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十二夜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
2023年第十二夜读后感(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第十二夜 傻气和机智聪明 从反讽、对比浅谈第十二夜班级:104110102学号:10411010216姓名:于淑伊 【摘要】: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中,第十二夜中描写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其最突出的特点即是傻气与机智聪明的结合。本文从文本出发,以人物对话及创作人物时使用的反讽手法和对比为基础,浅谈第十二夜。 【关键词】: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喜剧对比反讽 【Abstract】:In Shakespeare's claic comedy,"Twelfth Night" depicted vivid and larger-than-life characters.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is book is the silly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intelligence.Starting from the text,based on the dialogues between characters and the artistic skill of irony,talk about "Twelfth Night". 【Key words】:"Twelfth Night"Shakespearecomedycontrastirony 第十二夜往往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优秀的喜剧作品,据说是受当时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之命所做,于1600年完成,1601年上演。想要理解这部作品当然要从题目开始。第十二夜是基督教圣诞假期的最后一夜,随后的1月6日便是主显节,而第十二夜往往就被欧洲国家的信徒们用来演戏狂欢。这部作品的具体内容与主显节并无太大关系,可见莎士比亚正是通过这样的题目提醒读者本文的离奇感与不现实,理性与荒谬同在。 第十二夜无疑是描写爱情的一出喜剧,却展现了众多的线索关系和人物形象,“站在更高的思想境界来看待人类的爱情生活。”1而莎士比亚的机智天才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展示。 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本文的女主人公薇奥拉普遍被认为是聪明机智的,美与理性结合的完美女性。她自从爱上公爵后就女扮男装到公爵府做了公爵的贴身侍从,机灵的反应和优美的言辞令公爵赏识。甚至迷倒了自己的“情敌”奥丽维娅。甚至,最终她得到了公爵的爱,也撮合了自己的兄长和奥丽维娅。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优秀的姑娘也有“冒傻气”的地方。比如“一听到当地公爵的浪漫故事,她竟然决定女扮男装进入公爵家,当一名侍从。”且不论女扮男装的难度,只凭这一行动的冲动性就十分“傻气”。而薇奥拉也很快为这一冲动付出了代价。当她必须忍受着对公爵的爱向“情敌”奥丽维娅表白时,她不禁袒露心声“如有一位姑娘一一也许真有那么一个人一一也像您爱着奥丽维娅一样痛苦地爱着您;您不能爱她,您这样告诉她;那么她岂不是必得以这样的答复为满足吗?”(第二幕 第四场)这句话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将难题抛回给公爵,又显示了薇奥拉机智聪明的一面。 当薇奥拉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煎熬却又不愿将真实身份告知公爵时,她选择了虚构一个姐姐出来。薇奥拉说到:“我的父亲有一个女儿,她爱上了一个男人。正像假如我是个女人也许会爱上了您殿下一样。”她假托姐姐的名义将原本的自己描述出来,却并未得到公爵的肯定。于是薇奥拉为此而愤怒,并反问公爵道“这不是真的爱情吗?”这时的薇奥拉仍是男人的身份却指责男人说“我们男人也许更多话,更会发誓,可是我们所表示的,总多于我们所决心实行的;不论我们怎样山盟海誓,我们的爱情总不过如此。”又是运用了讽刺手法的批驳男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可是无论薇奥拉如何聪明机智,对于男人的态度尤其是这个男人的态度有多么的不满意,她仍是“冒着傻气”的、一心一意的爱着公爵,替公爵给他爱慕的奥利维娅表白。所以薇奥拉也是个冒着傻气的聪明人。 与薇奥拉地位相当的另一位女主角奥利维娅也是个热情勇敢而又主动的姑娘,并且她同样机智聪敏。“她取下手上的戒指,命令仆人去追上那个无礼的使者交还她硬留下的一枚戒指。并强调:回去后请她不要向她的主人邀功,她跟公爵没有缘分。要是她明天还打这儿经过,她可以告诉她为什么。