得完美些,就当是在写自己吧!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史公因绝育,被首推为忍辱负重的“超”男人,屈原因自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选,现在,伟大的中国人又把关于屈原的节日“奉送”给韩国人,不知多年后,屈原投的江会不会是汉江,此为后话。 情景回溯到屈原投江前,曾有渔甫劝他识时务,与时俱进,能随波就逐流吧!这不是嘲笑屈原吗?子兰、靳尚当权,屈原恨他们,相互作用,他们也讨厌屈原,屈原就是去给他们提鞋,还嫌他个头高呢!屈原只好说,世道黑暗,我要做高洁之人,我还是去喂鱼吧!这叫保洁呀?什么思想,就好比我现在要做个高洁的人,倘若忽然跳出个淫网站,我难道要在说大堆假大空后,便纵身撞向屏幕吗? 渔甫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平民观众,别人的事,只要不牵涉自己的利益,就无所谓,纵使那人采取何种非人的方式。屈原想投江,玩献身,他听完,竟不会拉住他或叫人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即便那人一时想不开,打着千万个自杀的幌子,你先拉住他,他总有想开之时,何必由着他呢?很多东西失去就意味着完结。 不过,屈原死了也好,我们每年都有包子、粽子吃,纵使我们不知这是在纪念谁。 推荐第2篇:屈原列传读后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笔下的名句。 屈原是战国时期武王的后代,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理想破灭后,屈原不愿随波逐流,宁可舍生取义,毅然赴死,把理想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屈原满腹经纶,官至左徒,太史公这样形容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当诸侯,王甚任之。意思就是说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国之道,擅长于应对事物,内可以与王商量国家大事,决策千里;外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楚王很是信任他,由此可见屈原的才华绝非一般。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充满奇特的幻想,折射出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心灵创痛。 纵使怀有满腹经纶,远大抱负,也抵不过楚王的昏庸无道,小人的嫉妒谗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被怀王疏远!可是屈原依然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流放之际,悲痛之余,屈平只有寄愁苦于万水千山,留下千古佳作无数。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历史?怀王因不听屈原的劝告而遇害,虽然屈原一直向怀王之子顷襄王表明自己的志向,可惜屈原没有被重用,顷襄王听信子兰的谗言,放逐原。理想破灭,奸贼当道,国家面临灭亡,屈原万念俱灰。“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之死,“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举国上下哭声一片。我觉得屈原的思想太过古板,不会变通,为什么不如渔父所言那样: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歠其醴?何故深思而高举,自令放为?不能融入那个腐败黑暗的社会的他注定走向死亡。 为什么屈原不能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隐居田园,远离世俗,享受天伦。难道他的遭遇还不足以让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死心吗?我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也许屈原还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但坚持理想就一定要以死明志吗?他可以效仿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屈原的才华和声誉一定会被其它国家重用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正如贾生在吊屈原赋中所云: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令若是。难道是觉得耻辱吗?就让我们走近司马迁,他为了替李陵辩解而被处以极刑-宫刑,可是太史公忍辱负重,化悲痛为力量,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屈原啊屈原,你到底怎么了?! 推荐第3篇:屈原列传读后感1000字 屈原列传读后感1000字 程梦生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题记 拂去历史的粒粒尘埃,走进那漫漫历史长河。拾取这历史沙滩中的粒粒贝壳。诶,这一颗竟是如此的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原来这是一颗闪光的珍珠。楚人的珍珠,亦是世人的珍珠,这就是为世人所敬仰的屈子,灵均。 曾几何时,你也是性格之奇特,品性之高雅。你以芰荷为衣,以芙蓉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曾几何时,你也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曾几何时,你也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无奈地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声声哀叹。曾几何时,你也是忠君爱国,视君为美人,为君主写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情告白。 你博闻强志,娴于辞令,也曾声明显赫,贵为左徒。你推崇改革,实施美政。可终究还是触及到封建贵族的根本利益,他们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置百姓民族的利益于身后。他们嫉贤妒能,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把你粉身碎骨。这就是你所说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吧!而此时你所朝思暮想的"美人"确还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分善恶,不辨忠奸,察纳雅言。 对你是避之唯恐不及。 面对如此打击你并没有气馁,因为你还有"举长矢兮射天狼"壮志未酬,又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于是在秦国正准备打击楚国之时,你便力求合纵抗秦,然而,怒张仪之狡诈,哀楚王之愚笨。便为张仪的商於六百地所欺骗,从而使齐楚两国从此断交。致使楚国遭受偷袭,而无一国援救,楚国亦是屡战屡败,合纵抗秦之术也早已名存实亡 了。最后楚王也死于秦国,你也被不知觉醒的顷襄王所放逐。 面对山河的支离破碎,面对百姓的流离失所,虽然你已清楚的明白楚国已经病入膏肓,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但是这泱泱楚国的命运岂是以你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于是你沉沦了,你绝望了。那天,你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独自一人失魂落魄地走在这汩罗江畔,你深深地感慨道:"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有人问:那你为什么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呢?但你任然以"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漫蠖乎?"来维护自己的高洁志向。 你如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绽放在我心田里;亦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盛开在世人的思想里。你就是楚国的泪,亦是楚国的魂,你的诗也随汩汩江水流入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推荐第4篇:屈原贾生列传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精讲一书,受到了很大启发,其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一文,给我的触动最大,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壮烈牺牲。