在这里奥丽维娅耍了个小小的花招,用自己的戒指表明心意,希望年轻的使者明天再来,她乐意和她相见,并且有重要的话要与之交谈。就这样,奥丽维娅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了(第一幕,第五场)”2 如果说爱情令薇奥拉变得“傻气”,那么在这里,莎翁便用爱情令奥利维娅脱离傻气。“奥利维娅想用永远的哀悼来寄托对她死去哥哥的爱。”于是就连费斯特也“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我的好小姐,准许我证明您是个傻瓜”“奥利维娅的傻气在于她自以为能永久的与亡灵为伴。”在奥利维娅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莎翁特别喜欢运用的手段欲扬先抑,奥利维娅的热情对于她之前所立的“七年尼姑式的生活”、“拒绝接见任何客人”的誓言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反讽”?可正是爱情这种美好的感情才令奥利维娅变得生动起来。 31 而正是因为心中有了对男装的薇奥拉的爱,奥利维娅才会匆匆催促薇奥拉的孪生哥哥西巴斯辛和她举行订婚仪式。可在第四幕的第三场中奥利维娅把西巴斯辛当成心目中的西萨里奥本身便是离奇的,奥利维娅竟然没有看出自己的心上人的变化。于是,在哄堂大笑之余,也让人不禁感觉到一丝讽刺的意味。表面看来奥利维娅确实带有一丝“傻气”,可再一细想,当奥利维娅“用一种自我开脱、自我安慰的方式摆脱了思想障碍”之后已然“把一个名门闺秀的高傲性格和一个姑娘最为宝贵的名誉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屈身于一个仆人的脚 下。”1,那么当西巴斯辛表露出一点对于奥利维娅的爱意时,奥利维娅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薇奥拉和奥利维娅的爱都是付出的、奉献式的,也正是这种“傻气”的追逐、付出给予了角色独特的魅力。她们是聪明的“傻子”。 在这两位女主角的光彩下,安德鲁爵士就显得尤为愚蠢了。奥利维娅的叔父,沉迷于酒色的托比爵士向往着奢华的生活,看重的只是安德鲁爵士“一年有三千块钱的收入”(第一幕,第三场)和肯在自己身上花费“约莫有两千多块钱的样子”(第三幕,第二场)。在第一幕第三场中,浅薄无知的安德鲁爵士连“寒暄”的意思都不懂,而之前托比爵士介绍他时却说“他会拉低音提琴,他会不看书本讲三四国文字,一个字都不模糊;他有很好的天分”显然也是反讽手法的应用。仍是这一场,安德鲁爵士在与侍女玛利娅的交谈中竟然抗议道“好小姐,你以为你手边是些傻瓜吗?”更是适得其反,越发显示出傻气来。 而托比爵士自认为聪明,将安德鲁爵士玩弄于股掌之中,却不知自己亦是傻气十足。“玛利娅简洁地点出了他的傻气所在:您总得有个分寸,不要太失身份才是托比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完全违背了社会的秩序和平衡法则。”3由处于底层的侍女点明处于上层的主人的缺点,连一个管家对这位主人都是自命清高的,是对于托比爵士、安德鲁爵士这类人最好的讽刺,却又没有正面描写。反讽手法的运用不仅营造了离奇独特的喜剧氛围,而且在人物塑造和增加故事可读性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托比爵士和安德鲁爵士异常契合于“第十二夜”这个狂欢的夜晚的主题,他们沉溺于节日中不可自拔,吃吃喝喝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是浑身上下都冒着傻气的傻子。 而本该真正是傻子的小丑费斯特又是怎样的呢?他被认为是傻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重视。在大部分人看来,他们就只是逗乐解闷的工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并且,“在第十二夜中,费斯特作为奥丽维霞的逗乐的工具, 也只是为了提供消遣存在的,没有人关心过他的感受。”(奥丽维霞即奥利维娅) 费斯特出场总是为了给人逗乐,于是他说道“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傻子不妨说几句聪明话,聪明人说傻话难免笑骂”,我们不妨将这看做是他真实的写照。费斯特唱着歌,说着插科打诨的话,做着滑稽可笑的表演,却充41 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与品格。在第二幕第二场中,费斯特唱着“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嬉游莫放过了眼前,将来的事有谁能猜料?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与李煜所作“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有异曲同工之妙。 费斯特出场时即使唱了悲情的歌,如“过来吧,过来吧,死神!”和“请把我葬在无从凭吊的荒场。”本是十分悲凉的气氛,却在公爵要赐给费斯特“辛苦钱”时被他一句看似滑稽的“唱歌不辛苦,唱歌很欢乐”扭转,将气氛毫不生硬的恢复到欢乐的基调。 费斯特的睿智和清醒最为突出的是表现在最后的收场诗中。“对于现实和人生的种种,丑角比达官贵人看得更清楚,又比贫民百姓看得更深刻,丑角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没有太多的顾虑抨击现实,嘲讽人生。”4当结局似乎皆大欢喜、各遂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笨蛋坏人孤单失落时,依旧是费斯特,以调侃的口吻唱出了人的一生。从“当初我是个小儿郎”,可以“做了傻事毫不思量”;到“年纪长大啦不学好”,从而“闭门羹到处吃个饱”;发愁于“娶了老婆,唉,要照顾”,因为“法螺医不了肚子饿”。无奈之下只有“一壶老酒往头里灌”,只是“掀开了被窝三不管”。充分体现出费斯特“敢于揭露常人所不敢的勇气和精神。”然而却也正是在这引入反思的时候,费斯特唱出了最后一句“咱们的戏文早完篇,愿诸君欢喜笑融融!”点出人生在世不可能全然阳光明媚,总会遭遇风雨飘摇,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在这里也不过就是一出戏,人生仍有欢乐,仍值得期待。所以费斯特是将聪明机智掩藏在颠三倒四的“傻气”背后的聪明人。 总之,第十二夜透过对于各种透着“傻气”或确实痴傻,又或者心知肚明却装傻的人物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处处透着离奇的世界,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讽刺嘲弄的态度,机智聪敏的人物形象建立起诙谐的戏剧。它揭示的是生活中最现实的社会问题,还原的是生活最真切的样貌,为的是让人们在笑声中认识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体验人生真味。戏剧和生活的对比,聪明和傻气的对比,戏剧调侃生活,生活实践戏剧,恐怕就是莎翁想要告诉我们的。 参考文献: 本文中所有话剧原文引自 莎士比亚全集 朱生豪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7年版 1 两相对照 层层铺垫莎士比亚的形象体系 陈惇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2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二题敖行维毕节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3 我们三个傻瓜的画像试论费春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 4丑角的角色与智慧三部莎士比亚戏剧中傻瓜的分析赵佳美科教文汇文化研究2023年1月(中旬刊) 5 5 角色凸显与丑角复活莎士比亚中丑角分析王艳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推荐第2篇:第十二夜的心得 读第十二夜心得 第十二夜讲述了一对龙凤双胞胎,由遭受巨大灾难,到拥有幸福婚姻的过程。通过阅读这部戏剧,我们可以发现人世间相同的人的特点,我最欣赏的是那个小丑,虽然他是小丑,低下的贫民,别人总骂他是傻子,但他才是世间最聪明的人,是一个能唤起人性真理,萧洒睿智的人。奥维利娅要把赶出去,整个房子里的人都骂他是傻子,而他却以逗笑滑稽的语言转化了这场*,他最善长于说好话,获得金钱。他的本质其实是最善良的人。 在反说小姐是傻子的时候”这就越显得你的傻了,我的小姐;你哥哥的灵魂既然在天上,为什么要悲伤呢?列位,把这傻子撵出去。”向微奥拉要赏赐时”先生,我愿意做个弗里吉亚的潘达洛斯,给这个特洛伊罗斯找一个克瑞西达来。” 在他的眼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人生看法的豁达,对丑陋的讽刺,他让托克老爷笑,然又不使他生气等等。我们不妨学习他那种思维思考的方式或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是他帮助了小姐获得了幸福。 我也欣赏薇奥拉,我认为她是理性女子的代表。一个聪慧的女子,她深爱着公爵,她能言善辩,也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女子。我欣赏她那种能言的能力与对爱情的无私付出。在说服奥丽维娅时”那真是各种色彩精妙地调和而成的美貌;那红红的白白的都是造化亲自用他的可爱的巧手敷上去的。小姐,您是世上最忍心的女人,要是您甘心让这种美埋没在坟墓里,不给世间留下一份副本”我不是个要钱的信差,小姐,留着您的钱吧;不曾得到报酬的,是我的主人,不是我。但愿爱神使您所爱的人也是心如铁石,好让您的热情也跟我主人的一样遭到轻蔑!再会,忍心的美人!”这些话是如此的维美,如此的为他人着想。她理性地爱一个人,因为她选择爱上了一个优秀的,对爱同样忠诚的公爵,她为所爱的人默默付出,而又没有向公爵表明女人的身份,无私地帮助公爵追求奥维丽娅,。及她果断地婉转地拒绝奥维丽娅。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喜剧故事,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亲情,爱情,友情的完美,也看到了阻碍了这些美好的丑陋,如果我们也同样能像莎士比亚一样,如此善于发现世间的美与透明的恶,那么我们又何尝失去幸福呢?一篇好的戏剧,需要波折,需要一种共鸣。语言是世间最美的,常常要看我们怎样驾驭。