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 但是,合上书页,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当故国沦陷之时,向那滚滚汨罗江水纵身一跃,了却残生,当真是最好的选择么?在重新阅读过史记和史记精讲中的相关章节后,我对屈原以身殉国的做法有了更多的认识。我认为:当自己的国家深受外敌蹂躏之时,我辈青年当拍案而起、跳将出来,拼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奋斗,哪怕马革裹尸,血染沙场,也算死得其所!而不是丧失信心与勇气,独自徘徊于江湖一隅,毫无意义的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 推荐第5篇:屈原读后感 颂橘游香溪,心属昭碧霞荐屈原传 屈原,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高大而雄浑,深沉而奔放的屈原形象。 全书以橘颂开始,极力地塑造屈原诗意的灵魂,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从高的德行。他教育弟子宋玉: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他被张仪他们陷害,致使被革职,又被他们称为疯子。在向风,雷,电的呐喊中,使人看了心情也跟他的一样,心潮澎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那是反抗的呐喊,战斗的召唤;那是对黑暗的猛烈攻击,对光明的热切向往;那是高尚情操的独白,是凛然气节的赞颂。最后,屈原与卫士甲一起到汉北去抵御强暴,捍卫祖国。 “最毒妇人心”。也许我不该说这句话,因我也是一名女子。但是看到南后这一形象,我又觉得我说这句话没有错。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在妖艳的躯壳里,藏着放纵,身居高贵,荣耀的皇后之位,却阴险,冷酷,凶残,为巩固宠位,不惜残害无辜,诬陷忠良,与乱臣狼狈为奸,愚弄国王,把楚国和百姓推向覆灭的深渊。 在遭小人诬陷,被流放偏远地区后.屈原十分悲愤,痛惜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作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些都是屈原的名句,他一心爱国,让人着实为之感动! 公元前278年,秦国消灭了楚国,屈原悲痛万分,写下怀江后投江自尽.屈原的文采令人惊叹,以诗抒情,以诗来表达自己坚持正义,遭受打击,信念绝不动摇的坚定决心.我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为了国家能富强,他呕心沥血;为了人民能幸福生活,他倾入了满腔热血.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我希望自己也能将屈原之爱国精神践行在平凡的工作中来。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争取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默写背诵第3段。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一:课前预习: 1、简介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2、屈原的影响: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3、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它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载屈原的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集中表现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流露了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第一课时 课堂活动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属(zh)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不毕见(xiàn) 举类迩(r) 濯(zhuó)淖(nào) 蝉蜕(tuì) 滋垢(gòu) 浊秽(huì) 皦( 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者也 既绌(chù) 商於(w) 屈匄(gài) 既咎(jiù) 眷(juàn)顾 相随属(zh) 唐昧(mò)憔(qiáo)悴(cuì) 啜(chuò)其醴(lí) 物之汶汶(mén)者乎 罹(lí)难 枯槁(go) 温蠖(huò) 汨(mì)罗 被(p)发 渔父(f)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第二部分(2-3)写屈原遭谗被疏后“忧愁忧思而作离骚”,说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和心理状况,评述了离骚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并对屈原的人品作出了“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罢黜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第四部分(10-12)叙述屈原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为秦所灭。 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 二、学习第 一、二部分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3)、糜不毕见(“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2) 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3)、屈平属草稿(写作)(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法令,两词都是同义复用) (5)、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6)、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 (8)、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9)、其文约(简约) (10)、其词微(含蓄精深) (11)、明道德之广崇(阐明) (12)、治乱之条贯( 条理,规律 ) (三)、词类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 (2)、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为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3)、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4)、蝉蜕于污秽(名词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 (5)、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6)、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 (四)、文言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2)、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 (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臵) (4)、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6)、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被动句) (7)、明道德之广崇(定语后臵句) (五)、翻译句子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一个人在处境危急的时候必定要念及上天和父母,所以人每当劳苦疲惫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有了病痛和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喊父母的。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表现的旨意却极远大,所举的事例虽是人常见的事物,但表现出来的意义却极深远。 (3)、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熟悉外交应酬的辞令。 第二课时 一、课堂活动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学案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第三部分的大概内容。