驾驭好,能为我们带来财富,能为我们取得更多的成功。像微奥拉一样,说话为他人着想,能言善辩,我们也将取得心爱的人儿的欢心。像大智若愚的小丑,我们将交到更多朋友,如若当官,我想必然是能步步升迁的。 第十二夜中的痴男慧女,又何尝不是我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我并不嘲笑奥维丽娅爱上一个女人。因为这样替他人着想,不慕权贵的人,是人人都欣赏的。公爵的痴情,也是我们理想中的恋人,因为他太过美好,其实我想我们也是能做到与之相同优秀的。其实美好的爱情,在于你所选择的爱人,如果你选择混混月光族花天酒的骑士安德鲁,那么你的爱也只是徒劳无益的。 我想这就是莎士比亚对我们,在为人,在爱情,与社会中的启迪吧。 推荐第3篇:长安十二夜读后感 读完本部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有意识的在做以下几件事: 一、情景浮世绘。以文字代替画笔,描绘古代长安城的风俗,一街一景一人一物都写到了细节,可以知道作者是事前做了很多预备材料的; 二、为了剧情需要,表达出时间的紧凑感、剧情的紧密衔接性,作者反复运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使得我脑子里反复想起电影罗拉快跑。 三、情节设计方面,为了体现出一部侦探类小说的风格,伏笔当然是一处接着一处,环环相扣有点说不上,更好的解释应该是一环套着一环,然后再意想不到之处终结对于结尾真相,个人觉得牵强了。 四、为了情境匹配,文中的遣词造句很有讲究。 如今,这部小说在翻拍为电视剧的路上,请了当红的演员,嗯,看来导演还挺看重这个的。 驱使我看完这部小说动力,一个是看书有始有终的习惯,另一个则是好奇最终的真相。 好处总有人捧,槽点鲜有人说。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的阅读满足度还是不够的,它不能让我大呼过瘾,也没能激起我看第二遍的欲望,看完后还是不满足,就像吃惯了辣的人吃完一顿素餐,饱是吃饱了,但是还是不够酣畅淋漓。 因此,下面说说几点个人不满足的地方: 一、主角名字。嗯,除了一般的小明、小红,我们的主角名字叫小敬,全名张小敬当读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名字让人有点出戏。尽管文末作者说过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缘由,但是全篇读下来,每次总感觉略微怪异。或许,作者是为了体现出这一类小人物的平凡吧,于是乎把名字给有意弄成更加的平凡。 二、作者的自我剧情解答。在文中很多话语需要细细品味,才能理解出人物说话的意图、剧情的疑点、人物思维活动等,但是作者可能是为了担心读者读不懂,居然直接把意图都说出来了,和我们读者解释一两句。这让我很是别扭,心里硌得慌。作者的苦心可以理解,是为了小说更加亲民,为了通俗易懂,为了读者着想,但是此种做法未免可以,斧凿之痕过于明显,反而让整部小说没有自然的感觉,人为操作的意图太明显了。 三、文字语言使用方面,发现了作者有未消化透的地方,使用字词出现了与前文的断裂前后对比不是一个风格。我猜是作者后面写的急,或许是被催稿了,导致写起来直接大白话出来,甚至有点现代网络语言的味道,当时读到的时候有点诧异。具体出现之处,我这里没有指出,因为是在车上用电子阅读器看的,就没有做书签记录下来。个人觉得对于字词使用挺敏感的,所以这里就提出这个瑕疵。 四、整部小说,作者的意图太明显了,人工斧凿之痕太重了。在关键直接切换场景,吊人胃口可以理解,这个没有什么。读完整部小说,会发现作者是在煮八宝粥,把各种材料整合在一起,这个方式很厉害,但是没用好就会出现问题。其实,每个作家的创作就是正和,区别就是创造力和整合能力的大小了。 是的,有人看到我列出的槽点,就会说:吹毛求疵啊,你行你上啊! 我承认我没作者这样写出这样的小说,也没什么自己的作品,所以作者做到了别人没做的成就,那也是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了,所以作者还是厉害的。这里向作者表达感谢,写出长安十二夜这样的作品,给大伙儿带来了一次文学上的享受。 推荐第4篇: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的丑角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的丑角解读 【摘要】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的浪漫喜剧之一,这部作品以浪漫爱情婚姻为主,充满了作者的早期理想。故事发生在第十二夜圣诞节的最后一夜,这是一个大众狂欢的节日,第十二夜 是一部充溢着狂欢化色彩的喜剧。本文对第十二夜的丑角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第十二夜;莎士比亚;丑角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中,奥丽维娅作为一位高贵的伯爵小姐,自有其学识与修养。莎翁喜剧中的女主角们也都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奥丽维娅生的美丽,美得让人不敢仰视。连公爵也被她的风采所深深折服,赞叹她是降临凡间的天神。 当西巴斯辛初次遇见奥丽维娅,便“滋味莫难名,不识其中奥妙”。 拥有这般让人迷眩的美貌,若是生的性呆一些,怕只能是红颜薄命了。偏奥丽维娅却生的一副聪明头脑,注定不凡。 当薇奥拉扮作的侍童西萨里奥来访时,她蒙上面纱与侍女扮的一样,只为了试试来者的斤两,将其捉弄一番。而当西萨里奥离去时,她既怕他再来为公爵求爱,又怕他放弃了以后再不能相见,心中纠结之时,心生一计,差管家将自己的戒指送去,装作是西萨里奥硬要留下给她的,如此一来,既保留了面子,又让西萨里奥可以明白她的心事。足见奥丽维娅是个聪慧过人的女子。奥丽维娅不仅聪明,而且学识不凡。且她操持家务,指挥仆人也是井井有条,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主人。 美丽的女子大多爱被恭维,可是奥丽维娅不爱。当西萨里奥说要继续恭维她的言辞时,她却让他捡重要的话说,将那些恭维话面了去。可见奥丽维娅并非一个爱慕虚荣,喜欢甜言蜜语的庸俗女子,而正是这种不慕虚荣的品质,才让她坚定不移的拒绝了公爵的求爱,去寻求自己真心爱慕的人。 一、给人以精神享受小丑费斯特 历来喜剧都倾向于讽刺,以下层人民为描写对象,通过滑稽可笑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起到一种娱乐的作用。因此,喜剧最初是一种闹剧。闹剧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观众留下内在的感染力,大多是以夸张和插科打诨来引起观众的笑声。随着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出现特别是经莎士比亚之手,大胆突破了以往传统,把歌颂放在首位,而辅之以温和的讽刺,为喜剧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从而区别于以往喜剧,开创了欢快喜剧的先河。莎士比亚的喜剧中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人物性格,诗意盎然的戏剧语言,动人的爱情故事,令人捧腹大笑的插科打诨,但莎剧受到较高评价不仅在于此,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通过喜剧这种艺术形式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倡导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这就使莎士比亚的喜剧蕴含了更深刻的内涵。其中丑角在作品中成为作者的传声筒,在剧中是关键性人物,丑角除了起娱乐作用外,他自身还具有更深层的内涵。这要追溯到丑角的来源。 丑角通过狂欢放纵的方式再现了人民大众本真的生命价值,在日后的喜剧中自然的站到了平民大众的一边,他以通过逗人发笑来战胜现实的严肃与恐惧。于是丑角可以被认为是先知先觉的人物,能够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眼光和过人智慧看透事物存在的原因及不合理性,并能够以幽默和包容的胸怀笑看一切。因此丑角的笑和丑角引发的笑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笑,代表着个体与集体在和谐一致的自由基础上的极度欢乐。丑角天生所具有的这种乐天精神和无所畏惧的个人意志被莎士比亚所吸取,使丑角在莎剧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成为他的代言人。浪漫喜剧第十二夜中的小丑费斯特便属于这一类,他不同于马伏里奥这一类丑角,是具有睿智精神和卓越胆识的真正小丑。他始终以机智的语言和幽默的动作为观众带来欢笑,但笑声背后投射出丑角智慧的光芒和体现出敢于揭露常人所不敢的勇气和精神。而马伏里奥则成为正面角色的反衬,是作者讽刺的一类丑角。他之所以成为被嘲讽的喜剧人物,是因为他表里不一,内心隐藏着出人头地有朝一日向上爬的野心,与外表呈现出的清教徒式的生活背道而驰。他被女仆人玛利娅看透后步入设计好的圈套,因此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观众的笑声不同于前一类小丑引发的单纯的愉悦笑声,笑声背后带有对马伏里奥肮脏灵魂的鄙视。他与剧中费斯特小丑和女主角构成鲜明对比,他那只重地位财富的婚姻观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对爱情的美好追求。第十二夜作为莎士比亚浪漫喜剧的杰出代表,也是喜剧艺术的集大成者,幽默的语言和插科打诨通过小丑表现出来。小丑为人们带来的欢乐同时也使我们重新认识丑角,重新定位丑角,恢复丑角这一角色应具有的本来面目。丑角滑稽的动作、幽默机智的语言引人发笑,但这种笑应该给人以美感、令人深思,给人以精神享受。这对于观众的身心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净化的作用。 二、作为野心家的马伏里奥 第二幕第五场中,在花园里马伏里奥的自我表演,是他隐秘的内心欲望的总爆发。在四下无人的时候,马伏里奥终于让我们看见隐藏在他心底最深处的欲望到底是什么,也让我们清楚了是什么原因让马伏里奥在除了奥丽维娅之外的任何人面前,都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架子。