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屈平既绌(“绌”通“黜”) (2)、齐与楚从亲(“从”通“纵”) (3)、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 (4)、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 (5)、使于齐顾反(“反”通“返”) (6)、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 (二)、文言重点词语释义 (1)、惠王患之(担心、畏惧) (2)、齐与楚从亲(合纵) (3)、楚诚能绝齐(如果) (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全部)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第二年) (6)、臣请往如楚(往、到) (7)、奈何绝秦欢(断绝) (8)、屈平既嫉之(憎恨) (9)、人君无愚智(无论) (10)、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全部) (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一件接着一件) (三)、词类活用 (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 (2)、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 (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做状语,在宫内; 在外面) (4)、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 做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5)、身客死于秦(名词做状语,像客人那样) (6)、秦虎狼之国(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7)、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做动词,结为婚姻) (四)、文言句式 (1)、大破楚师于丹淅(状语后臵句) (2)、遂绝齐(省略句) (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省略句) (4)、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5)、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6)、举贤以自佐(宾语前臵) (五)、翻译句子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畏惧齐楚两个大国联合,于是就命张仪假装背离秦国,并用丰厚的礼物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张仪听说了,就说:“拿我一个张仪就能抵上汉中的大片土地,我请求您允许我到楚国去。”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到了楚国,张仪又用丰厚的礼物收买了当权的大臣靳尚,还在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面前编造了一番骗人的鬼话。 (4)、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原当然更憎恨子兰,他虽然被流放,但仍眷念着楚国,惦记着怀王,始终没有忘记有一天能够回到朝廷来,并希望君王能彻底的醒悟过来,一切坏的习俗全都改变。 (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一个国家的君王无论他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也无论他是有才能的,还是没有才能的,没有一个不想任用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第三课时 课堂活动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学案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理解文章1013段的大概内容。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 (二)、重点实词 1、王怒而迁之( ) 2、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 3、受物之汶汶者乎( ) 4、楚有宋玉、景差之徒( )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三)、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惨怛(dán) 枯槁(go) 濯淖(nào) 憔悴(cuì) B.惨怛(dàn) 枯槁(go) 濯淖(nào) 憔悴(cuì) C.惨怛(dá) 枯槁(go) 濯淖(zhu) 憔悴(cuì) D.惨怛(dá) 枯槁(go) 濯淖(nào) 憔悴(cuì) 2、下列词语书写与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疾痛惨恒(dá) 濯淖污泥(zhuó) 哺糟啜醨(b) 从容淡静(cng) B.搏闻强志(qiáng) 谗谄蔽明(xiàn) 靡不毕见(xiàn) 眷顾楚国(hüàn) C.怀瑾握瑜(yú) 旧事填膺(yì) 莫不逾侈(yú) 积年不徙(x) D.差肩而坐(ch) 不觉莞尔(wán) 膛视而笑(táng) 犹尚殗殜(yn) 3、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按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又前而为歌 而自令见放为 王使屈平为令 竟为秦所设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何辞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A. B. C. D. ) 4、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的词与例句加黑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使使如秦受地( ) A.其如土石何 B.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C.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D.邂逅不如意,便就还孤 (2)顾不知计所出耳( ) A.荆轲顾笑武阳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3)其文约,其辞微(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C.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 D.仲尼没而微言绝 (4)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听妇前致辞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5、下列各句中均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进兵北略地 又前而为致曰 其后楚日以削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群臣怪之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 B. C. D. 6、选出下列句中“乃”字词性不同于其他之句的一项:( 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而乃以手共搏之 7、选出下列句中“以”字做副词用的一项:( ) A.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B.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皆白衣冠以送之 ) 8、以下各句中“被”字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中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被明月兮佩宝璐 B.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C.外人颇公孙布被之讥 D.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E.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F.将军身被坚执锐 G.幸大雪璐岭,被南越中数州 9、找出下列黑体字中用法含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A.