他的自命不凡源于他痴心妄想能成为“马伏里奥伯爵”,源于他对于奥丽维娅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玛利娅曾经对我说过小姐喜欢我;我也曾听见她自己说过那样的话,要说是她爱上了人的话,一定要选像我这种脾气的人”,还源于他只活在自己被压抑的幻想中。他内心隐秘着这样一种畸形的婚姻观,认为婚姻是抬高他身份的手段,他也时常陷落在自己已经成为“马伏里奥伯爵”这样的幻想中不可自拔。这种让他混淆了现实和虚妄的幻想使他时不时地摆出一副对任何人都颐指气使的姿态。到玛利娅为主导,托比爵士和小丑辅助的那场戏弄马伏里奥的闹剧为止,马伏里奥这条线索已逐渐进入高潮。玛利娅模仿奥丽维娅的笔迹,写了一封语焉不详的情书,故意丢在马伏里奥的必经之路上。马伏里奥看到了心中的内容,更加放大了他深埋在心中的不为人知的欲望。心中的、四个字母本就是玛利娅的一场恶作剧,由于马伏里奥已被自己的欲望蒙蔽了双眼,想尽千方百计把这四个字母往自己身上牵附,除了马伏里奥自己,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牵强附会有多么荒谬,只有他自己,还沉浸在自己的野心达成的幻想中不肯清醒。 到了第四幕第二场,小丑伪装成牧师刺探马伏里奥时,马伏里奥仍没有从可悲的野心中认识到自己已经被戏弄,他被自己的痴心妄想牢牢地困住了,他无法发现这场闹剧中他所处的位置,直到喜剧第五幕的最后一场,当他和奥丽维娅对质的时候,才由奥丽维娅说出那封信是假的,才让他恍然大悟,才让他从自己狂妄的野心中清醒过来。但他一旦清醒过来,仍没有任何反省和改过的态度,而是恶言相向:“我一定要出这口气,你们这批东西一个都不放过。”马伏里奥野心家的特质不仅体现在他妄想通过和伯爵小姐的婚姻来达到自己可耻的目的,同时还表现在他有和野心家一般的即使失败了也只是一味怨恨,而不懂得反省,形成了更大的野心和不为人知的隐秘心理。在以各类爱情圆满为结局的喜剧世界中,马伏里奥无法兴起多大的风浪,他是在这部“各遂所愿”的戏剧中,却没有遂逐自己心愿的人。 三、丑角相对应美与理性的化身薇奥拉 薇奥拉是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中精心塑造并借以揭示人文主义理想和体现女性主义意识的美和理性的艺术形象。薇奥拉与罗瑟琳(皆大欢喜)一样,是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男性的代表。她对公爵早已有所耳闻,而船长的一番描述更加令薇奥拉对公爵产生一种好感。她女扮男装, 到公爵身边屈身为仆。然而,命运却又无情地捉弄这位对待爱情坚贞不渝的少女。奥西诺公爵深爱着奥丽维娅,并且对待爱情坚定执着,但是这不但没有让薇奥拉有半点放弃追求公爵的念头,反而使她越发地爱奥西诺公爵。也许正是因为爱,因为她对公爵不懈追求爱情的折服,才使她不得不违心地替公爵求爱于伯爵小姐。在替公爵求爱的过程中,她既摒弃了女人惯常的嫉妒心,又表现出优雅的才情和过人的智慧。薇奥拉初次拜访奥丽维娅,就显现出她才思敏捷、谈吐不凡的高雅气质,连清高的奥丽维娅也要为她的迷人魅力所折服,甚至令奥丽维娅对她一见钟情。这种情节的安排似乎是对男性的一种讽刺,对地位的一种嘲笑,一位女扮男装的仆人战胜了公爵,赢得了奥丽维娅的芳心,这一方面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每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女性与男性有着某种共性特征,有着与男性同样的优越性,甚至有超越男性的特质。 薇奥拉的追求几乎把束缚在女人身上的封建婚姻意识扫得荡然无存。她执着地追求她所渴望的爱情,不论遇到多少阻碍,也不能让她放弃,更不会在意世俗的眼光。而更值得称道的是她对待爱情的无私。她愈是忠诚不苟地为公爵尽职,愈显示出她心灵和品德的美与高尚。因为爱情的痛苦是人类感情中纯个人的痛苦, 爱情的自私是可以理解的。但薇奥拉的行为,恰恰说明她突破了爱情的狭隘空间,表现了她的自我牺牲精神。薇奥拉在这点上所表现出的崇高品质, 不仅远远高出莎翁笔下的其他女主人公,而且这种无私的精神也是很多男性身上所不具备的,同时对于宗教意识中认为女性“心性轻浮”,是“不洁之物”等观念进行了有力地抨击。 结论: 第十二夜被莎评学者认为是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喜剧才能和精神的典范之作。它通过错综复杂的框架结构,生动诙谐的人物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一个狂欢化了的世界。剧本的情节可以概括为三个恶作剧:薇奥拉的女扮男装,托比、玛利亚以及小丑对马伏里奥的戏弄,托比对安德鲁的欺骗。这三个有心但并无恶意的恶作剧在结构上环环相套,形成这出浪漫喜剧的整体风貌。本文对第十二夜的丑角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 石锐.第十二夜与梁祝的比较试论两剧中“女扮男装”的相似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23(11) 2 王一卓.试论第十二夜中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23(08) 3 王艳.角色凸显与丑角复活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丑角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23(05) 4 陈惇.