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B.亡何国变,宁南死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10、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型不同的一项:( ) 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1、下面各句中黑体词语其意义,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则不同,找出全都不同的一组:(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北蛮夷之鄙人 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 何必劳神苦思,代有司之职役哉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仆所以留者 A. B. C. D. 12、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A.现在,作事不讲信用,那么,秦国是不可以信任的。 B.现在空手而去,没有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C.现在要去到不讲信用的秦国,那是不可亲近的。 D.现在,我就要动身了,你却不信任我,那么,我又怎么可能接近秦王呢?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A.可是将军的仇报了,然而燕国见陵一战的耻辱怎样消除呢? B.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恨报了,燕国受欺凌的耻辱也除掉了。 C.然而那么,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的国恨也洗雪了。 D.是的,这样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被欺凌的国耻也洗雪了。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 A.那文章被称做短小的文章可指的都是大事,提到的同类事物都是周围的小事可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 B.它的文句都是些琐细之辞,但它的含义非常远大,所列举的比喻虽都是眼前的近事,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却很深远。 C.其中的文句虽短小,但含义却极大,所举的例子虽多,属身边小事,可内在含义却极其深远。 D.它的文章短小却都是暗指国家大事,列举的例子虽属身边小事,却表现出了极其深远的意义。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A.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坏话攻击屈原。 B.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数说屈原的短处。 C.上官大夫编造谎话向顷襄王进谗,大肆攻击屈原。 D.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5)(怀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A.(怀王)军事上受挫折,地盘被剥削,灭亡了他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B.(怀王)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割裂,丢掉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C.(怀王)士兵被挫败,土地受剥夺,失掉了他的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D.(怀王)士兵被挫败,国土被割裂,失去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成为天下人的笑料。 13、填空: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即 , 时人。司马迁之所以把这两个相距百年的人放在一起立传,除了因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点和一定关联外,也是因为作者对他们有着共同的敬仰、同情,而且,作者也通过为屈、贾立传而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 使他遭受屈辱的极大不满。所以,该传用 的方法来写人记事。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但是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个成就辉煌的文学家、诗人。他创作了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是“楚辞”的顶峰之作,也是和风、雅、颂并称的 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诗作 ,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描写太空旅行的科幻文学佳品。他在一系列作品中,把许多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交织成一幅雄伟奇丽的画卷,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的一代新风。 后人曾评议司马迁作“屈”传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问,他们的心最“同”在哪一点上?(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试题答案】 1.D 2.C 3.C 4.(1)C(2)B(3)D(4)B 5.C 6.C 7.A 8.F 9.A 10.B 11.A 12.(1)B(2)B(3)B(4)D(5)B 13.贾谊 西汉 汉武帝 夹叙夹议 离骚、“骚体”、天问 D 推荐第7篇: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指导学生用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 以屈原活动时间为序,按照“任 疏 黜 迁 沉”这五字为线索,把屈原的一生遭遇分段分层。) 3、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4、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3、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屈原,大家并不陌生。在大家的心目中,屈原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同流合污的爱国诗人。而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世文人,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然而,这样一个备受后世推崇的国之忠臣,为何却最终选择了投身汨罗,他的一生有经历了哪些宦海沉浮,让我们从屈原列传去寻找答案。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而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初读文本、梳理文脉 1、梳理文言知识点,检查预习 2、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3) 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重点介绍写离骚原因) 第二部分(4-10) 写屈原由“见黜”而“见迁”。(重点写楚怀王三次被骗经过) 第三部分(11) 写屈原愤而自沉的经过。 (重点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 第四部分(12) 叙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后者习其文辞,却不能学其“直谏”) 第五部分(13)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对其爱国精神予以赞颂) 本文的线索:明线:屈原的命运(任疏绌迁沉)。 暗线:楚国的命运(受骗被袭客死灭亡) 三、合作研读 1、第一部分 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 - 1其次,在指出离骚实用价值(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屈原列传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为本站会员(ylj18****7094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