两相对照 层层铺垫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的形象体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推荐第5篇: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的丑角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的丑角解读 【摘要】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的浪漫喜剧之一,这部作品以浪漫爱情婚姻为主,充满了作者的早期理想。故事发生在第十二夜圣诞节的最后一夜,这是一个大众狂欢的节日,第十二夜 是一部充溢着狂欢化色彩的喜剧。本文对第十二夜的丑角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第十二夜;莎士比亚;丑角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中,奥丽维娅作为一位高贵的伯爵小姐,自有其学识与修养。莎翁喜剧中的女主角们也都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奥丽维娅生的美丽,美得让人不敢仰视。连公爵也被她的风采所深深折服,赞叹她是降临凡间的天神。 当西巴斯辛初次遇见奥丽维娅,便“滋味莫难名,不识其中奥妙”。 拥有这般让人迷眩的美貌,若是生的性呆一些,怕只能是红颜薄命了。偏奥丽维娅却生的一副聪明头脑,注定不凡。 当薇奥拉扮作的侍童西萨里奥来访时,她蒙上面纱与侍女扮的一样,只为了试试来者的斤两,将其捉弄一番。而当西萨里奥离去时,她既怕他再来为公爵求爱,又怕他放弃了以后再不能相见,心中纠结之时,心生一计,差管家将自己的戒指送去,装作是西萨里奥硬要留下给她的,如此一来,既保留了面子,又让西萨里奥可以明白她的心事。足见奥丽维娅是个聪慧过人的女子。奥丽维娅不仅聪明,而且学识不凡。且她操持家务,指挥仆人也是井井有条,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主人。 美丽的女子大多爱被恭维,可是奥丽维娅不爱。当西萨里奥说要继续恭维她的言辞时,她却让他捡重要的话说,将那些恭维话面了去。可见奥丽维娅并非一个爱慕虚荣,喜欢甜言蜜语的庸俗女子,而正是这种不慕虚荣的品质,才让她坚定不移的拒绝了公爵的求爱,去寻求自己真心爱慕的人。 一、给人以精神享受小丑费斯特 历来喜剧都倾向于讽刺,以下层人民为描写对象,通过滑稽可笑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起到一种娱乐的作用。因此,喜剧最初是一种闹剧。闹剧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观众留下内在的感染力,大多是以夸张和插科打诨来引起观众的笑声。随着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出现特别是经莎士比亚之手,大胆突破了以往传统,把歌颂放在首位,而辅之以温和的讽刺,为喜剧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从而区别于以往喜剧,开创了欢快喜剧的先河。莎士比亚的喜剧中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人物性格,诗意盎然的戏剧语言,动人的爱情故事,令人捧腹大笑的插科打诨,但莎剧受到较高评价不仅在于此,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通过喜剧这种艺术形式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倡导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这就使莎士比亚的喜剧蕴含了更深刻的内涵。其中丑角在作品中成为作者的传声筒,在剧中是关键性人物,丑角除了起娱乐作用外,他自身还具有更深层的内涵。这要追溯到丑角的来源。 丑角通过狂欢放纵的方式再现了人民大众本真的生命价值,在日后的喜剧中自然的站到了平民大众的一边,他以通过逗人发笑来战胜现实的严肃与恐惧。于是丑角可以被认为是先知先觉的人物,能够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眼光和过人智慧看透事物存在的原因及不合理性,并能够以幽默和包容的胸怀笑看一切。因此丑角的笑和丑角引发的笑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笑,代表着个体与集体在和谐一致的自由基础上的极度欢乐。丑角天生所具有的这种乐天精神和无所畏惧的个人意志被莎士比亚所吸取,使丑角在莎剧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成为他的代言人。浪漫喜剧第十二夜中的小丑费斯特便属于这一类,他不同于马伏里奥这一类丑角,是具有睿智精神和卓越胆识的真正小丑。他始终以机智的语言和幽默的动作为观众带来欢笑,但笑声背后投射出丑角智慧的光芒和体现出敢于揭露常人所不敢的勇气和精神。而马伏里奥则成为正面角色的反衬,是作者讽刺的一类丑角。他之所以成为被嘲讽的喜剧人物,是因为他表里不一,内心隐藏着出人头地有朝一日向上爬的野心,与外表呈现出的清教徒式的生活背道而驰。他被女仆人玛利娅看透后步入设计好的圈套,因此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观众的笑声不同于前一类小丑引发的单纯的愉悦笑声,笑声背后带有对马伏里奥肮脏灵魂的鄙视。他与剧中费斯特小丑和女主角构成鲜明对比,他那只重地位财富的婚姻观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对爱情的美好追求。第十二夜作为莎士比亚浪漫喜剧的杰出代表,也是喜剧艺术的集大成者,幽默的语言和插科打诨通过小丑表现出来。小丑为人们带来的欢乐同时也使我们重新认识丑角,重新定位丑角,恢复丑角这一角色应具有的本来面目。丑角滑稽的动作、幽默机智的语言引人发笑,但这种笑应该给人以美感、令人深思,给人以精神享受。这对于观众的身心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净化的作用。 二、作为野心家的马伏里奥 第二幕第五场中,在花园里马伏里奥的自我表演,是他隐秘的内心欲望的总爆发。在四下无人的时候,马伏里奥终于让我们看见隐藏在他心底最深处的欲望到底是什么,也让我们清楚了是什么原因让马伏里奥在除了奥丽维娅之外的任何人面前,都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架子。他的自命不凡源于他痴心妄想能成为“马伏里奥伯爵”,源于他对于奥丽维娅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玛利娅曾经对我说过小姐喜欢我;我也曾听见她自己说过那样的话,要说是她爱上了人的话,一定要选像我这种脾气的人”,还源于他只活在自己被压抑的幻想中。他内心隐秘着这样一种畸形的婚姻观,认为婚姻是抬高他身份的手段,他也时常陷落在自己已经成为“马伏里奥伯爵”这样的幻想中不可自拔。这种让他混淆了现实和虚妄的幻想使他时不时地摆出一副对任何人都颐指气使的姿态。到玛利娅为主导,托比爵士和小丑辅助的那场戏弄马伏里奥的闹剧为止,马伏里奥这条线索已逐渐进入高潮。玛利娅模仿奥丽维娅的笔迹,写了一封语焉不详的情书,故意丢在马伏里奥的必经之路上。马伏里奥看到了心中的内容,更加放大了他深埋在心中的不为人知的欲望。心中的、四个字母本就是玛利娅的一场恶作剧,由于马伏里奥已被自己的欲望蒙蔽了双眼,想尽千方百计把这四个字母往自己身上牵附,除了马伏里奥自己,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牵强附会有多么荒谬,只有他自己,还沉浸在自己的野心达成的幻想中不肯清醒。 到了第四幕第二场,小丑伪装成牧师刺探马伏里奥时,马伏里奥仍没有从可悲的野心中认识到自己已经被戏弄,他被自己的痴心妄想牢牢地困住了,他无法发现这场闹剧中他所处的位置,直到喜剧第五幕的最后一场,当他和奥丽维娅对质的时候,才由奥丽维娅说出那封信是假的,才让他恍然大悟,才让他从自己狂妄的野心中清醒过来。但他一旦清醒过来,仍没有任何反省和改过的态度,而是恶言相向:“我一定要出这口气,你们这批东西一个都不放过。”马伏里奥野心家的特质不仅体现在他妄想通过和伯爵小姐的婚姻来达到自己可耻的目的,同时还表现在他有和野心家一般的即使失败了也只是一味怨恨,而不懂得反省,形成了更大的野心和不为人知的隐秘心理。在以各类爱情圆满为结局的喜剧世界中,马伏里奥无法兴起多大的风浪,他是在这部“各遂所愿”的戏剧中,却没有遂逐自己心愿的人。 三、丑角相对应美与理性的化身薇奥拉 薇奥拉是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中精心塑造并借以揭示人文主义理想和体现女性主义意识的美和理性的艺术形象。薇奥拉与罗瑟琳(皆大欢喜)一样,是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男性的代表。她对公爵早已有所耳闻,而船长的一番描述更加令薇奥拉对公爵产生一种好感。她女扮男装, 到公爵身边屈身为仆。然而,命运却又无情地捉弄这位对待爱情坚贞不渝的少女。奥西诺公爵深爱着奥丽维娅,并且对待爱情坚定执着,但是这不但没有让薇奥拉有半点放弃追求公爵的念头,反而使她越发地爱奥西诺公爵。也许正是因为爱,因为她对公爵不懈追求爱情的折服,才使她不得不违心地替公爵求爱于伯爵小姐。在替公爵求爱的过程中,她既摒弃了女人惯常的嫉妒心,又表现出优雅的才情和过人的智慧。薇奥拉初次拜访奥丽维娅,就显现出她才思敏捷、谈吐不凡的高雅气质,连清高的奥丽维娅也要为她的迷人魅力所折服,甚至令奥丽维娅对她一见钟情。这种情节的安排似乎是对男性的一种讽刺,对地位的一种嘲笑,一位女扮男装的仆人战胜了公爵,赢得了奥丽维娅的芳心,这一方面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每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女性与男性有着某种共性特征,有着与男性同样的优越性,甚至有超越男性的特质。 薇奥拉的追求几乎把束缚在女人身上的封建婚姻意识扫得荡然无存。她执着地追求她所渴望的爱情,不论遇到多少阻碍,也不能让她放弃,更不会在意世俗的眼光。而更值得称道的是她对待爱情的无私。她愈是忠诚不苟地为公爵尽职,愈显示出她心灵和品德的美与高尚。因为爱情的痛苦是人类感情中纯个人的痛苦, 爱情的自私是可以理解的。但薇奥拉的行为